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部分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言语实践的重要场地,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世界和形成情感态度的重要桥梁,在整个语文教材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比较两版语文教材在练习系统上的变化与调整,深化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认识。
关键词:部编本;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
一、部编本与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对比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绍禹先生说过:“只有练习,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成为自觉地本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惟有在练习作业时,才能达到最高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多练确乎极重要,不经过多练,理解的东西不容易化为熟练的知识和终身的习惯。”
(一)编排形式的比较
“部编本”教材将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的“研讨与练习”和“读一读,写一写”两个版块改成“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其内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意在淡化基础知识的训练,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与同学或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提出看法。“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对练习的处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题目主要围绕文本进行设计,也包括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累拓展”则更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重在品味语句、拓展延伸、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将文本与文本以外的内容广泛联系起来。
(二)编写题目数量的比较
两版教材在各自的编排发展中,课后练习的数量经历了逐渐变少的过程。部编本教材不仅在总量上明显少于人教版,且在每一阶段的课后练习数量也是大大低于同一阶段人教版教材。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共有106道题,一般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是3—4道题,略读课文的练习是2—3道题;“部编本”版教材课后练习共有79道题,教读篇目课后题平均设置5道,自读篇目不设练习题,而是采取批注式阅读或评价式阅读的方式,在课文的边页设置思考题。“部编本”教材将少做练习多读书的教学理念编入教材中,练习系统的编制开始精减数量,并且随着七年级到九年级学习任务的繁重,练习题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由此可见“部编本”更加重视质量,以实现“减负增效”。部编本教材的自读篇目没有设置练习题,这体现了自读篇目的性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边页设置的思考题有利于学生深入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而不是浅尝辄止、一带而过。
(三)编写题目类型的比较
题目类型分类,以顾黄初和顾振彪在《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一书中提到的分类方法,积累性练习、理解性练习以及应用性练习。
1.积累识记类题型增加
积累识记类题型着重于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记忆,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课文的背诵和记忆,如复述课文内容、对作家以及写作背景的积累等。这类题型在部编本中较为明显的改变是课文背诵与朗读单独设成一题,因此把朗读也列为该题型中。如《散步》这篇课文,部编本则在课后习题第五题中明确提出:“本文与《秋天的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讨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部编本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符合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写作和创意活动类题型减少
写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反馈,也可以设置成家庭作业。人教版语文教材有关仿写的练习题就有8道,改写的练习题有5道,明确要求字数的习作或者阅读笔记的练习题有8道,相当于每学习三篇课文学生就要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加上单元后的写作练习,负担过重,违背了课程标准“少而精”的编写理念。创意活动类题型也可称为拓展开放型,其中包括师生探究、小组交流活动以及拓展训练,此题型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但是物极必反,很多拓展开放型题目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部编本教材关注到课程标准中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适量,便于实施的要求,是一大进步。
二、相同选文课后练习的比较
(一)《观沧海》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观沧海》出现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古代诗歌四首》在该课的课后习题中,编者就《观沧海》一诗,在课后的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观沧海》描写了那些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观沧海》可以分成实写和虚写两类,表达了诗人打仗胜利之后快樂的心情和想要统一中国的豪迈气概。人教版要求学生对诗歌有深刻的认识,并且需要学生了解诗歌中诗人体现了怎样的胸怀,这体现了教材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人教版教材这样设计课后题目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部编本《观沧海》出现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在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这个题的题眼落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产生了什么感觉,并不是传统的分析诗歌体现了什么内容,这样的题目更具有开放性,也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
(二)《散步》课后练习题
以《散步》中的课后习题为例。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散步》的“研讨与练习”中共有四个问题,部编本教材中增加了一个问题,其中“思考探究”中三个问题,“积累拓展”中两个问题。两版教材《散步》课后练习中有共通的问题,但表述方式有所变化。如人教版第一题:本文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定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同样的题目部编本教材是这样表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一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第一题都是关于文章题目的内容,部编本教材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的空间,为什么去题为《散步》。让学生自己思考,而没有直接说出,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这样的问题更有益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两版教材的第二题同样是品味语言,选取的句子基本相同,但问题表述又有差异,如人教版: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新教材表述为: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表面上难度提高,实际上使问题更有针对性,通过句子理解文章意蕴。
三、部编本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特点
(一)课后练习更加细化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的名称为“研讨与练习”,部编本教材将课后练习划分为两个部分,名称分别为“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思考探究”部分紧紧围绕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相关问题,而“积累探究”则更多地是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拓展性问题。将课后习题进行划分,可以使问题具有层次性,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在回答时也能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对问题的表述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更言简意赅。
(二)课后练习更注重文本细读
以《背影》为例,两版教材的第一题都是通过两三个小题目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也即对字词句段的揣摩与分析。人教版第一小题涉及到描写父亲背影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白描及作用,通过白描的手法对父亲的外貌进行简单的描绘,却表现了年迈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二、三两小题也都是以父亲“背影”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父子之间互相理解、释怀而又无法言说的爱。原人教版第二题让学生找关键性语句并说出原因,这也是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什么是关键性语句,关键性语句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并进行适当的分析,是此题所设置的目标所在,仍离不开字词句的揣摩与分析。“部编本”三、四两题与之相似,第三题重点在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理解父亲反复说“不送”又说“送”背后隐藏的深意。第四题则明确要求赏析语句,体会“朴素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的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与内涵。“细读”读的是文本语言表现形式,就是直面作品,仔细地、认真地去推敲文本,将字词句段进行解析、释疑,逐字逐句地摸索文章的行文思路以及字里行间的情感寄托。这是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三)课后练习更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
“部编本”教材增加了一题关于文言文中称谓语的知识积累类题型:“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说说下列加点的称谓语分为属于哪种情况”。该题一方面涉及到语文知识教学,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把握的基础性语文知识;另一方面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语文知识是基础,能力训练是目的”,因此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被统称为“双基”,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仅能加固学生在语文建设上的“地基”,而且能够丰富學生的知识面,提高内在涵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是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不可忘本,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学生有权利也有义务将古代圣贤的作品发扬光大,其中包括文言文的学习以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部编本”教材真正做到了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与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
四、结语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积累与拓展,新增的题目中对学生课外积累有更多的要求。从语言上来看,新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语言也更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参考文献:
[1]汪雅婧.“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特色及启示——以人教社2016年版语文(七年级上)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2]周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8.
甘肃省甘谷县康庄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