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儿童文学中的中国儿童形象

2020-09-10 07:22杨丽萍
今古文创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中国杂志

杨丽萍

【摘要】 1920年代中苏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在文学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一时期苏联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增多,儿童文学也在其列。本文以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现藏的《少先队员》(Пионер)杂志1920年间出版的期刊为材料,整合其中反映中国主题的政治性文学作品。以亚历山大·扎洛夫(А.А. Жаров)的诗歌《在上海》(В Шанхае)、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М.А. Светлов)的《小号手》(Горнист)为例做简要分析,以探究在两首政治抒情诗中塑造的中国儿童形象。

【关键词】 《少先队员》杂志;中国;政治抒情诗;儿童期刊;苏联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11-0037-02

自第一本俄罗斯儿童杂志《为心灵和智慧的儿童读物》于1785年诞生,杂志期刊开始在塑造俄罗斯青少年读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后及国内战争期间,苏联儿童杂志中以政治为题材的文章比重明显增加。

十月革命后,人们更加重视新一代儿童的成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杂志的蓬勃发展。总体而言,儿童期刊杂志的出版符合儿童文学出版的总体要求,其内容更新速度较一般出版物更快,更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儿童杂志逐渐成为教育孩子并让他们了解当下最新信息的重要平台。这一时期儿童杂志的主题更具多样性,社会政治话题也被纳入儿童文学的范围内。

此外,1920年代苏联儿童刊物的出版与儿童组织紧密相连。1922年,苏联少先队组织的成立使儿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组织性。1924年,俄共布第十三届会议上指出,应在儿童文学领域中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并加强阶级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出版少先队员文学读物。当年三月,《少先队员》杂志第一期面世。同年,儿童期刊《青年同志》与《少先队员》合并,两年后,《鼓》也与之合并。

《少先队员》杂志是苏联少先队员开展活动的平台。1925年,在全苏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会议的决议中提到了儿童和青年出版物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少先队员》杂志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其受众的广泛性。“在1920年代下半叶,党和共青团都将少先队员组织视为培养孩子共产主义精神的首要方式”(利斯塔波多夫:86)。苏联儿童杂志一方面遵循苏联刊物出版的一般原则,即“党性、意识形态性、真实性、人民性”(科列索娃:102),另一方面,他们充分考虑到了青年读者的兴趣——对国际形势的关注。这一时期的多个儿童刊物中,《少先队员》杂志发挥了主导作用,其关于联合国际少先队员组织的主张使得国际主义的思想深入苏联儿童的内心。

1920年代对中国国内的革命斗争也在苏联儿童报刊中得到了充分关注。《少先队员》杂志作为当时的主流儿童杂志之一,刊发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作品,一方面得益于两国紧密的政治联系,另一方面亦得益于1920年代儿童地位的显著提升带来的儿童报刊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国国内形势的评价,其主旨是对苏联儿童的号召——关注并联合中国的少先队员,为了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关于中国的各类文章涉及多类体裁,其中包括纪实性的随笔、剧本、小说、诗歌等。例如纪实性文章,1925年第13期中的《中国的觉醒》(Пробуждение Китая),1926年第3期中的《我们在中国如何生活》(Как мы жывем в Китае)及1927年第7期中的《中国在火海中》(Китай в огне)等都能让苏联儿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局势。杂志上刊载的政治性文学性作品则更多地将侧重点放在了塑造为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人物形象上,这自然也契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1925 年第15期《少先队员》杂志的封面是一个面带微笑的中国小男孩。他右手举着红色的旗帜,左手抓着草帽。旗帜上清晰可辨的几个中文字便是“全方贫工”,其全文应为“全方贫工之联合”,这是当时“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的中文翻译,与德、法、意、英、阿拉伯五国文字的翻译一同被印在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发行的结算票的背面(田德林,2007:86)。而这一封面的选取,尤其是这一口号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苏联对国际共产主义理念的宣传,并将中国视为同盟战友。

这一期杂志首页刊登的便是亚历山大·扎洛夫的诗歌《在上海》,诗中用的插图与杂志封面交相呼应,是一群游行的中国人高举印有“全方赤工”中文字的旗帜。同年扎洛夫创作了长诗《亚洲人》(Азиаты),充分体现了他对亚洲国家的关注。不得不说,1920年代的很多共青团诗人都十分关注他国形势,例如А.И.别则缅斯基, М.А.斯维特洛夫, В.М.萨扬诺夫, И. П. 乌特金等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革命的关注已成为无产阶级诗人创作的主题之一。

扎洛夫曾在自传中谈到了与高尔基的会面,他将高尔基视为自己的榜样,高度赞扬了其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高尔基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也为扎洛夫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扎洛夫于1925年8月在《少先队员》杂志上发表的诗作《在上海》是对当年5月30日上海“五卅运动”的一首赞美诗。上海的这次反帝爱国运动震惊中外,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诗歌《在上海》以中国真实的革命事件为基础,高度赞扬革命的力量,思想上积极上进:

不止一次听到楚林说,听像他一样的中国小孩说,他们说,在那里,在上海、北京之外,穿越千百个山谷,那个太阳落山的国家,那个住着自由小孩的国度。

——那里没有人力车夫,没有英国人挥舞鞭子,因为,众所周知,他们是列宁的子孙。

楚林哭诉,因为他没有列宁的血统……哎,如果……有个好爷爷多好,可以永远吃米饭……如果联盟能领导大家……顺便问下:什么是联盟?莫斯科意味着什么?

父亲唤醒了楚林:

——起来。

难道你没听到枪声吗……上海在奋起。中国在奋起。将奔赴战斗。①

《在上海》一诗写于1925年,正值列宁逝世一周年。诗歌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便是,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爱自己的国家。诗歌从中国小男孩楚林的角度,表明了中俄工人阶级为同盟,不会把英国人、法国人作为自己弟兄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苏联对中国的关注及支持。诗歌中国小男孩最终为斗争而牺牲,但其勇敢无畏的品质可以充分鼓舞苏联儿童的昂扬斗志,激发其国际主义精神。

关于中国的书写在《少先隊员》杂志具有一定的连续性。1927年第7期杂志可以说是中国专刊,熟悉的1925 年第15期的杂志封面再度成为这期专刊的封面。足以可见,这一中国小男孩的形象十分具有典型性。在该期《中国在火海中》一文中提到了出版中国专刊的目的——这次整期《少先队员》杂志都献给中国。您可以了解关于中国的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这期专刊中介绍了中国少先队组织、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了上海、南京的革命力量上。

专刊的首页是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写的诗《小号手》,该诗随后在1931年由苏联《青年近卫军》青少年文学出版社再版。斯维特洛夫对于军事的关注,及其创作中的战争题材与其生活经历有着密切联系。1920年,他参加了国内战争并成为红军的一名志愿军。1927-1928年间,他站队托洛茨基的左翼阵营,在政治上支持列宁的理论。当时列宁的妻子,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在积极参与国家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她曾多次指出,应该按照列宁主义思想教育孩子,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孩子。 斯维特洛夫的儿童文学创作亦是对克鲁普斯卡娅教育理念的响应。

斯维特洛夫的诗《小号手》写于1927年,此时正值我国大革命时期。诗中塑造了一个中国少先队员的形象,高度赞扬了其勇敢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吹响小号以号召人们参与战斗:

队伍里的人肩并肩,灰暗的黎明的雾,听,中国少先队员王周吹起的小号。

战场上的枪声愈烈,请听我的歌,听,在全面的战斗中

响起的小号。

我们进贡了数百年,但通向自由的路只有一条:奋起吧,河南!响应北京的号召。

中国人!奋起吧,全副武装,同唱一首歌。

通向自由国度的入口不会拒绝中国人入内。②

少先队员王周的小号对他而言是战争中重要的号角,是宁死也不能丢弃的武器。演讲性是政治性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文中一声声高昂的呐喊声“奋起吧”是对中国革命的期待,对战斗志气的鼓舞。这更像是诗人与读者直接的对话,他借助中国少先队员的形象号召苏联少先队员关心政治生活,勇敢而充满力量。

《少先队员》杂志在1920年代的苏联儿童期刊中独当一面,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歌《在上海》《小号手》的创作基于中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诗中小主人公们的命运也是惊人的相似——为革命而牺牲。作品中都表现了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与鼓励。以小孩(楚林、王周)为主人公的诗歌在更大程度上突出了孩子的能动性和力量,教育苏联儿童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为理想而奋斗。苏联时期,一贯保持对儿童文学的高度重视,注重儿童独立人格的树立,高尚情操的塑造。从世界各个国家吸收良好的、正面的形象来对儿童进行熏陶,通过栩栩如生的外国儿童形象也使本国儿童了解外部更多的世界。

注释:

①扎洛夫.在上海[J].少先队员.1925(15):2.

②斯维特洛夫.小号手[J].少先队员.1927(7):1.

参考文献:

[1]田德林.印有大字中文“全方贫工之联合”字样的外国纸币[J].收藏界.2007,(9):86-87.

[2]科列索娃.儿童新闻事业的起源[M].列宁格勒:儿童文学出版社,1972:101-122.

[3]利斯塔波多夫.1926-1929年少先队员组织的政治和教育工作(基于伏尔加河上游地区各省的资料).历史,哲学,政治法律科学、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理论和实践问题[J].2014,(9):86-88.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中国杂志
杂志收纳碗
我爱“少先队员证”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
星你星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