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体育课小组内“1+1”互助学习

2020-09-10 07:22吴曼妮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组体育课目标

吴曼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125-02

摘要 本文介绍实行小组教学模式应当遵循的原则,并且重点阐述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进一步分析此种教学模式的意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之间合作能力,使得学生更好掌握体育关键技术动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互助学习;“1+1”

小组内“1+1”互助学习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的新型组织形式,依据学生实际需要,运动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带头者,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和合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实行小组“1+1”学习模式的原则

(一)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首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制定小组的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生理系统功能、运动素质和综合能力,依据各个小组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选择有助于学生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内容,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制定任务,心理上应当考虑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其次,应当考虑学生的观察、表达、记忆、判断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学生性格、动机、意志、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体育课小组的任务应当符合整体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活动的方法,发展学生进取精神。

(二)根据教学情况制定目标

在所有的学科中,体育课是唯一没有明确规定教学内容的学科,体育课主要提倡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当根据学校场内运动设施以及器械,再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面对任务时具有充沛的精力。针对体育技术动作较难的情况,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因材施教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科学的任务,遵循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原则,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游戏和小组练习相结合

通过分组后制定小组目标的方式,保证体育教学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但是从体育课的教学要求和总体目标来讲,应当采用游戏练习和统一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小组教学目标却未能达到标准技术动作要求的同学进行鼓励,使得同学制定更高的教学目标,更加努力去完成标准的技术动作,使得学生真正的理解这项体育运动[1]。分组后将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游戏练习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

二、初中体育课小组内“1+1”互助学习模式具体应用

(一)科学组合

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应当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学生运动能力、态度和课程难度,分析学生心理特征,按照课程标准应当符合基本、中层以及发展目标等三个层次的要求,将学生分为上、中和下三个层次,依据2:4:1的比例划分为A、B和C3个层次,A层主要由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组成,既能够掌握课堂内容,也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其余课外体育活动;B层主要是由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组成,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所学内容;C层是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依据学生实际能力建立合作小组,每组可以分为7个人,2个A层,4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体现“优势互补”原则。在经过一段体育锻炼时间后,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分组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现阶段体育运动能力的变化,小组成员应当做出必要的调整,轮换分组,使得学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关注每位同学的变化。

例如:在体育快跑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步幅、速度以及步频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且为每个小组配置秒表、笔和计算器,测试学生在30m短跑中的步频和步幅,记录下来,并且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出步幅大和步频快,学生才能跑得快的结论,通过合作明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当将弱势个体与体质较强的学生合理搭配,以此来带动小组内的平均水平,但是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之间关系,切记不能随意将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

(二)参与指导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完全的放手,而是应当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依据学生在组内的进程和表现,及时跟紧学生发展的步伐,以尊重学生个性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与学生加强交流讨论,让学生在班级中讲述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积极发言,树立学生自信心,建立和谐愉快交流沟通环境。在进行体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小组内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或者合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例如:在进行足球技术教学时,安排2人之间传接球和行进间2人传接球,安排2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在运动过程中观察对手的位置,灵活掌握赛场上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在传球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点。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当及时分析学生运动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小组的任务,进行指导,评价學生合作的过程,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三)合理时间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的需要为基础,在学生个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凸显出来。应当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一节课课程时间有限,小组讨论时间过长,就会浪费时间,交流时间短,也无法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时间应当把握好,根据小组合作任务的难度以及学生表现作出决策。交流合作应当以每个成员独立思考为基础,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因此,应当确保合理的讨论时间,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模式,并不是在课堂教学刚刚开始就进行的,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活动以及思考后才能够进行合理安排。因此,应当在恰当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

(四)激發思考

体育教学目的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制定的体育任务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为问题,依据小组的合作探究模式,将解决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助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思考回忆自己的动作,深入探索和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

例如:在短跑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提出“短跑分为几个阶段”这一个问题就太过简单,不具有代表性。提出“途中跑在整个过程中,对运动成绩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也能够解答出来,并且学生通过在跑步过程中的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三、分组练习互助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积极性

目标具有激励性,促使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并且将自己行为结果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对,及时调整,使得完成目标。科学合理的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制定适合的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足球脚背正面练习时,有的学生掌握了动作要点,但是点球次数少,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进行分组,并且设定目标,比较一下谁学得快,哪一组同学率先完成。

(二)促进团结合作

在针对体育技术的练习中,为不同小组制定目标,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例如:在排球垫球技术学习中,依据学生的实力水平,分为A、B、C、D四组,各个小组目标分别为垫球轮转不失误2轮或者1轮,将技术较好的同学调到A组,制定高目标;技术较差同学为D组,将小组目标制定为垫球1轮。D组同学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了目标,获得胜利的喜悦。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沟通和相互借鉴,及时纠正自己错误,完善练习方法。

四、结论

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出优势,应当密切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分组后制定目标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怡鑫.体育课分组后制定小组目标的意义与原则[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3):143+145.

[2]康丽华.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体育课主动学习的效能探究[J].运动,2018(05):113+102.

[3]华勇猛.提高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运动,2018(04):112-113.

作者单位:南宁市智兴路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分组体育课目标
体育课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