编者按:《要领》一书是由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汉尼斯著作,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先生领衔翻译,湛庐出版,站在21世纪视角下,揭示“不鸡汤、不理论、不套路的领导十得”,下面让我们跟着《要领》译者杨斌先生一起感受“算法替代不了的要领”。
我深信,我毕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成功领导者故事的习惯,塑造了作为斯坦福大学校长的我。
——约翰·汉尼斯
无谦逊,不领导。我们中国的老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而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我们要理解,不谦逊,则无法学习;而不学习,则无法发挥领导力,而发挥不了领导力,一个组织的创新和社会的未来就无从谈起。
——杨斌
涉猎通识
成为一个更加全面、更有智慧的人
杨斌先生坦言,汉尼斯在担任教授和工学院院长时,他的阅读相对比较同质化,而在成为大学的教务长以及之后又成为大学校长时,他一下子就深刻意识到这方面亟须调整与补足。他列在《要领》一书中的书单,有个很重要的出发点,那就是,当你作为一个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组织的领导者时,你不仅要学习与你的角色以及与你的行业直接相关的主题,更要涉猎那些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加全面、更有智慧的人的通识。
作为一个拔尖的科学家,汉尼斯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重要的人文基础。他毫不讳言,缺失人文基础会产生出“跛脚领导”,更不利于“读懂”自己扮演的领导角色。于是,他系统性地自我补课,尤其是在通过阅读与伟大领导者进行“对话”来寻求安慰与支持,获得智慧与启迪。汉尼斯惊喜地发现,“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核心要旨竟然保持着一致性—在动机、行动和决策方面的一致性” 。
从文学、传记和历史中
学习重要的经验教训
汉尼斯热爱读文学、传记和历史。杨斌先生表示,汉尼斯很重视从美国的开国者、变革者、创新者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也涉猎了不少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政治家、创业者、探险家的故事。
书单里都是大部头,很少是小薄本;既有伟大而艰难的成功,也有对失败痛定后的复盘;既有发达国家从古代到当代发展的重要读物,更有新兴经济体的几本重要的历史读物和人物传记。
“文学、传记和历史—它们就像实验室,我们可以测试和学习重要的经验教训,而无须将自己置身于艰难险阻中去。”
术业有专攻
向领域翘楚提问,帮助自己塑造看法
阅读是一门学问。杨斌先生解释说,你需要对科学、数学、科技乃至于学科史,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概念体系。不要怕自己只是业余水平,“接受现状,你现在的专业是领导力”,你的目标是“能够向在那些领域里的人提出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来了解它们是如何塑造你对世界的看法或你对组织的看法”。
术业有专攻,总是有在某个具体领域的翘楚而成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领头人,汉尼斯在分享着一个非常实用的取舍拿捏的领导心得。
价值观因素是领导力的根本
杨斌先生表示,在汉尼斯点评他自己的书库时,也可以看出他对于领导力中价值观因素的特殊看重,他视之为领导力的根本。例如,他对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作为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感受至深。
他在《要领》中坦诚剖析自己为什么会在新建纽约校区工作中遭遇失败,為什么尝试扩大本科招生却铩羽而归,又是怎么作为一个创业者失去了控制权而影响到公司的长足发展,这个过程中,他不归罪于外,不过责同伴,才真正收获了教训,得到了成长。这不是“熟练而能成”的,这些本领、本事的本质,不是取巧,不是技能,而是本色、本正的价值观。
成为领导者
学会主动担当、推动变革、促成进步
杨斌先生在《要领》的译者序中写到,“这是一本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书”。领导力体现在“有为者”身上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不同情境下的领导者,即使一个人并不居要职高位,只要主动担当,推动变革,促成进步,就是领导者,就是在展现领导力。
很多各行各业的“有为领导”(未见得是“有位领导”),不是因为大学期间或是工作后上了领导力的培训课程,而是在生活、集体、实践中锻炼出来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