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武术技术风格研究

2020-09-10 16:40罗文杰
体育风尚 2020年1期

摘要:本文首先对客家武术的源流进行探讨,客家先民在五次的历史迁移过程中形成客家族群聚落,在保留北方中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迁移途中及客居地的优秀文化思想和土著文化。其次对客家武术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客家武术;客家武术风格;武术发展

一、客家武术源流

对客家武术的源流探索要从古代北方汉民五次南迁[1]说起,由于政治、战乱等原因,一批又一批的北方汉族支系五次南迁[2]。第一次南迁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公元317-879年)永康元年的“八王之乱”永嘉年间的人民反晋战争;第二次南迁在唐宋年间(公元880-1126年)于唐末黄巢起义;第三次南迁在宋明时期(公元1127-1644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起的战乱;第四次南迁在明末清初时期(公元1645-1843年)客家移民史的“西进运动”;第五次南迁于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公元1866年后)是世界范围的迁移运动。经过历史上的五次南迁,形成了汉民族中支系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涉及东南亚的闽粤赣客家汉族族群聚落基本格局。

在客家族群迁移到南方的过程中必然会与百越、山都、木客、瑶、黎、畲、峒、蛮、等南方少数民族土著居民争夺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械斗,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客家先民的立足之本,是客家先民生存的技术保障,在战争年代武术是保障个人及族群安全最重要的工具。

二、客家武术的演变及发展

(一)明清之前的客家武术

客家人是从北方迁过来的,客家人自古就有尚武崇文的思想,所以擅武擅斗是南遷客家人与生俱来的,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武术技击体系。明清之前客家先民所使用的客家武术相对较简单[3]。

(二)明清时期的客家武术

明清时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大部分客家拳种也是在明清形成的。明清时期的客家人外出经商时跟随其它地方拳师学习拳术,并将所学拳术带回家乡,在乡里进行创新和传习进而形成了各家各姓氏的拳种流派。还有部分是受战乱驱使而来的外来拳师到客家地区定居,并在当地传授武艺,进而对客家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由北迁的汉人带来的,是到了闽粤赣后在适应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中吸收其它地方武术形成的。在明、清两朝,闽西地区共有武进士62人,武举人608人[4]由此也可知客家武术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能为客家人走向仕途之路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近代客家武术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闽西客家作为中央苏区的大本营之一,有许多革命领袖及客家儿女在这个时期大力发展武术,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少拳师设馆授徒。龙岩、永定、上杭的革命创设“拳术馆”(也有称“国术馆”、“铁血团”),传授武术,广泛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培养武术人才。客家武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四)新中国成立后客家武术发展

建国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各县先后建立武术协会,幵展武术活动,朝廷武术展演活动,武术热一时燃起,在全国各地焕发生机[5]。

特殊时期,武术被歪曲为“传播封建迷信的工具”,民间武术组织被取缔,客家武术器械被当成封建遗产,遭到红卫兵的销毁,武术拳谱被作为“四旧”没收。客家武术在这个时期遭受严重的批判,各地终止活动,一度陷入了历史最黑暗时期。

特殊时期后,党和国家进行了重新拨乱反正[6]。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客家武术元气大损,许多武术传承人受到了迫害,珍贵的客家武术资料遗失,如“钟家拳”,在闽西客家地区已经消失,再没有其拳种传承人。这对客家武术来说是一件重大的不可逆的伤害。随后各地武术活动又重新开展,客家武术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得到迅速的恢复与发展。

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挖掘整理传统武术的大量宝贵资料,各地武术运动再度兴起,既有民间武术馆,又有地、县、市的少年业余体校武术班。各地武术赛事如火如火如荼,蓬勃发展[7]。

改革开放后传统武术竞技化的风潮使传统武术能够更多的走到台前为大众所认知,在竞赛中推广,在竞赛中发展,在竞赛中适应时代的潮流,客家武术也在不断的顺应着时代发展,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广大人民习练的武术形式。

三、结语

北方迁移而来的北方汉民,在经过数千年与闽粤赣土著间的斗争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支系——客家汉族支系。客家族群有其独特的客家文化,既不同于北方的传统中原文化,又不同于南方其它地方的文化,客家文化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是在传承了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从北向南迁移过程中的优秀文化,优秀思想而形成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精神,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客家武术风格。

参考文献:

[1]谭兆风,伍天慧,伍天花,吴洪革,许晓容.客家武术的源流初探——以粤东北客家地区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1):52-54.

[2]邱世海.客家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04):124-126.

[3]伍天慧,谭兆风.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J].体育学刊,2005(02):64-65.

[4]张赐东,李士英.文化空间视野下客家土楼对客家武术影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56-61.

[5]曾桓辉.客家武术传播与发展刍议[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13-115.

[6]龙岩地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龙岩地区志[M].上海:上海人市民出版社,1992.

[7]谢亮.闽西客家武术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罗文杰(1993-),男,汉族,福建龙岩人,学生,教育学硕士,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