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漪涵
摘要: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学生观,就是担任中学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看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把握学生观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充分了解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方向,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下面从四个方面浅淡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怎样把握学生的学生观:
一、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
(1)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怎样,极大的制约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2)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如理解上有些难度,表达上不太顺当等。这些情况是都是学习中的正常现象,老师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依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3)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可以这样讲,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与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情况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教学方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备课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创设怎样的情境,学生才感兴趣?设计怎样的问题,才对学生有挑战性?设计怎样的语音表达,才能使学生觉得直观有趣……如果每节课的设计,我们都能这样去考虑,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也就是达到了“教师苦练内功,学生学的轻松”的境界。
二、要正确认识学生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学生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政治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正如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我们也找不到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应该成为政治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认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能用一刀切、一个模式、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来培养学生,应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生活中的人。
(3)学生是独立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教师不但不能把自已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自已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因为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是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明白事理,自已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学改革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
三、要尊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都是社会的产物,产生他们的各种复杂心理的因素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因此,教师应热爱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情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行为和身体健康。即不以教师个人的好恶,也不可以学生的品德、学习、相貌等状况的优劣为转移。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差生”,不能训斥、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和体罚,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尊重学生力求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愿望。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基础。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主动地深入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各个方面切实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四、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
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有潜能的学习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热爱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获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因此,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和教育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了感情也会消融”。教师必须公正、全面、客观、如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方向,才能使所有学生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电影《老师.好》
[2]《转型时期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若干问题的探析与对策研究》
[3]《新课程的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