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版权引进”型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因素和改进方向

2020-09-10 07:22郑芊硕
今古文创 2020年21期

【摘要】 近年來,音乐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由于音乐本身的广泛受众和大量观众参与度的提高显得较为火爆,但节目的火爆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海外引进过程中“照搬照抄,一味复制”的行为,逐渐引发了大批量的节目平庸化、同质化。本文以《我是歌手》为例分析“版权引进”型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因素,以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 《我是歌手》;版权引进;音乐真人秀;成功因素;改进方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75-02

音乐真人秀,顾名思义,是将真人秀的主题变为音乐主题,节目当中的明星或素人(指没有从事过娱乐行业的普通人)通过音乐竞技或相互挑战来触发节目的戏剧性,从而引起观众的兴趣。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典型的代表有《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声入人心》《我是歌手》《蒙面歌王》《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

一、《我是歌手》中国化的改造

当引进节目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如何适配成为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在节目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中国化”的改变,使中国的观众能够接受并且支持一个全新的节目形式,成为了制作方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以下将以中韩节目的第一季作为样本,从节目定位、首发阵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对比,具体说明《我是歌手》的中国化改造。

(一)节目定位

节目定位是一个节目的立足之本。如果定位不清晰,很容易在制作和剪辑的过程中抓不住宣发(指宣传和发行)重点,从而错失被关注的机会。

韩国原版的《我们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将节目定位做成“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顶级、竞赛、真人秀,都是可以宣传和吸引观众的“卖点”。然而由于明星效应和一些国内的“偶像热”现象,我国引进节目之后将节目定位为“音乐竞技节目”。将节目重心聚焦在“音乐”上,从“歌手”之间的硬性竞技,转化音乐层面的柔性交流,巧妙地避免了歌手粉丝之间的争端。而“真人秀”作为节目大背景层面的定位,突出“真人生,真音乐,真歌手”的设定。明星参与竞赛,与素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本身拥有一部分忠实的听众,也就是“粉丝群体”。稳住了粉丝,就等于稳住了最坚固的受众群,无疑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二)首发阵容

首发阵容是《我是歌手》节目引入的概念之一,是指第一期参与节目的歌手。节目录制期间,会有歌手不断经历淘汰和洗牌,因此第一批歌手的选择对于节目的初步宣传和能否用第一期节目抓住观众的眼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韩国原版节目由于播放密度较大,总体进程较广,一季下来总计有28位歌手参与录制。而首发阵容则选择了四男三女的搭配;年龄方面,除了金建模和李素拉分别生于1968年和1969年外,其余五位都是70年代生人;人设的选择上,朴正炫被称为韩国的“美声天后”,美籍韩裔,属海归派歌手,尹道贤则是摇滚歌手的代表,白智英的魅力女声、郑烨的灵魂音乐等,都给这台节目带来了动静结合的优势,也有效地预防了观众的观影疲惫问题。

中国版引进之后,延续了7人一期和4男3女的设定,并且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7人当中涵盖了两岸三地的代表歌手,并且邀请羽泉,作为组合方面的创新。人数方面相对于韩国原版进行了缩减,由于节目以13期为一个周期进行制作,第一季包括首发歌手和补位歌手(指某位歌手遭遇淘汰后填补空缺席位的歌手),共邀请了12位歌手参与录制。

人设方面,黄绮珊的高音和“黄妈”的人设观众接受度非常高;而黄贯中和齐秦作为港台地区的代表歌手,在内地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尚雯婕作为新生代歌手和先锋音乐的代表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陈明和沙宝亮则唤起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二、中国版《我是歌手》节目成功因素

(一)卡司阵容

据上文所述,一个节目首先吸引眼球的就是卡司阵容(卡司是英文单词cast的中文音译,通常指演员阵容)。在粉丝市场当中,某位明星参与录制的消息总是会不胫而走,而观众的力量往往令人吃惊。

除去首发阵容要吸引眼球以外,节目组对踢馆歌手和补位歌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湖南卫视作为一线卫视,对于卡司邀请方面可以说是敏锐度非常高了。第一季的节目中的黄绮珊在圈内有着不小的名气,但是并不出圈,然而节目播出之后直接以“黄妈”的形象被大众接受和喜欢,为节目带来了大量关注度。

而真正的创新要从第四季节目说起。韩国原版节目之所以只做了三季就不再制作,就是因为观众的审美疲劳和由于节目密度过大造成的歌手阵容缺失。而我们从第二季开始引入每一季加入一位外国歌手的设定,由最初的马来西亚籍歌手曹格、品冠;到第三季的新加坡籍歌手陈洁仪、韩国歌手The one郑淳元;第四季的韩国歌手黄致列等等。

从马来西亚的华语歌手到亚洲的日韩歌手再到欧洲的英文歌手,通过不同地方的文化碰撞来实现节目的创新,从而不断地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二)真人秀元素的运用

《我是歌手》最大的卖点是“真人秀”,于是真人秀元素的运用成为这一节目的成功因素当中不容忽视的一点。作为国内第一档明星参与的竞技类的音乐真人秀,势必要打破许多传统束缚。

传统的选拔类节目选拔过程通常是以素人身份参加海选,明星在这类节目当中通常充当着评委或是命运决定者的身份。而《我是歌手》的参赛者从素人变成了明星,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节目的人物设定,全方位的镜头覆盖与跟踪,只为传达一个概念——明星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紧张,他们也面临淘汰。此刻这些往日的评委、专家、素人的命运决定者,走下神坛,成为最最普通的参赛者,并且将重要而宝贵的命运决定权交到了观众的手中。这无疑会使观众产生一种使命感。同时,不同年龄和阅历的歌手同时作为参赛者被观众对比和选拔,将不同的人拉回同一起跑线,这一“明星大众化”的做法更增添了节目的紧张感和宣传点。

三、音樂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当前,引进型综艺节目已经大比例地存在于我国的电视综艺市场,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联通,一部分观众从最初的直接接触引进版本,发展为本身是原版节目的粉丝,后被转化为国内版本的忠实观众。这一现象被更多的制作团队关注到,从而产生了一些节目问题,导致市场膨胀、节目扎堆、恶性竞争等等一系列不良循环。

(一)存在的问题

1.节目问题。国内节目最突出的问题目前主要体现在同质化上,所谓同质化,就是节目扎堆,一个节目获得成功之后多个制作单位对其进行模仿和改造,利用成功的节目模式、框架构思,重新填补嘉宾或主持人,简单地完成一个“全新”节目的制作。

随着视频网站逐渐取代有线电视,网络综艺时代的来临将电视台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线上平台间的竞争,也就是说,变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这就大大增强了比拼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一个网站出现一个新系列节目,另一个平台马上进行同类节目的制作,以达到企业之间的制衡。对于市场和受众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选择和审美方面的负担。

2.炒作问题。竞争往往伴随着竞争手段,而炒作则是娱乐市场惯用的营销套路。适当的炒作能够引爆话题,从而达到节目关注度的提升。而当下则面临过度炒作和虚假炒作的情况,一些节目为了节目效果不惜做出嘉宾难以承受的强度设置,以求节目的卖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手段。另外还出现了利用明星的私生活进行炒作,在节目中故意增加演员或歌手之间的冲突,利用剪辑和拼接制造节目的戏剧性等。一旦这些行为、这些“假新闻”在观众当中起到成效,便会引起其他节目的纷纷效仿。这无疑是一种恶性竞争,在整个节目市场范围内形成“不正之风”。

(二)改进策略

1.引导节目创新。对于同质化问题,究其本质,其实是节目的创新问题。节目的制作最最重要的是核心模式的思考。事实上近两年已经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想法,《声入人心》对参赛选手和赛制模式的创新,《幻乐之城》对拍摄手法和镜头剪辑方面的创新,都受到了观众的认可。由此可见观众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还是充满了善意和期待,如果可以多加思考,相信多元化、原创化的节目构成不再是遥远的梦。

2.加强节目监督。对于炒作问题和节目夸张化的设定问题,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对节目的创作和播出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从政策方面对“节目下限”做出了更加具体的约束。

2018年11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严格把关节目从制作到演职人员的方方面面。除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监督,制作方的自我监督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监督也至关重要,只要每个节目都做到良性炒作,适度炒作,就会逐渐将市场的竞争变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的节目质量。

综上,在分析一个节目成功因素的过程当中,对节目本身和节目所处的大环境产生思考,是可以得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的。因此,如何从成功的节目制作中吸取经验;怎样在版本引进的节目上进行本土化创新,并且从版本引进逐渐转变为本土原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亚飞.韩国版权综艺节目本土化发展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2]吴阳.当代音乐选秀节目对音乐发展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5.

[3]吕镟,陈冰.真人秀节目的海外版权引进及其本土化生存[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04):83-87.

作者简介:

郑芊硕,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