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综述

2020-09-10 07:22杨念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让人们的精神内涵和心灵充实方面同步提高。在面临复杂的多元化社会时,一些青年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物质的享乐,最终导致人心疏离、道德沦丧、麻痹不仁、漠视生命,更有甚者甚至做出自我伤害、不尊重生命、对他人实施暴力等伤害他人的行为。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管理

“大德曰生”,生命自古以来就作为一个引来众多热议的话题。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伤害他人生命、伤害自己、蔑视生命等不良现象屡见报道,虚度美好大学时光,浪费生命的现象也是越来越严重。随着社会科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让人们的精神内涵和心灵充实方面同步提高。在面临复杂的多元化社会时,一些青年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物质的享乐,最终导致人心疏离、道德沦丧、麻痹不仁、漠视生命,更有甚者甚至做出自我伤害、不尊重生命、对他人实施暴力等伤害他人的行为。

一、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起源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早在20世纪40年代,意义治疗学派创始人Frank就提出了生命意义感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基本动机就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与目标。而近半个多世纪的相关研究证实,生命意义不仅对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也是健康和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幸福、积极情绪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与心理痛苦、消极情绪存在较强负相关,而生命意义感的缺失则是低自尊、抑郁、自我认同危机甚至自杀行为的重要征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种不珍视生命的行为和较普遍的现象是和大学生自身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有着很密的切关系,就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缺乏、缺少生活的目标、遇到挫折和打击不是积极地面对而是选择十分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差异及影响因素,为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二、生命意义感的定义

关于生命意义的界定,弗洛姆认为人应该以生活创造力来使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并运用理智与爱的力量来为自己做最完全的发挥。马斯洛则认为人是透过自我实现来体验人生的意义,而一个能自我成长的人,能应用其创造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并同时将自己带进高峰的体验中。罗洛.梅认为意义感的获得是以个体为中心而创造出自我的最高价值,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意向,以及感受到自己有自由意志去做选择与爱的力量。

Crumbaugh把生命意义界定为一种能给予个体存在具有方向感与价值感的目标,藉由此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个体可以获得“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认同感;而Frankl谈论生命意义时说道:首先,每个人任何时候的存在都有其意义,其次,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于个人之心灵层面,在任何处境中,人都保有意志的自由;第三,因为人们拥有自由,所以人人都有责任实现个人生命独特的意义;第四,生命的意义具有主观性与独特性。

Fabry将生命意义分为二个层次:首先是终极意义,指宇宙中有一超越人类、且无法被验证的规则,有人称之为“神”,有人称之为“自然”,或其他名称为“道”。对于这一规则,我们较注重追求的过程,而不是能否达成;其次是此刻的意义,指在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有一个有待实现的使命,个人只能以负责的态度来回应。

综上所述,尽管许多的学者都对生命意义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他们都普遍认为生命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生命存在的价值以及生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三、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影响生命意义感的诸多因素,许多学者在不同的群体里做出了不同的研究:1974年Edwards与Meier将200位被试者依年龄分成几个组,用“生命意义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发现:13—15、17—19两个年龄组的被试在生命意义感的表现上显著低于其他的年龄组。在这之后,Reker等人对于生命意义感进行了跨年龄的探讨,发现了成年早期具有比较强的追求更高生活目标的倾向,因此在与其他年龄的被试相比较下,成年早期对其目前生活与目标的实现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满足感比较低,空虚感较强烈。中年人的生活目的与生命意义感均相对较低,同时死亡接受度亦较低。而老人追求的目标较低、存在空虚较少,使生活更好的需求动机更低,但对死亡的接受度上却有增加的情况,对生活的满意较高。

Jeffries研究主题是青少年与生命意义感。研究结果发现:当今的青少年学习旅途中最重要的课题是追求生命中的意义和目的。就个体而言,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是与生俱来的,具有独特性和个别性,且追求生命意义的目的是人类充实生命内涵和扩大生命广度所持续一贯的现象。性别与生命意义感两者的相关研究,并没有个固定一致的结果。

何郁玲(1999)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的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与生命意义感的知觉有显著差异。何英奇(1990)研究主题是大专学生之生命意义感及其相关,该研究选取873名大专学生做被试,利用生命目的测验、责任感量表、罗科奇价值量表、无力感量表、职业价值量表与时间知觉量表等研究工具,探讨台湾大专生的生命目的与意义,及Frankl的意义治疗理论中有关生命意义感、责任感、自我超越、时间知觉等变量的关系。结果发现:首先,台湾约四分之一的大专学生觉得其生命缺乏目的与意义,因而有“存在空虚’’的挫折感。女生感觉生命缺乏目的与意义的情形比男生严重。其次,大专生的生命意义感、自我超越价值及对过去、目前、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时间知觉皆呈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无力感呈负相关。

温乾利(2009)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轻视和浪费生命的行为和现象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无视生命意义与价值、缺乏生命意义感造成的;无意义感、无聊感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普遍存在着。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她认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还应该引导大学生将生命意义的感受上升到理智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处世之道,即形成正确的生命意义观,进而促使个体具有丰富的生命涵养、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积极运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让生命在体验中升华。

参考文献:

[1]王继玉,齐慧云.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2]维克多·弗兰克尔(著).何忠强,杨凤池(译).(2003).追寻生命的意义.北京:新华出版社.

[3]肖蓉,张小远,赵久波.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与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

作者简介:杨念(1985-),女,重庆人,武警警官学院政治工作系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与心理教育学硕士。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

猜你喜欢
大学生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