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用其出众的文风和在虚华背景下的悲剧内核,带给了观众一部延续百年的名著作品。故事从最初宁国府与荣国府的兴盛繁华一直到最后衰落,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个府邸的衰败,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衰败。曹雪芹最擅长用爱情来隐喻时代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时代下赤裸裸的爱情悲剧。本文中心以黛玉之死为例,分析曹雪芹笔下的爱情与时代的纠葛。
【关键词】 《红楼梦》;黛玉之死;爱情纠葛;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13-02
一、引言
文中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整本小说的线索,小说以两人之间的悲剧爱情牵引出两个府邸的悲剧,从两个府邸的悲剧牵引出整个时代的悲剧。相比较黛玉的柔弱和敏感,宝钗则更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但对于宝玉而言,懂他的林妹妹似乎更能激起他心中的爱意,但封建家族的观念和宝玉自身软弱的性格都是两人爱情悲剧的源头。作者对爱情的描述永远是细腻且温柔的,但对现实的描述却是用最温柔的话语诠释最血淋淋的现实。这也是整部作品的特色之处。
二、黛玉性格分析
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在家里人去世后去到了外婆家,自身的经历加之天生的性格和身体的体弱造就了林黛玉敏感多疑的性格。性格孤僻的林黛玉导致了她一生都将自己囚禁于自己的心理世界中,极具小女人的心思,相比较王熙凤之类的女性角色。林黛玉这一角色则显得格局过于狭隘。但在黛玉的性格中依旧有一份执着和真性情在其中,在和宝玉的相处中会争风吃醋,会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小女人心思明显。但黛玉一生却过的光明磊落,曹雪芹在刻画黛玉这一角色时,人物形象是极其丰满的。没有过多的夸大黛玉的优点,也没有放大化黛玉的缺陷。这也是优秀作品的突出之处。纵观各类文学作品,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化的人物。优点缺点在这一人物身上都突出的很明显。使得这一人物更具现实性使读者更能深入进去产生共鸣。黛玉的性格也是造就她最后悲剧的一个关键点。黛玉并非大气之人,小时候的经历和自身的性格使得黛玉步履维艰,总被困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很难走出来,黛玉一生都在一些情爱的琐事中纠缠抑郁,导致了病情越来越严重,而这些都是来源于黛玉敏感多疑的性格,黛玉内心是一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相比较大气的宝钗,黛玉则显得更小家子气一些。而这些都使得黛玉最初走向了灭亡。
三、黛玉的爱情线
宝玉黛玉从初相见时,根据作者笔下的描述,两人早已互生好感,之后在相互接触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但由于宝玉自小的成长环境,周围都是以女性为主,被众多女子爱戴和保护的宝玉很难认清自己的心。从宝黛初相识时,宝玉便急切地想要询问黛玉有没有玉,这一切都是情感使然,在宝玉眼中,家中来了一个仙女一般的妹妹,却也没有能同自己一样的玉。初见时,宝玉便对黛玉一见倾心。而之后黛玉对宝玉的喜爱之情也在细节中逐渐体现,例如,黛玉每次都会因为宝玉与其他女人过多的接触,从而争风吃醋。而在之后黛玉死的时候,含恨烧掉了诗稿。而黛玉之死是在宝玉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宝玉被家里人欺骗以为自己娶的是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却不曾想竟是宝钗。而当一切明朗时才发现林妹妹早已撒手人寰。这也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之处。
四、宝黛爱情与时代的纠葛
(一)宝黛爱情与传统婚姻观的碰撞
宝玉和黛玉两人情投意合,但在当时的时代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在时代的压迫下最初走向了灭亡。这是作者对传统封建婚姻观的一种反抗,也是自由恋爱和封建婚姻观的一种时代的碰撞。宝玉和黛玉两人打破了伦理的禁止,选择了相爱,但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不仅是宝黛之间的爱情还有宝玉和宝钗之间的悲剧。对宝玉而言,宝姐姐是家里人看中的贤内助,因为宝钗比起体弱多病的黛玉更适合做妻子,但在宝玉心中,宝姐姐占据的地位更多的是姐姐这一角色。宝玉无疑是在乎宝姐姐的但与林妹妹相比,宝玉的感情更多的是在林黛玉身上。这也是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一个香消玉殒,一个爱而不得,另一个得而不爱。三人的爱情悲剧无疑是对封建传统婚姻观的一种讽刺,父母包办的婚姻致使了三个人的悲剧。
(二)宝黛性格造就的爱情悲剧
宝釵这一角色相比较黛玉这一角色更为现实一些,黛玉过于真性情也过于感性,但宝钗不同,宝钗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采,宝钗考虑问题比较理性,更有一种现代女子的风采。宝钗对宝玉无疑是有感情的,但相比较黛玉对爱情的执着,宝钗对爱情的看法则更为现实一些。这也是这一人物角色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宝玉这一角色,宝玉因为自小出生在女人众多的环境中,并且被周围的女子捧成宝贝,导致了宝玉的不成熟和风流。但对宝玉而言,身边女子众多,但真正的知己懂他的却没有几个。直到遇见了林妹妹之后,林妹妹虽体弱多病,敏感傲娇,却也是一个很懂他的人,懂和了解也是宝玉痴心于黛玉的关键。而另一方面的宝钗便没有真正的懂宝玉,从而导致了最后三个人的悲剧。但这几人的悲剧更多的还是在时代特征下,被虚华世界所影响的爱情悲剧。不论是宝玉黛玉还是宝钗,三人都是出生生活在家境富裕的环境下。也导致了几人的爱情没有蒙上生活的艰难。而在作品后期,国府的衰败也将所有的矫情情感都磨灭的一干二净,为整个作品披上了更多悲剧化的色彩。
(三)作者真实经历的隐喻呈现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仅仅只写了前120回,整本故事还没有写完便撒手人寰,而之后的80回则是由高鹗续作的。而高鹗对后续情节的掌握更多的是从最初曹雪芹在写红楼时所埋下的伏笔,对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经历以及时代的特征从而续写的后80回,《红楼梦》无疑是曹雪芹自身经历的一种纸上呈现,作者曹雪芹就相当于文中的贾宝玉,曾经过过一段富贵风流的生活,但之后因为家道中落从而一瞬间跌入谷底,在正因为此导致了曹雪芹看透了世态炎凉,而《红楼梦》中,最后宝玉的结局更是对曹雪芹自身经历的一种呈现。曹雪芹经历了从辉煌到一无所有整个过程中看透了世间的沧桑,也体会了这世界的现实从而变得看透红尘,皈依佛门。而《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爱情的悲剧都是在对这个时代悲剧的一种喻示。由于作者曹雪芹出生的时代是我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后期,整个社会走向没落,但之前所延续下来的封建思想以及各种礼教制度并没有产生改变。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完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由于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导致了情深义重的爱情被禁锢。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延续千年的时代悲剧。由于各种三纲五常的思想,导致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不得善终,也导致了宝钗爱情道路的坎坷。
(四)门第观念造成的爱情悲剧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门当户对是当时贵族子女挑选夫婿和妻子的关键参考点。而在宝黛两人的爱情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门不当户不对。对于林黛玉而言,从父母去世之后她便从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并且体弱多病,孑然一身的弱女子。相比较黛玉而言,宝钗有强大的家族做背景,也有理性的思维和健康的身体。对当时的封建礼教思想打头的家族而言,比起林黛玉这样的女子,他们更倾向于宝钗这样的女子来做宝玉的妻子。
贾府家长的介入也是导致了这段爱情悲剧的重要因素,贾府的家长们在为宝玉选妻子时,更多的是看中这一女子的品相,性格和家庭环境。但却忽略了宝玉是否真心的喜爱这一女子。在家长看来,宝钗性格端庄大气,稳重沉稳,是家长们喜爱的结果对象。相比较而言,林黛玉则显得平庸了一些。家道中落,父母双亡,自身还体弱多病,性格还比较傲娇。比起贤良淑德的宝钗,黛玉很难得到大家长的认可。而几人的悲剧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贾宝玉的性格,贾宝玉性子风流,软弱,有着严重的公子哥儿气息。但在贾宝玉身上却有着与时代不同的特征,便是在宝玉的眼中,没有男尊女卑这一等级制度。宝玉外边风流内心纯澈,尊重大观园里的每一位姑娘,不论是小姐还是丫鬟,向往着纯真美好的爱情,这都是宝玉最真实最讨人喜的优势,但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也导致了他无法去用实际行动反抗家族安排,也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形成。
五、结束语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顶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无人能超越的一部作品,这一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用家族的没落来讽刺和暗喻封建社会的悲凉以及世态炎凉。还有用宝黛之間的爱情悲剧来抵抗封建的婚姻观,追求婚姻自由。这部小说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得,书中用最华美的文字来诠释了一个只有经历过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的时代悲剧。
参考文献:
[1]吴勇前.林黛玉的眼睛[J].语文学习,2005,(09).
[2]田春林,胡相俊.也说林黛玉的眉眼[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版),2007,(02).
[3]吕佳.我喜欢的林黛玉[J].作文世界(高中版),2003,(03).
[4]甘红梅.林黛玉的“哭”和“笑”——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5).
作者简介:
王卉,女,汉族,山东青岛即墨人,职称中级,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