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理论在初中生跳绳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21:02常仲源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元认知跳绳初中生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将200名初中生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初中生跳绳教学进行指导,然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初中生体育跳绳教学中引入元认知教学策略后,学生学习跳绳的自觉性和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说明元认知教学方法对初中生掌握跳绳技术很有帮助。

关键词  元认知  初中生  跳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116-03

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元认知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以及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更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跳绳运动属于一项常见的运动,其受运动者先天身体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较小,由此该项目在校内易于开展。以广东省体育中考标准为例,其中的跳绳项目评分标准由之前的1分钟满分176个,提高至1分钟满分194个。在我校的体育中考学生选考项目中,大概有近8成的学生选择跳绳项目。如此可见,如何在日常体育课中有效指导学生跳绳,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关键。

一、研究对象

从我校初一年级中选200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将这些学生进行分组,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对照组,其中各班男女比例均衡(男生52人,女生48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阅读元认知理论及运用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与跳绳教学相关资料,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项目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二)实验法

步骤一:

实验前对两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跳绳专项素质进行摸底测试。

步骤二: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每周三次课,每次课40分钟;其中实验班安排5次理论课教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跳绳技术教学内容以及进程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

对照班的教学过程为:课堂常规—宣布教学内容与要求、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练习—对学生出现的不正确动作给予讲解纠正、总结—技术测试。

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之上对实验班的学生施加元认知监控因素,具体的教学过程为:课堂常规—宣布教学内容与要求、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教师对实验对象进行提示、启发、监控、指导、评价—教师指

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实验对象进行自我监控和同伴监控—多方交互监控—总结—技术测试。

步骤三:

经16周的教学过程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

(三)数据统计分析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所测试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指标的同质性检验

实验前对选定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基本信息的调查,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跳绳专项素质:立定跳远、50米跑。通过分析,确定对选定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的可行性(见表1,表2)。

从表1和表2中可以发现实验前两个班的同学在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相差不太,P值>0.05说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其中1分钟跳绳实验班与对照班,P值>0.05,说明两者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跳绳情况对比及与毕业生的纵向对比

为比较实验后实验班学生跳绳成绩变化情况以及对照班学生跳绳成绩变化情况,同时对两个班级学生实验前后的1分钟跳绳成绩进行横向对比;与上一届(2018届)毕业生,其初一下学期时期末跳绳成绩纵向对比。结果见下表。

从表3和表4中可以发现实验班的男生和女生在经过一个学期16周有加入元认知理论指导后的跳绳教学,其1分钟跳绳成绩有显著提高(P值<0.01),即便是跟同时期的2018届学生的纵向对比后,1分钟跳绳成绩也有明显提高(P值<0.01)。

(三)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跳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组的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跳绳运动的相关课件、教学视频、开展小组讨论、在自主性学习中理论知识得到强化,这使得他们能在理论考试中准确作答。对照组学生则过多依赖教师课堂讲授,不善于开展课前自学和课后练习,理论知识多依赖于考前突击背书获得,对知识点缺乏理解,理论考试成绩低于实验组。

四、结论

(一)合理利用理论课进行元认知理论传授

元認知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是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基础和前提。在正式进行教学实验中,利用理论课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跳绳知识和元认知理论知识的灌输,如什么是元认知?什么是元认知策略?教会学生“怎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使学生清楚评价策略怎样运用才算是成功,以及在让他们观看完正确的跳绳技术录像后能使他们做出合理的策略调整。

(二)启发学生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并作出相应调整

元认知监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随着主体学习任务、阶段的改变而发生持续变化。在本学期开学初,要求实验班的同学写一份本学期体育中考科目达标计划,随着教学进行,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不定期对自己之前制定的计划进行调整。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跳绳技术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事实,同时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的重要作用。在跳绳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自身学习元认知监控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帮助者”的作用,引导辅助学生独立地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监控评价,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应对学习任务。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监控、评价、总结,选择最佳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元认知监控学习的能力,从而在以后面对其他学习任务时可以优化学习策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运用元认知理论进行学习尤为重要。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知识,还能促进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为其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春斌.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体育学习中元认知问题[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03):54-58.

[2]陈凯.元认知监控在高中足球专项课中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汪晓赞.元认知一体育教学认知论研究的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3(03):127-130.

[4]梁艳.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5]陈冠霖.元认知策略干预太极拳套路习得效果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6]汪玲,郭德俊.元认知的本质与要素[J].心理学报,2000,32(04):458-463.

[7]周林清.试析“元认知-反馈强化”体育教学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04):61-65.

[8]王洁群,金宝玉,刘云盛.试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4):107-108.

[9]熊玉梅.初中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02):13-16.

[10]刘艳.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述评[J].教育科学,2009,25(02):89-92.

常仲源  广州中学

猜你喜欢
元认知跳绳初中生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学跳绳
跳绳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跳绳
跳绳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