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 要】 艺术,不仅是满足人们在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足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艺术不仅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分辨美与丑,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让学生收获美的体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声乐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无形,组织学生开展合唱训练,不仅能刺激学生听觉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正确的音律感受能力,还能借助声乐艺术无形的特点促进美育工作。
【关键词】声乐艺术 集体合唱 美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5.203
在声乐艺术表現形式中,集体合唱以其良好的声乐艺术表现力被誉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而在集体合唱形式中,童声合唱以纯净、圣灵的歌声被世人誉为“天籁之音”逐渐博得了社会的关注与喜爱。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人们逐渐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开始促进童声合唱在国内流行。艺术,不仅是满足人们在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足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艺术不仅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分辨美与丑,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让学生收获美的体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声乐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无形,组织学生开展合唱训练,不仅能刺激学生听觉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正确的音律感受能力,还能借助声乐艺术无形的特点促进美育工作。
在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中,为保证合唱能有效展现声乐魅力,所以要确保相同的音色、平顺的声部过渡、适当的音量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往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合唱团队进行严格、科学的训练,并且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团队意识。我通过多年实践,有了点滴体会。
一、听觉习惯的培养
为有效增强合唱能力,教师应先注重增强学生的听觉能力。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或者训练中休息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自行体会音乐中的细节,感受由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以营造氛围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促进训练的良好开展。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进行音调、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耳朵的灵敏性。某个单音、音级之前的关系、一段和弦,这些都能成为教师的训练切入点,学生完成微观层面的训练后,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整首乐曲的训练。多声部节奏训练对建立孩子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是非常快捷的一条途径。
良好的听觉作为拥有良好的歌唱能力的基础,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收获良好的听觉能力,就只能在训练过程中选择务实,培养孩子们对旋律、和声音响、听唱,紧密相连的听觉能力,养成合唱听觉习惯。
二、口型统一的训练
在歌唱过程中,口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导致音调、音色等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统一的口型进行歌唱,不仅是通过口型的统一提高团队合唱时的美型程度,更是为了确保合唱时声音的统一,进而充分展现童声合唱纯净、优美的音律。可以说,做到了口型的统一,童声合唱的训练就基本成功了。而口型统一的关键是掌握吸气要领。为增强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对于气息力度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胸腹式呼吸,就想细嗅花香一样,将气息引入下腹部的丹田部位,通过放慢呼吸速度感受呼吸过程中的力量的变化,唱歌过程中以腹部气息的强弱,张开喉咙后部的软口盖,让气息以直线的形式冲击声带,从而增强嗓音的立体感,学生在歌唱过程中 实现了喉部动作的统一,自然会形成口型动作的统一。
怎样使歌唱时的喉咙、口腔状态正确、统一,我们采用了哼鸣练闭口音的办法,让学生在模仿打哈欠口腔动作的基础上轻微闭合上下唇,让学生感受软口盖的动作,保持口腔的圆润,然后轻声唱“呣”,从c'-a'半个音阶半个音阶向上爬,然后回复下来,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与平时口鼻发音之间的差异,体会发音部位从口鼻上升到额头偏下位置的变化。尽管音量不大,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发音的圆润。然后让学生以哼鸣联系中发音方式,根据同样的感觉哼唱“咪”和“吗”两个音,尽管因为气息力量较弱而音量较低,但通过音调音色的圆润烘托出了圣灵的气氛。
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后,再加以必要的适应过程,就能实现在合唱中以正确的发声方式进行歌唱,学生实现了声音与口型的统一,不仅保障了合唱效果的最优化,也彰显了教师组织训练的意义。
三、声音技巧的训练
出于合唱团队间个体音色、频率之间的差异,为确保合唱的顺利、声音的和谐,教师可以采用直声训练法,通过训练削弱音色频率的差异对合唱的影响。让学生运用直声演唱歌曲,从而增强直声演唱能力就是直声训练法。相比于其他音调的声音,音调稳定不变的直声更容易实现声音之间的融合,在演唱过程中运用直声不仅能收获到统一、纯净的歌声,还能确保各声部之间能平顺过渡利于演唱和声。因此,以直声演唱抒情赞美类歌曲往往能充分展现歌曲情绪。
学生进行直声训练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下列事项:一是当歌曲旋律出现较大落差时,学生应注重保持状态的平稳,尽量减少波动。遇到音程跳度较大时,要直上直下,减少滑音。第二,当音乐旋律处于进行时,要求合唱队员的声音要平稳,直线进行,不准有丝毫波动,就如同平静、光滑得没有一丝波纹的湖面一样,音色也宛如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纯净透明。
在训练合唱前,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一定的意境想象。具体而言就是在集体训练之前,教师用精炼、生动的语言在整体上向学生讲解歌曲内容以及歌曲背后的内涵,让学生尝试体会歌曲当中蕴涵的情感,促进学生思想与歌曲情感之间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强化演唱效果。在童声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情绪对于演唱的影响,让学生在合唱前进行必要的意境想象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提高合唱效果。
四、二声部的训练
二声部教学不仅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点工作,同时良好的二声部也是优秀合唱能力的基础。对此,我也总结了一些体会。
1.基于合唱系统化特点的影响,合唱过程中的每一个音都应当准确到位,因此组织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对于增强合唱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音阶、音程、旋律。让学生在根音与冠音之间来回切换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之后逐渐过渡至和声训练,让学生具备演唱时能兼顾另一声部的能力,以音准训练为学生后续的二声部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能力。
2.二聲部演唱入门的途径。我是先做复调性的二部轮唱训练,如二年级开始演唱《两只老虎》等的二部轮唱,然后进行到其它结构的二部练习。如三、四年级可以演唱《小号手之歌》,选一名乐感较好,音色较美的学生领唱,其余分做二声部轮唱,结尾几小节要求二部演唱。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容易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教材中简短的支声二部练习,还是歌曲四部节奏训练,如《赶圩归来啊哩哩》等,教师切不可忽略。学生的合唱就是从这里培养起来的。
3.分部练习技巧。一般没经验的教师喜欢采用分离学生的方法进行声部训练,教学效果并不好。在课堂上,进行二部视唱,应摒弃以往的将声部拆开进行集中训练的教学方式。这样,在听觉上,没有和声效果;在时间上,又形成了另一声部的空隙。不仅无法增强学生对于二声部的理解,并且声部之间的分散还容易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分别对两个声部进行试唱,然后教师带领第二声部的学生在第一声部学生歌唱时进行默唱。通常情况下,演唱时两个声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来展示第二声部与第一声部之间的配合,当第一声部学生掌握歌唱技巧后,教师则应当注重对一声部与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进行训练。
五、加强咬字和吐字训练,增强合唱效果
良好的咬字吐字能力是歌曲顺利演唱的基础。咬字正确、吐字清晰不单是为了保证演唱时歌词内容的正确,更重要的是通过字句的清晰向听众展示歌词背后蕴含的意义以及体现歌曲包含的情感,使歌声富有感染力。咬字正确、吐字清晰作为合唱的基础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咬字、吐字能力来提高合唱效果。
六、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学生在接触二声部演唱时,出于二声部沉重的练习任务,学生很难直接感受由二声部带来的和声魅力,如果教师不注重训练的多样性,让学生进行单一训练,很容易挫伤学生对于声乐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对练习形式进行灵活编排,通过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等形式保障学生兴趣,既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
学生完成二声部训练后,并且二声部之间能进行和谐演唱后,可以当场录音,将学生录音与歌曲原声进行反复比对,让学生自行感受其中的差异,随后由教师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善。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合唱能力,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声情并茂,教师应立足实际带领学生将训练落到实处,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合唱的美感,才能让学生在演唱中以真情向听众展示合唱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