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语》理想生命格性之“间接说”

2020-09-10 07:22丁继承
今古文创 2020年21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

丁继承

【摘要】 《论语》始终围绕“君子”格性展开。不仅提及国君、做正面阐述,还从各个方面间接指出“君子”作为理想生命格性的重要组成内容或者为君子格性做了参照和注脚。或举例、或启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殷殷希望、谆谆教诲,言语中倾注了对“君子”格性的张扬和向往。

【关键词】 《论语》;君子;理想生命格性;间接说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49-03

据不完全统计,《论语》全篇间接述及“君子”的原文语录多达235句,句句映带“君子”格性内涵及其修炼。本文尝试将这些条目归纳成治学、修身、做人、做事、教育、为政、孝道(包括丧祭)、仁德、弘道九个方面,分别阐述。

第一、治学方面。学习态度上,要虚心好学,真诚无欺、勤奋不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本着首先提升自我的出发点,树立学生意识,要有怕来不及的紧迫感和怕失去的危机感。学习方法上,要坚持终身学习、永不停歇,注重从古典那里汲取营养,要择优而学,注重改正自我、学以致用,多熟读默记、温习练习、交流反思,要多听多思、多见多看,要多向别人请教,成为多方面的专家。

第二、修身方面。修身是一生的课题,就像舂米切肉、平地壘土一样,要长远打算、精打细算、坚持不怠,终会成就自我。要用纯正的思想把它贯穿起来,仰望它、钻研它,注重礼乐和谐自然,将忠恕信义奉行终身。要严以律己、谦虚修行,多反省自己很多方面的事,见贤思齐、立身养性,达致正直而不奸诈,修成温和、善良、恭敬、简朴、谦让,恭谨、宽厚、诚信、聪明、慈惠的格性。要居心严肃慎重而行为简约,做到贫穷而没有怨言、富有而不骄傲,杜绝主观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四种毛病。要铭记:见到善良的行为,就好像赶不上一样去努力追赶;见到不良行为,就好比把手伸到沸水中,要极力避开。最后,要坚信,有仁德的人不会孤单。

第三,做人方面。《论语》通过间接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做人参考。比如说话、交友交流、个人起居作息、识人识己、志向情趣、心性修炼、严格要求自己、改正错误等方面。

一是要有好的言论,终其一生都不要有怨言。“无言……天何言哉”;做到在朝廷没有怨言、在家里也没有怨言。意谓光明磊落。说话言语要谨慎、分场合、守信用,要合乎伦理行为,符合大家心愿,不要因说错话而失去朋友。同时,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不必刻意雕饰和说多余的废话;也不要说些“怪力乱神”的话。

二是善于交友交流。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敬重有仁德、贤良的人,与天赋高、有仁德的人谈论高深的学问。与人相处要真诚和睦、恪守信用、相互勉励。最后作者指出,人是不同鸟兽共处的,交友交流要选对对象、地点等。

三是起居作息要符合礼义仁德:在家闲居衣着整齐大方,面色和悦舒展。如赞美颜回居陋巷、不改其乐一样,孔子也赞美禹,说他虽然住着矮小的房屋,全力以赴去疏通沟渠、兴修水利,心怀人民、大业为重。《论语》还说,濒临危亡的国家不要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不要说话、也不要像停尸那样直挺挺的,平时在家闲居时要态度谦恭,也不像客人那样端坐。《论语·乡党》整篇专门对穿衣打扮、待人接物等起居作息做了翔实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四是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嫉妒不贪求,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不怨恨天,不责备人。要为他人着想,对自己有利还要对他人有利,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念旧恶、不歹猜别人、不欺诈自己,还要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要做到明智而不被迷惑、仁德而没有忧虑、而勇敢无所畏惧。

五是强调社会历练:少贱多能,年轻时多吃苦头、多学技能,长大后行为处事能力就会很强。

六是立志高远、情趣健康,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呵护自己人格。坚守自己的志趣,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志;明确三种有益的快乐:节制礼乐、宣扬别人的优点、广交贤友。要抛弃郑国等不好的歌曲,远离谗佞小人。

七是善于改正错误:把要求进步作为常态,时常勉励自己、洗去自身的污点不足,要鼓励他人改进,不要揪住人家错误不放,做到既往不咎。要积极分析和改正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

八是修炼优秀的心性品质:心要恭敬、正直、方正、坦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喜好义理,甘居别人之下;做到通情达理,温和而又严厉、威严却不均衡、恭敬而又安宁;不迁怒于别人,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第四,做事方面。首先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文章举例说,“如见大宾、如承大祭”,要出门了,就像是要见重要的宾客一样,为人民服务就像是要承办大的祭祀一样,要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其次要以礼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做事,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要抄小道。“无宿诺”,承诺给别人的事情,不要让它过夜,不要推迟。遇事还要稳重,要善用谋略争取成功。要明确事因,调整心态、冷静应对。第三还要全面考量、把握好分寸。比如就算人们都说好的、人们都说坏的,自己都要仔细考察、做到明辨是非。做事情还要讲究“度”,掌握好火候。“过犹不及”,做得过火了和做得不够,同样不可取。“射不主皮”,射箭,不一定都射穿箭靶子,力量太大不是最佳,准心最重要。四是要保持谦虚谨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已经做了、完成了的、过去了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不要再议论挑毛病、不要再追究了。

有趣的是,人们常常说的“三思而后行”,在孔子这里,他明确表示“再,斯可矣”,意思是说,思考两次就够了,这又表明谨慎其主、大胆勇敢而为。最后,还是要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努力一把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认定的事情,知道有风险,但还是要放开一搏、实践自己。

第五,教育方面。在《论语》的语境中,教师首先是君子。《论语》虽然聚焦教育的句子辞章不多,但句句经典。

首先,教育的态度最重要。总的认识就是后生可畏、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严教厚爱。《论语》首先以开放和希望的语气告诉老师,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他将来赶不上现在呢?因此要对年轻人抱有希望;持之以恒、不厌其倦地教导;不要轻易就把人给分成三六九等,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普惠性是根本特征;爱学生、爱孩子就无怨无悔教育他,让他勤劳。

其次,教育的宗旨,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立志学习大道,以良好的德行立身,用仁爱去做事,把它们加载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第三,教育的方法。“循循然善诱”“忠告而善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真心劝告、循循善诱,注重开导启发的时机把握。最后,教育的内容。文行忠信,即从知识、德行、忠诚、信誉等方面教育学生,当然也包括六艺。

第六,为政方面。在古代,考中科举只是为政的开始。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传统的入世追求。《论语》以祈使和建议的语气,诚恳地给侍奉国君的人提了要求,还间接地对为政者提供了参考。笔者试从为政之德以及为政之法方面列述,为政之法又包括治国、为民、人才管理等条目。

为政之德方面:首先要秉持一颗宽厚、诚信、勤勉、公平的心。在位时,要率先勤劳、不辞倦怠,不在职位就不参与它的政事儿了。执行政令要做到忠诚、实干,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勇敢同异端邪说做斗争。要做到为政和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艰辛付出在前,利禄在后。自己要行得正,为百姓做典范;要行为廉洁,抛弃通达权变。要保持政治定力和平衡心态,不以提拔为喜、不以贬谪为怨。

为民方面:要把人民及其衣食、丧礼、祭祀摆在重要地位,对人民尽心专一、合乎道义、庄重认真。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整顿百姓;赦免小人的过错,去掉残暴,免除刑戮。

治国方面:坚持以德治国,追求和笃行大道、有道,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处理国事要严谨认真、恪守信用、节约开支、爱护干部,使用农民不误农时。要使老人生活安心、使朋友之间相互信任、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使粮食充足、使军队强大、使百姓对国家有信心、使国内的人高兴、使国外的人来投奔。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做到公平公正、克服困难、维护团结稳定。

用人方面:荐举贤良人才,提拔正直无私的人,选用好人来教育弱者;不但要考察人才的言谈,更要考察他的举止;讓主管的人做事,即抓好关键少数。

第七,孝道丧祭方面。在“间接说”一类中,有21句相关叙述。主要是围绕孝顺父母展开的。不论在世还是去世,都要待之以礼,强调恭敬规范。不仅包括生老病死祭祀等常规事宜,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父母的年纪,要清楚知道,“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惧之间,流露的是作为君子的孝子对父母亲长的关切。再比如体恤父母、不要让他们忧愁。

《论语》提倡与父母共同生活,随时有照应;如果一定要远离或者外出,得有恰当理由,并明确方向计划;《论语》当中有个词很好,那就是“色难”,其他的孝敬之事都好办,始终保持对父母的和颜悦色很难,或者让父母和颜悦色很难。这就要求做儿女的要关心关注父母,清楚父母所思所想所忧,及时满足父母愿望、排忧解难,让父母保持愉快心情;同时,要宽容包容待之,就算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婉言提醒、杜绝怨气。

最后,祭祀的议程要顺畅妥当,仪式要简朴尽礼,不可傲慢寒酸,言语要恭谨,态度要庄严肃穆、虔诚致哀,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一样。

第八,仁德。在“间接说”里,《论语》用了20多句相关叙述解释了仁德是什么、仁德的特性、仁德对一个人的益济以及如何修养仁德。仁者爱人——仁德就是爱人、了解别人。绘事后素——仁德就像绘画用的纸张的白底,先打基础、在进行描绘。一个人有了仁德,就会聪慧,爱憎分明、宽以待人。仁德的特性就是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如何修养仁德?要以人为本(如马厩着火事)、以德服人(既来之则安之)、注重品质(称赞千里马事),作者还举例说,钓鱼但不网鱼,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不为自己享受等等。

同时,还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成全仁德;要以正直的人为榜样,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在仁德修为面前,要一丝不苟、修而不厌,就是自己的老师也当仁不让。

第九,弘道。这是《论语》的要旨所在,正所谓“文以载道”。《论语》中的君子,其更高的理想格性就是以弘道为己任和使命,认识到“逝者如斯”“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任重而道远”,就是要在有限的飞速逝去的生命年华里,把先贤教诲发扬光大,任务重大且深远,要做到弘扬不止、传承不息。

据不完全统计和分类,“间接说”中涉及到弘道主题的,至少有以下内容:君子要坚定信念,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而笃志、切问近思,用正道带领大家(帅以正)志于真理、坚持不懈寻求和建设正道、一生不离善道、遵守中正之道、坚持用正直之道为人做事,要以弘道为乐。要做到忠恕、臻善、弘毅、仁义,甚至如果早上知道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觉得遗憾(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强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简单翻译就是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用道来光大人,凸显了人在学道、弘道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动作为的思想理念。

最后,《论语》语重心长地寄寓抚慰弘道者:“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行!《论语》还告慰人们,“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不可挽留,但未来的事情来得及好好去发挥,鼓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总之,《论语》通过许多方面间接告诉读者“君子”作为理想生命格性的丰富内涵和更高要求,足见其谆谆教诲、苦良用心,为读者做人树型起亘立千古的优秀榜样。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
《论语》知多少?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