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玉雕金银错技法研究

2020-09-10 07:22赵秀秀左红卫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玉雕新疆

赵秀秀 左红卫

【摘要】 金银错,是在铜器表面用金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用错石再磨错平滑。金银错工艺在青铜器中的运用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并已形成独有的艺术风格特色。该工艺在玉器中的运用最早见于痕都斯坦玉器中,并传至后世。本文通过对新疆玉雕金银错技艺历史发展、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并作出思考,旨在促进新疆玉雕金银错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新疆;金银错工艺;玉雕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55-02

基金项目:2018年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编号:201801MSZDXKE(Y07)。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金银错工艺作为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法之一,因其精湛的“错”技艺所表现出精致华丽的艺术效果而闻名。金银错工艺制作的载体可以分为商周青铜器与清代玉器。金银错工艺最早被发现于商周时期实用青铜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在器物表面绘制图案,再按照图案的形状錾出槽沟。将纯金或纯银拉成细丝或凿成薄片嵌入图案形状的槽沟中,使用工具打磨顺滑,抛光磨亮。而玉雕中金银错工艺早期是在玉石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探索了金文化,随着“金”的出现,玉石与金相互融合,形成了金玉文化。在金玉文化中,“金银错”工艺,其以玉石为主体、金为客体,将玉石雕刻技艺与金属镶嵌工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技法在玉器中的运用始于清代,乾隆时期较兴盛而后逐渐衰落,经当代玉雕师马进贵研究、创作得以传承,产生重要影响,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重视。

一、玉雕金银错工艺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关于金银错工艺的起源及发展演变的研究资料丰富。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兴盛于战国,因而出土的战国金银错文物较多,发展至西汉后期逐渐没落。出土的战国秦汉文物中多佩剑和佩刀,如《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官吏的佩刀制度:“佩刀,乘舆黄金通身貂错……诸侯王黄金错”。这种用黄金错的佩刀,当时叫“金错刀”。《盐铁论·散不足篇》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玉锺。中者……金错蜀杯。”到西汉后,青铜器中运用金银错工艺逐渐衰败,所以笔者未见西汉后至清代时间段的相关资料。金银错工艺发展至清代,较多运用于玉器中,主要见于传入的“痕都斯坦玉器”。清代《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载:“痕都斯坦,在拔達克山西南,爱乌罕东。国工治玉,以水磨成器最精,为内地所弗逮。”“痕都斯坦” 史称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及西巴基斯坦。清朝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此(即‘痕玉’)在前代偶然一见,谓之鬼工。”被称为“鬼工”可见痕玉技艺之精湛。“痕都斯坦”进贡玉器的制作技法主要以金银错嵌宝石工艺为主,如碟、碗、盘、刀具等实用生活器物的胎体薄如蝉翼,装饰图案以菊花、铁线莲、莨苕纹等植物纹样为主。除了在器物上“镶嵌”或“错”金银丝线以外,也会镶嵌各种色彩艳丽的宝石及玻璃。进贡的器物从独特的器型做工、装饰图案等方面来看,器物精湛美丽,充分展现出金银、玉、宝石相互搭配而产生的美感,玉器的造型、光泽、纹饰、质地都达到了完美境地。

金银错工艺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玉雕技艺中的重要部分。青铜器中的金银错工艺主要集中于战国时期,到西汉之后衰败,清痕玉的出现使得乾隆皇帝命清宫造办处仿制批金银错玉器,并赋诗赞其精美的做工。清道光年后,国势日弱,再未见制作。1964年,著名玉雕专家潘秉衡创作金银错玉雕作品《碧玉嵌丝碗》,碧玉碗表面嵌入银丝。之后由于这一技法要求图案线条流畅,开槽准确,镶嵌平整,无对丝、接头等,难度极大,曾失传多年,直到2004年,玉雕师马进贵在前人基础上发掘并继承了金银错嵌宝石玉器工艺,并创作《白玉错金镶宝石西蕃壶》和《黑碧玉错银镶宝石西蕃壶》两件作品参赛,此工艺再度重现。马进贵的金银错工艺作品,主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运用玉石材料嵌金的工艺,作品多为大件玉器。因自古以来昆仑山盛产和田玉,作为玉石原料产地,所以有大量出土文物都来源于此。新疆的玉器雕刻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生一批技艺精湛的玉雕大师,尤其是马进贵将金银错工艺进行了更好的传承。马进贵在进行玉雕创作时,主要以金银错嵌宝石或者和田玉为主,其参赛获奖的作品设计精湛、技艺巧妙精益。

二、玉雕金银错工艺的流程

古代传统的错金银工艺与玉雕金银错工艺“错”的方式相同,区别在于承载物的材料、所需工具的差异:古代金银错工艺的运用主要以青铜器为主,且工艺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作母范预刻凹槽、錾槽、镶嵌、石磨错;现代金银错工艺主要运用于玉石器皿中,且工艺流程也日益更新,较为精细。下面是玉雕金银错工艺的流程:

(一)工具

在制作新疆玉雕金银错器物时,所用器具可分为原材料和工具两大类:①原材料:韧性较好的玉石原料、粗细适中的金丝、颗粒宝石。②工具:尺子、圆规、胶带、勾陀、宝石切割片、陀片、平棒、抛光工具(皮坨、毛刷)剪刀、锤子、毛刷、玛瑙光子,刀子。在进行玉石雕刻时所用工具一般用横机雕琢器物的主体造型,而细节部分则用牙机完成,最后在工具托盘中进行金丝的错。

(二)开始制作

玉雕金银错所需工具与材料准备就绪后,便开始制作,经选料、设计与雕刻,器皿基本成型。

1.选料:选料是基础工作,在挑选的过程中根据颜色、质地、光泽、透明度、硬度、形状等指标来判断,力求优才优用,合理使用。选取完毕,进行“挖脏去裂”等审查程序,将玉料的缺陷进来避免,根据设计者的需求以达到物尽其美的效果。

2.设计:即在玉石原料上进行造型设计。玉器种类多样,雕琢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者持续不断地进行设计调整工作,随形而变。

3.雕刻:依照之前的造型设计进行切割,打磨玉器的雏形;其次,进行细致深入的雕刻、琢磨。利用玉雕横机和工具、磨粉等,进行雕琢。琢即利用铊片,将图案形状的多余部分切除。磨,使用平棒、喇叭棒等工具,二次修磨余料研。为清晰局部,还需用枣胡、钉子、钩铊等工具勾、顶撞等。勾是勾刻线条;撤是沿所勾刻的线条除余料;顶撞是将雕刻出图案纹样的多余部分去掉,清理干净。

(三)错金、压丝、镶嵌

1.画线:在器物表面描绘需要错金部分的纹饰或者图案。

2.勾线、开槽:如图1,勾线和开槽是金银错工艺的核心技艺之一。首先用钩铊或钉子这类工具沿勾画的纹饰线条勾线、开槽,双手握住玉器,在和钩铊接触时,壶身微倾,工具和槽口呈45度下刀,要求开槽宽窄一致、深浅均匀,在开槽过程中使其形成一个倒梯形燕尾槽,金丝嵌入时便会牢牢卡住。便于镶嵌金、银丝线。线条需整齐流畅、精准,不崩边。

3.压、嵌金丝:如图3,用锤子敲击金丝。通过工具将金或银拉成所需槽的丝线或片,略粗于倒梯形燕尾槽的上端开口。然后按照开好的线槽将金、银丝嵌入槽内,锤子和金线呈90°直角轻敲,使金丝完全填入槽内的空隙中,达到金和玉完全相互套嵌的效果,从而顺沿槽线铺出一条条金色的花纹。

4.宝石镶嵌:类似于金银错工艺的工序。借助于工具将玉器表面开出一个圆形凹槽,形状略大于所要镶嵌的宝石。(半毫米左右)再用金片裹出与洞大小般的圆圈,将宝石包裹,放入圆形凹槽中,打压金片并进行固定。

(四)打磨、平错

用锉刀将嵌入的金丝金片与接触器物表面多余部分彻底磨平,锉刀打磨,使其保持对丝无痕、平整光滑的效果。

(五)抛光

1.玉器主体:抛光是用抛光工具将雕刻成型的玉器表面打磨。初期的抛光工具主要为细度从200-800的砂条。在使用砂条抛光之前,应用枣壶、平棒等工具将玉器表面磨干净,保持平面或者弧面,避免出现坑坑洼洼的情况。再用抛光工具,抛光工具:皮坨、毛刷,砂条进行打磨,磨细。用抛光膏磨亮,俗称“上亮”。

2.错金过程:用玛瑙光子将金属的区域进行同一方向的打磨,再用皮坨上亮。

三、结语

金银错工艺是人们在長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被玉雕师发扬光大,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新疆玉雕金银错工艺虽然只是在玉石表面作装饰及固定作用,却包含着传统金银错工艺的基本过程,它是千百年来传统金银错工艺的延续,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严峻得考验,我们应该在保护和传承金银错工艺的同时,也需要直面高端机器带来的冲突,将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扶持玉雕师的创新理念,才能促进金银错工艺的创造性发展。从而打造符合新疆玉雕金银错艺术发展的新形式,设计出具有新疆文化气息的旅游产品并进行推广,促进新疆玉雕金银错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桓宽,陈桐生译.盐铁论·散不足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5:14.

[2]《丝绸之路西域文献史料》编委会.钦定黄舆西域图志⑧[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3190.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王世林校.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333.

作者简介:

赵秀秀,新疆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

左红卫,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玉雕新疆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玉雕作品《蟹游荷塘》赏析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关于玉雕设计理念的关键元素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