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0-09-10 07:22寇琪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寇琪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非常的多,其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高。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53

小学数学是数学这门学科在最初始阶段的教学,也是学生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敲门砖。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能够使得他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知识理解得更加的透彻,这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这门科目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进行更高效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从而加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按照教材大纲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课堂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的传授方式也通常采用硬性式灌输法。而数学又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自行动脑、自行探究、不断摸索的一门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仅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用来解决数学学习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和改革,新课改的提出更加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要求打破原有传统教学的束缚,要求教师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法不断地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对比下以及新课改大背景的要求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细心、耐心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的数学知识都涉及到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数字的计算。数学课堂不单单有理论知识组成,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通过具体的问题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然而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这个过程是非常繁琐的,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还有专注度去进行计算的演练。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最后答案的正确性,学生需要对已完成的数学问题进行多次检验和演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答案正确。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学生拥有很强的耐心和细心能力。只有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保持一个细心的状态,他们才能够注意到题目当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简单且快捷的完成相应的问题的解决和计算。只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保持一个耐心的状态,才会不厌其烦地对已经解答的问题进行多次的验算,从而才能保证最后的答案的正确性。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常缺乏耐心与细心导致相关问题解决的正确率较低。

(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要想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過程当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书上理论知识的来源以及运用。在许多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当中,学生通常会因为理解不到题目当中的意思,从而不知道运用什么知识点进行解答,使得这些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畏难和放弃的心理,这也会使得他们丧失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因此,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了解了每个知识点的来源以及具体的运用,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得到灵活的应用。而他们对知识了解的越透彻,他们的自信心就会越高涨,才能够使得他们在解决的问题时变得更加的果断。而据有关研究表明,在现在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以及解题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怎样解决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通过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非常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学生绝大多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准备相应的笔记本,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相应的记录,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专注和耐心,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发散他们自己的思维,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细心能力和耐心能力。

(二)增强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得到具体的练习和检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数学内容教学的时候,应当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把这些数学案例和问题放在课堂上供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发散他们自己的思维,还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增强课堂讨论,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当中的理解能力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明白影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因素,然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施以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蕾.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460-460.

[2]蔡凌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谈讨[J].考试周刊,2018(76).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