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五行》篇研究述要

2020-09-10 07:22陈新雅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
关键词:研究

陈新雅

【摘要】简帛文献《五行》篇出土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派归属、简帛《五行》篇比较研究、与“金木水火土”的关系及荀子批判思孟“五行”原因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渐丰,拓展了我们对简帛《五行》的了解,现将学者们对简帛《五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关键词】简帛《五行》;思孟学派;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17-03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老子》甲本卷后付着的第一篇古佚书内容是宣扬儒家唯心主义思想的,文体与《大学》相近,鼓吹“慎独”,主张“性善”,词句中有与《孟子》相似的话,如大体说、小体说、金声玉振等,而开篇即点明“仁义礼智圣”为五种德之行,即为“仁义礼智圣”,庞朴先生根据其此开篇内容而命名他为《五行》,并著《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开创了“五行”说研究的新局面。

1993年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墓出土了八百余枚竹简,主要为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文献,其中一篇以“五行”二字起篇,内容和帛书《五行》经部相当,由此证明庞朴先生将帛书老子甲本卷后第一部古佚书定名为《五行》是合理的。根据考古学者的考证,此墓入葬时间约在公元前300年,则竹简《五行》篇则应是于公元前300年就已完成,成书年代早于《孟子》,时间上又与子思年代相契合,又有明确的题名,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此竹帛《五行》即为与思孟有关的《五行》。随着竹简《五行》的出土,竹帛《五行》的研究成果渐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行》创作时代、作者及派系归属问题、简帛《五行》篇的比较研究,现就这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简帛《五行》篇的时代、作者及学派归属方面研究

由于郭店楚墓时间由考古考证在公元前300年,竹简《五行》的成书年代下限在公元前300年,成书于《孟子》之前,此种说法因为有考古考证,较为可靠,大家对此争议不大。经学者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发现帛书《五行》比竹简《五行》多了说文部分,并指出帛书《五行》经文与说文为不同时期的产物,故学者们在其经文、说文的作者及学派归属方面常将经文与说文分开,存在较多种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经文、说文皆为子思学派的作品。(二)经文、说文为世子一派的作品。(三)说文为孟子后学。(四)稷下学派的学者或荀子所作。

(一)经文、说文皆为子思学派的作品

帛书《五行》出土后,魏启鹏先生就对帛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并取名为《德行》,对其派系归属进行研究,在《马王堆帛书〈德行〉校释》中提出《五行》是战国前期子思氏之儒的作品,在孟子之前。竹简《五行》出土后又在《简帛文献〈五行〉笺证》中再次指明其经说两部分皆为战国前期子思氏之儒的作品。郭沂肯定了魏启鹏的说法,赞同《五行》为子思所作,且帛书《五行》说的部分的作者亦当为子思门人。陈来依据郭店竹简出土研究的新发展,在《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中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认为这个结论是对“子思唱之,孟轲喝之”最好的证明。并在其著作《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中对《五行》有更加全面的研究。刘信芳在《简帛〈五行〉解诂》认为《五行》的主要思想内容形成早于子思,思想源头一直久远到孔子及其入室弟子,但子思对《五行》之成书有一定程度的编撰和加工。另外也有日本学者浅野裕一认为《五行篇》“经”的部分是子思门人所作, “说”的部分为子思门人或年轻时代的孟子所作。郭店楚简出土后,大部分学者都从魏说,姜光辉、孙开泰、廖明春、梁涛等学者大体上都认为竹帛《五行》经文为子思或其门人所作,属于思孟学派。

(二)说文为世子一派所作

李学勤认为简帛《五行》篇经文部分为子思所作,但在《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又对说文部分进行研究,依《大学》之例律之,指出说文是“世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或者就是世子的作品。”丁四新在《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表明《五行》学派归属有二,一为子思所作,二为世子所作,而单就楚简《五行》来看更倾向于后者,而帛书《五行》说文部分为世子门人所作。

(三)帛书《五行》经部为子思所作、说文属孟子后学之作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写的《马王堆汉墓帛书 (壹)》的《编者说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馆写作小组编写的《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 掘的主要收获》,何介钧、张维明编写的《马王堆汉墓》都认为帛书《五行》为孟子后学之作。整理者之一的韩仲民便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中称此篇为“子思孟軻学派的门徒”的作品。李耀仙、黄俊杰等,都认为帛书《五行》篇“说”文成书于孟子之后,属孟子后学的作品。庞朴先生在帛书出土时即认为《五行》是思孟学派的著作,但当成书于孟子之后、荀子之前,作者为孟氏之儒或乐正氏之儒,后竹简出土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时间,由此庞朴转变观点,在其主编的《竹帛〈五行〉校注及研究》中的引言部分即指出荀子批判子思、孟轲编造五行,则此篇既早于《孟子》,大有可能为子思或子思弟子所作。而在《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中就已指出说部是孟子后学作品,大概是其弟子为了回敬荀子而做的解说。曾馨谊在其论文《简帛〈五行〉篇研究》赞同竹帛《五行》篇即为《荀子·非十二子》中所批评的思孟五行,并认为《五行》篇的成书年代应在《孟子》之后,为孟子后学的作品。

(四)稷下学派的学者或荀子所作

日本学者岛森哲男认为帛书《五行》是以孟子思想为中心,并积极吸收了荀子的思想要素,由齐国学者(稷下学派的末裔)在荀子齐国游学之后,《中庸》出现之前所著述出来的。

陈耀森《论简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异》认为帛书《五行》经部的编纂者及说部的作者应该是荀子。

关于学派归属问题,有少数学者认为简帛《五行》篇与思孟学派无关。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指出《五行》作于汉代,是由作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儒家诸学派写出的文献,郭店楚简公布后,转变了观点,认为“郭店《五行》是战国后期的古本,而马王堆《五行》是数十年后形成的战国末期的新文本,不过他仍从《孟子》《荀子》中寻找证据,以表达《五行》形成在孟、荀之后的意思。赵光贤则反对庞朴帛书《五行》即为荀子批判的思孟五行的说法,发表了《新五行说商榷》,认为帛书《五行》的“五行”和荀子所批評的思孟五行没有关系,其作者应是董仲舒以前汉初的儒者。任继愈怀疑思孟学派是否存在,认为即使有帛书《五行》也难以证明有思孟五行。斋木哲郎认为帛书《五行》的思想确实与《孟子》的思想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不能断定就是荀子批评的思孟五行说。陶磊《思孟五行考辨》认为《五行》非子思所作,不存在一个子思与孟子所共有的五行学说。

二、简帛《五行》篇的比较研究

竹简《五行》出土后,学者们便将其与帛书《五行》进行对比研究,两者主要在有无“说”文、文本次序及内容上存在差异。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帛书《五行》篇有“经”有“说”,而楚简《五行》篇则有“经”无说,学术界对此大致持赞同态度,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看法。刘信芳指出简本第二十三章乃十六章之说,二十四章、二十五章乃二十七章之说,二十六张乃十八章之说,《五行》篇并不是早先无说,而是“无善说”,改帛书之“说”为“传”。李存山也认为《五行》篇第一部分经1至经9是其总纲大旨,自“不聪不明”以下则是对其大旨的解说,故《五行》篇经中有解。

两者在文本次序及内容上也略有不同,学者们对帛书《五行》与竹简《五行》何者更佳,更接近原本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次序上帛本更加合理的有庞朴、梁涛等。庞朴在《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中认为从文理和逻辑上看,帛书次序更为合理,更加接近原本。梁涛的《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对简、帛经文进行比较,也与庞朴持相同观点,认为帛本优于简本。

顺序的改变会对其所强调的主要思想的侧重点有所影响,大部分学者从两者在内容体现上的侧重点认为简本优于帛本,邢文在《楚简五行试论》中认为简本强调圣智,更接近子思的思想,帛本与简本比较失却了“圣”“智”的线索,因而简本应该是原始本。郭沂认为帛本经文到说文,仁义的主线越发明显,为了推重仁义,帛书经过后人改窜,把一个本来井然的秩序打乱了。郭齐勇在《再论“五行”与“圣智”》中说明从郭店竹简到马王堆帛书,儒家“圣”“智”的旁落和下移是有历史根据的。丁四新在《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中肯定了简帛《五行》篇经部思想几乎一致,但也指出从“经”文到“说”文思想上发生一些变化,在总体上同意简本更优。李存山、徐少华、陈耀森、廖名春等也认为简本章序更加合理。孙希国在《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中指出由楚简《五行》到帛书《五行》,越来越推重“仁、义”,再到《孟子》的大谈“仁义”,正好反映了思孟学派从子思到孟子思想变化的轨迹。简帛《五行》篇随时代发展已融入了时代特色,其所阐述思想内涵已随时代的变迁有所改变。因此他认为在这个前提下谈孰优孰劣,是不恰当的。

对其内容的比较研究方面,学者们根据两者间存在的一些明显的文本次序差异,大体上认为竹简《五行》侧重“圣”“智”,而帛书“五行”尤其是其“说”文侧重强调“仁”“义”,切近孟子的思想。陈丽桂比勘了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比较了帛书说文对经文的依违情况后指出经文崇“圣”,而说文偏“仁义”,基本上说部更贴近孟子的观点,而经部则有所不同。陈来的《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论证了竹帛《五行》为思孟一派所作,同时也指出竹简《五行》和帛书《五行》最大的差异是帛书《五行》的说部突出“仁义”,而竹简《五行》并没有突出“仁义”。李存山也认为帛书《五行》篇对简本的改编正是受孟子思想的影响,其解说解释文本的同时,融入了孟子思想的元素。帛书《五行》似可谓‘孟氏之儒’的别派的改编解说本。”他还认为荀子在楚地应见过帛书《五行》篇,其批评对象或许正是此篇。李景林在其论文《从郭店简看思孟学派的性与天道论》中也将两者进行比较,指出从思想结构上简本《五行》更接近孔子,为子思“昭明圣祖之德”,绍述孔子思想之作。而帛本《五行》在用语和思想上更接近孟子,强调“仁义,礼知之所由生也”,同时其性善论之征愈益加明显。

三、总结

简帛《五行》的出土,立刻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学者们希望能够通过简帛《五行》来研究子思的思想,来梳理孔子到孟子这一期间儒家思想的传承脉络。不少学者对此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也从楚墓墓葬时间、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思孟的批判、简帛五行体现的主要思想内容方面及与思孟著作的对比研究来论证,但就目前研究来看,关于简帛《五行》是否为荀子所批判的《五行》,是否为思孟一派的著作还存在分歧,由于关于子思的传世著作的稀缺,及年代久远,目前还不能提供一个确切的论据来证明简帛《五行》即为子思著作或为思孟一派著作。关于竹简《五行》与帛书《五行》谁更接近原本上、思孟五行与原始五行是否有关等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魏启鹏.简帛文献《五行》笺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陈来.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J].孔子研究,2007:25-27.

[4]刘信芳.简帛五行解诂[M].厦门:艺文印书馆,2000.

[5]李学勤.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J].孔子研究,1998:47-51.

[6]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60-168.

[7]韩仲民.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J].文物,1974,(04).

[8]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

[9] 庞朴.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61.

[10]梁涛.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1]郭齐勇.再论“五行”与“圣智”[J].中国哲学史,2001:20-26.

[12]孙希国.简帛文献《五行》篇与思孟学派[D].长春:吉林大学,2012:12.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