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西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10 07:22张军杨世强吉祥波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张军 杨世强 吉祥波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25-03

摘要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外大局做出的重大部署,不仅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契机”,也为西部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提供了“大平台”。目前西部地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与生态主题性不够突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运营管理精细化不足等。基于“一带一路”视角,提出将“合理规划”和“聚合高端产业”及“互聯网+”等相结合,打造品牌效应,用人文生态理念指导体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带动西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西部;体育小镇

“一带一路”把中国与亚、非、欧洲众多不同国度紧密相联,为世界经济增长搭建了一个共享大平台,可以完善区域经济合作与投融资服务体系,搭建跨境投资贸易与国际合作交流平台[1]。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全球特色小镇联盟”得以成立,体育小镇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打造和构建“生态化、高端产业化、信息化、文化型”,汇聚体育特色文化、运动休闲、高科技体育产业的体育小镇文化旅游地。2017年5月,体育总局颁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积极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投资开发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辽阔壮美的地理环境(约占全国旅游资源的总量的40%)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这成为西部体育小镇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产业有待转型升级并且高端要素不足,城镇景观缺乏规划,体育小镇有待开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结合“一带一路”,寻求一种促进西部地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径”。

一、体育特色小镇概念的界定

在《关于推动体育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通知》文件[2]将“体育小镇”定义为: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笔者基于“合理规划”和“聚合高端产业”及“互联网+”相结合,尝试将体育小镇定义为“独具生态特征,将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及运动项目相结合,同时融合体育技能培养、体育与医疗、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多重功能的新型全民健康与高科技信息化产业重要发展平台”。

二、建设西部体育特色小镇的意义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是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加速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缓解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资源优势整合,吸引人才、企业、资本聚集,实现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平台,同时可以推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预防和治疗“城市病”、缓解人口老龄化有效手段。

“一带一路”可以拓展体育小镇的发展空间。例如,利用“丝绸之路”国内起点城市西安与其毗邻的重庆、成都共同联接我国西南、西北版块的空间区域(“西三角”经济合作区域)。西安、重庆、成都均是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新高地。在三所城市周边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将有效地推动我国西部城乡均衡发展,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辐射的功能,促进西部地区发展,落实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缓解东西部经济失衡现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高端体育产业平台与运动休闲目的地。

三、西部体育小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凸显。“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支点。但是,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开发模式单一、生态规划不足、缺乏高端产业和运营管理人才等诸多问题。

(一)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体育小镇建设特色不足,缺乏合理规划

我国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为体育小镇建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某种程度上来说,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略胜于中部和东部。例如,大秦岭区域、青海湖、玉龙雪山、天山山脉等都得天独厚。但是,西部部分地区在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开发项目方面,仅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体育锻炼层面。缺乏体育养生、休闲度假的现实价值。在体育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等方面缺乏地域特色,无法满足当前体育特色小镇的市场需求由体育锻炼向体育养生、休闲度假发展的趋势,使得市场化发展动力不足[3]。

此外,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也不合理。一些地区不顾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相互攀比,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使体育特色小镇失去了特色。

(二)高端产业聚合不足,缺乏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人才

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西北地区缺乏高端产业聚合和体育产业高端化。与大众型体育项目相比,高端体育产业需要更加专业的设计和服务。部分体育特色小镇的核心体育产业不明晰,产业布局不合理,同地区体育特色项目同质化,高端产业聚合不足,特色体育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体育特色小镇还缺乏精细的运营管理。由于多数具备投资建设能力的大企业,缺乏体育产业运营管理的经验,而大多数体育产业又普遍存在盈利难的现状。因此体育小镇建设需要跨界融合,共生发展。但是,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形态与其他产业部门的深层次跨界融合还缺乏具体操作,造成跨界复合型人才紧缺。导致一些体育小镇在顶层设计方面通常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不仅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和规划责任,也包括开发企业和运营主体及其体育部门的运营管理的经验匮乏。导致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持续盈利能力[4]。同时,个别体育特色小镇存在“房地产化”的倾向。个别业内企业打着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成为房地产商的掮客获取暴利的手段。

四、“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体育小镇发展路径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通过科学的选址、合理的规划、妥善的经营,建设结合地域文化风情、生态特色、聚合高端产业的、各不相同的体育小镇使中外旅游者不仅享受运动的激情,而且,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来了还想来,以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

(一)科学规划,将体育小镇的人文内涵和自然生态结合起来

西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应遵循“科学取材、合理规划、互惠共生”的原理,对风景优美、交通较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次,要突破行政区限制,结合区位、交通、人文生态资源等进行综合划分,优化体育特色小镇的布局结构,建设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的不同功能的体育特色小镇。例如,在西安周边的蓝田县建设体育养生小镇,在太白县建设滑雪小镇等。

在建設过程中,要将体育小镇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与生态性结合,建设有独特文化底蕴的生态体育特色小镇[5]。例如,新疆地区可凭借其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打造马术小镇和摔跤小镇,在风景秀丽、民俗文化丰富的贵州,可以打造太极小镇、养老小镇等。

(二)利用PPP模式,招商引资,探索高效运营渠道

体育特色小镇的高端产业聚合不足,缺乏精细化运营管理,难以吸引游客。因此,要改变传统招商引资的思维模式,依托“一带一路”的大平台,通过引资公开化、宣传网络化、招商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探索高效的运营渠道,让西部的山川秀美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1.引资科学化。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小镇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并对项目的盈利和所需资金量进行预判,提高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招商引资水平。

2.宣传网络化。利用互联网、QQ、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专业招商信息网络,提升与境内外企业开展沟通交流效率,扩大招商项目的影响力。

3.招商专业化。体育特色小镇的招商引资需要组建专业团队进行运作,充分运用PPP模式,实现招商引资的任务。

4.管理精细化。积极招募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管理的精细化,使体育特色小镇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三)聚焦高端产业,塑造体育特色小镇品牌效应

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重在追求质量而非数量。体育产业的“高端化”是发展的前提,“异质性”是吸引人流量的总保证,这些都是决定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根本所在。

体育特色小镇应聚焦体育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方向,即将创新型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等聚集发展。同时,以体育特色项目为主导,实现产业链提升和应用链的创新。必须坚持“特色品牌+优质服务=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特色品牌”既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体育项目积淀,以特色运动项目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的核心品牌。以“一带一路”为平台,通过拓展品牌效应,让体育特色产业价值链条向纵深延展,使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附着于品牌无形价值之上,成为体育特色小镇永续发展之根本、地方之名片。“优质服务”是指要为消费者提供“饮食+住宿+体育设备”等连锁服务,且提供反馈渠道,让旅游者感受更具“全心全意”的服务。

例如,在大秦岭区域,利用气势磅礴的山峰和山明水秀的生态环境,发展户外运动(如登山、探险、户外运动等),适当引入与户外相关技术产业和当地的民俗文化,主打户外体育运动小镇,依托“一带一路”平台,吸引更多沿线境内外旅游者。

(四)充分利用“核心品牌”效应,建设多功能体育特色小镇

“核心品牌”不仅为体育特色小镇吸引游客,也为发展其他体育产业提供了平台,如体育与医疗、休闲养生、体育器材制造、体育服装销售等产业。基于特色体育产业,可以带动整个教练、培训、医疗、户外产品销售的整个体育服务产业链,甚至还有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生产性产业链的落地发展,这样既可实现多元化产业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良好局面[6]。例如,“骑行小镇”发展骑行设备制造业、服装生产商、个体经销商等,在“攀岩小镇”发展攀岩教学、攀岩体验班等。

(五)注重生态的保护和维持

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要贯彻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始终。在开发时,要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划定工作。必须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等区域,严禁乱砍乱伐、破坏山水田园。建设无污染、低耗能体育特色小镇,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在运营时,应该建立专门的环保工作人员,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植物和建筑物进行检查和管理。

总之,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不能短视,不能完全以发展经济为指标,同时还要照顾到对当地各方面事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只有如此,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才能真正起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EB/OL].[2015-10-03].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l.

[2]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EB/OL].[2017-05-16].http://gw.yjbys.com/tongzhi/128647.html.

[3]张潇潇.互联网视域下的体育小镇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18-22.

[4]吴耿安.以供给侧改革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7-07-12(003).

[5]杨越.体育强国:未来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事业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0(3):4-10.

[6]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7):123-128.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