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白方成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白方成

【摘    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更是获得知识的必备技能。而越是基础的事物,它的不变性越强,对其影响的程度就会越大。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要积极发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69

小学语文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审美情趣的基础,对学生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教师将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布置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中,课后时间被作业所占用,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疲惫感,更让学生对语文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创设积极民主的课堂气氛,把握教学时间,明确教学任务,合理规划教学板块,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的节奏性不强

在语文课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匀,教学任务不连贯。部分教师对一节课的掌握速度情况差,例如,教师对课堂阶段模糊不清,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带入学生学习,什么时候该集中化学习,什么时候该消化学习;一节课的时间只学习词语、成语、断句等,然后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听写;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课文然后趁着剩下的时间评讲课后作业。这种任务模糊不清,模式不连贯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能整体把握课本的内容。

(二)教学形式枯燥乏味,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演讲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代入感不强,学习质量差。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站在台上讲课写板书,学生坐在下面听讲做笔记。例如,小学学生的思想维度不高,对课文的理解深度不够。部分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课文的含义,让学生做好笔记再在课后进行背诵。这样,学生进入学习的程度不深,“课文主角性”不强,那么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就会薄弱,对以后更深度的语文学习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力,达到学习目标,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知识。在课后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抄写词语、短语数遍。这样的课后作业弊端良多,第一会让不断的重复抄写的学生对此感到厌烦,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第二,学生在不明白单词含义的情况下抄写,他们只懂得单词的写法,而不会懂得单词的用法,这样学生就不会加深对此的记忆力,这样的作业只是徒劳。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成功的课堂必定是时间分配合理,教学连贯性强。所以,要想使得课上几十分钟合理分配,教师在课下要做好准确的课上安排“时间表”,清楚了解学生的特性特征,制作出效率高的课程计划。教师如果整节课都在讲解知识重点而且让学生全部记住简直天方夜谭。每个人的集中时间普遍不高,更何况是小学生。让小学生保证课上几十分钟都能集中精力这显然是不能实现的。劳逸结合的上课方式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学习指标。所以根据笔者对学生天性的了解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节奏适中的教学模式阶段,进入学习、集中学习、消化知识。刚上课时,学生还处于兴奋的状态,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大概讲解给学生听,再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效果更佳,让学生大概了解内容含义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行阅读课文。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渐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进入集中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对难懂词语进行“翻译”,对优美、深奥的句子结合全文进行解释,再总结全文重难点。最后,教师再留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程进行消化理解。这样分阶段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连贯性强、节奏感把握适中,而且巧妙解决了学生上课集中精力时间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有活力的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要想学生对语文课程充满兴趣,那么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语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具有代入感。更真切的感受课文含义。在学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文主角,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文章感情色彩。例如,当教师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老班长、生病的同志等。以这样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班长的伟大。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辅助课文学习。例如,当学习古诗柳宗元的《江雪》时,从文字上学生也许不能感受到诗中的气氛,教师则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此诗的视频,讓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江面的幽静寒冷、感受诗人的郁闷苦恼。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语文,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三)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快,但遗忘性大,停留在学生脑海的时间不长。而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慢,但是知识留在脑海里的时间长,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体验感和成就感。这对以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能力会大大提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得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比如可以布置一些让学生课下搜索相关知识内容的作业或者让学生尝试古诗古文的翻译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总结,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实际情况等方面,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时间的安排更加合理,课文的连接性更加紧凑,教学模式更加创新民主,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在教授的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更有自己独到的领悟。

参考文献

[1]张联合.把握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效率——例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结构[J].吉林教育(34):134.

[2]蔡晓琳.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No.1004(3):56.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