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中“线”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

2020-09-10 07:22杨一明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艺术表现中国画

杨一明

【摘要】 线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识。线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表现技法,是东方绘画的基础。在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作品中,线的造型都是重中之重,线造型本质上是画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画家本身审美和思考用线在纸上表现出来,由“形似”到“神似”。

【关键词】 中国画;线;思想内涵;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64-02

中国画是非常讲究用线的,线始终是中国画中的主要审美因素,“线”才是中国画里的精华。线造型具有独特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识表现。线是中国画中重要的表现技法,是东方绘画的基础。在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作品中,线的造型都是重中之重,线造型本质上是画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画家本身审美和思考用线在纸上表现出来,由“形似”到“神似”。而这种独有的审美艺术观点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方法正是中国绘画的特色。

一幅好的作品是画家内心情感与文化内涵的外化表现,而线通过对物象造型的处理能很好地表现出中国画中的强大视觉表现能力和对客观物象的提炼与升华,反映出中国画中独特的审美艺术和构造表现。

艺术最终的表现并不是追求客观物体的再次重现,绘画的作用也不是让我们直观的认识世界,而是为了画家主观的精神表现。画家在描摹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看法,并不是机械地对自然临摹。而线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对作品的要求。

线的造型艺术中的审美意识表现出中国人观察物象的特殊角度,相比于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中国画会以更为主观的方式,把处于不同视点、视平线中的物象,按照画家的主观感受重新表现使人感到一种视觉感官上的舒服与满足,来达到出一种作者心中的理想意境,将主客观进行统一。这种将物体平面化处理的艺术手段正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理念和绘画材料的特殊性而逐渐形成。用现代的绘画方式来说就是散点透视。而这种主观性的表达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线造型去表现。而线中的观察、提取和升华,用线条特性中的粗细、快慢、轻重、刚柔等差异去体现出不同的质感、形象的物体,通过线的走势,笔触的处理,颜色变化从而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追求。中国画的线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新石器时期中国画中线的造型发展自就已经开始了,它最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中出现,彩陶时期最为人知的作品是《鹳鱼石斧图》,它以其恢宏磅礴的画卷,表现出中国史前绘画创作的顶峰,反映出中国画处于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也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打了良好的开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被视为中国艺术史上现存的时间最为最久远的帛画,与其同时的《人物御龙图》二者在绘画技法上都以线条为主,但《人物龙凤图》线条相对古朴厚重,《人物御龙图》要更显轻灵生动,是中国画线造型运用的最早的典范。两者也为随后的线造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其中飘逸灵动的线条运用方式,也延续至后世,成为诸多线描技法的来源。

在魏晋时期中国画开始逐步系统地理论化,当时著名画家顾恺之对线条的艺术表达方式被称为“春蚕吐丝”,他的表现风格把中国画技术水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表现出当时的人物画发展道路。

到了隋唐期间,线条成为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最为著名画家的就是被后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吴道子的线条流畅圆转、刚韧有力,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着‘吴带当风’的美称。宋代画家李公麟将线艺术发展成为一个单独的画科,即中国画中的白描。他用线条以笔墨的方式表现出他的情感,李公麟的白描线条变化无穷,有着极高的韵律美与节奏变化。他画的《五马图》中线条流畅,起伏有致,行云流水一般。

宋代之后,中國画线条造型从原有技法模式中演化出来,并形成十八种基本勾线方式,被后人称为“十八描”。线作为中国绘画内容中的精华部分,是处理物体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作者主观意识和情感表达的体现,也是中国画艺术的基本语言,线的造型艺术一直穿插在整个中国美术史,诠释了中国美学的价值。

在中国画里,线除了塑造形体之外,更多的情况,是借用线来阐述画家不同的想法状态。通过线作为媒介来描绘各种物象,从而赋予这幅画的精神内涵。

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用笔二字,讲的是关于线的使用方式。物体要想有着准确的状态,笔上勾勒外形是不够的,还要用线来体现出骨气、质感。这样才能表达作品的内在的生命力。而不是流于表面,画中线的不同变化,传达了不一样的生命力,在画面中表现出特殊的状态。

各朝代的画家都对线条有独到的见解。这些画家用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着迷的线条,刻画出世间万物,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使得线在画面中发挥出它们独特的魅力。

在写生中也会运用大量的线造型去处理, 并不只是由大自然中物象形态本身直接去描绘,而是取决于画家主观的审美意识再加上艺术表现,并赋予物象新的寓意,以线作为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抓住重点、突出精神、强化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联与笔墨的转变,用线的长短曲直、粗细大小、颜色变化来处理各种物象的空间与质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自然形态,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体悟感知,表达出画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变化角度的理解,由物象到主观精神创造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线赋予了物象的精神与生命,表现出画家的艺术审美与个性,同时还能体现出作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线造型在工笔画与写意画两种形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其线造型中的含义及艺术功能也大相径庭。同时由于创作者的自身阅历,文化修养,所处环境的不同等因素,画家会赋予线以人的思想情感,使线的应用当中表现出画家以线寄情,借物抒情。

以工笔画来说,工笔画的线条要比色彩更加具有魅力,工笔画中的线造型艺术性表现在线条的质感,用线来区分阴阳、空间等方面。画家会随着表现物象的不同从而采取不同的用笔技巧和方式来达到用线的形来描绘物体的神采。

如果去看古今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些通用的用线方法,画家们通常都非常注重线的排列组合,叶子和花的根部用线一般较粗较重,而叶的外侧部位和花瓣处则用线较细较轻,画面中靠近前面的物体,用线要清楚厚重,靠近后面的物体,则线的处理都要虚化弱化。用线的轻重、疏密、曲直、粗细、虚实变化,线条之飘逸灵动,体现出线造型在工笔画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在写意画中依然以线造型为主,写意画强调用线去塑造物象的轮廓,表现质感与肌理加以提取表现,更能体现出物体自身所具有的特征,首先表现在线条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及其抽象性。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的变化,虚实处理的布局,干湿浓淡的用笔,在刺激人视觉感官上的变化同时来宣泄作者的思想情感,用线的种种表现语言、形式处理,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熔铸在线条中。

作者通过行笔中线的各种处理使其自身具有了这种抒情写意性,线通过笔锋的提按行顿来表现画家的情感,线的姿决定了创作者的状态,线如其人一般,线即思想情感和性格。例如快速纤细的线条,一般都是表现激情起伏情感的,而郁闷的情感,用线时总是行笔晦涩、顿挫过重。笔直的线能给人带来速度和力量的感受,而弯曲的线能给人带来韵律、柔和的感受,把线条画的粗壮的话会有着庄重、沉稳的感受,纤细的软线会给人以柔和、温顺的情感。

线是情绪表现的最好方式,与作者情感的活动和反应联系在一起。线条的转折过程,就是作者的主观意识。这也是线造型所产生的审美艺术表现及美学特征。

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线造型的作用都是画家以线寄情,为情感所驱动去进行艺术创作,其用笔用线之间都表现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情绪。所以线既是客观物象的抽象概括,也是绘画艺术所阐述主观思想的媒介。

线不仅仅是基本的塑造形体功能,它更是物象、主观情绪表达和意境的结合体。它使得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并且有着独特节奏感和艺术价值。

中国画与书法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两者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是毛笔和宣纸,特别是毛笔,毛笔的执笔、行笔的方式和中国画中所筑基的思想哲学基础相同,遵循的理念相同。一个画家的绘画水准、技法手段都与他的书法造就密不可分。所以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

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的说法。而书法艺术就是线的高度纯粹化,这是画家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提炼总结的结果。笔墨的节奏、韵律之美都源于自然。

书法的实质是线条艺术,篆、隶、草、行、楷书不同的书体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书法注重对线处理的力度,用笔的疾緩,而书法中的行笔方式和绘画中的长短、曲直虚实等互通。

书法中的“中锋、侧锋、逆锋、顺锋、露锋、藏锋”也是中国画中的行笔方法。这些书法中的行笔走势都可以激起画家的灵感,借鉴到绘画中去,画家运用书法的行笔方法去勾勒出充实饱满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总而言之, 在中国画中,线对于塑造物象上都有着特殊的作用。线与画面结合,客观的物象与主观思想结合,线使得画面富有生命力,它是不可替代的,历代的绘画大师们都持续到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和发展着线的艺术表现方式,使线造型的审美意识更加完善。使线条艺术一直充满魅力。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艺术表现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艺术设计与绘画的关系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