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单 余青莲 李端妮
【摘要】 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挑花与四川花溪挑花是作为我国中原地区民间挑花与西南少数民族挑花的重要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其材料运用、造型手法与观念、色彩搭配与构成形式、图腾意蕴等反映了本土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里产生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及文化精神,其各自表现出的非凡的艺术智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是挑花艺术地域性代表的典范。
【关键词】 黄梅挑花;挑绣;花溪挑花;图案;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39-02
基金项目: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民间拼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17G117。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深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与实践》。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一)底布选择与布料再加工
湖北黄梅挑花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多是以家纺的平纹纯棉布打底,在70-80年代早期样式比较单调,基本都是手工棉麻织的素布,90年后期黄梅挑花逐渐有用机织布,共同点是必须是纯棉布,挑花所用的丝线早期主要有棉线和蚕丝线,现如今使用人造丝线的比较多。而花溪挑花都需要在素色底布上挑绣,土布用自制自染的土布作为底布,花溪挑花的布料都是当地的植物染过(例如蓝靛印染过后的布料可以防止蚊虫蛀咬,非常实用)的棉麻布料上面再进行挑花;或者在蜡染的底布上挑制、刺绣,所用的线是也是棉麻线和丝线,丝线是当地养蚕的蚕丝做的,其色彩亮丽,一般是经过染制后使用,拿来用在挑花作品中,丝线的质感使针脚细密,其色彩给人华丽精致的感觉。
(二)挑花手法与艺术观念
两种挑花的布纹都要求清晰,针脚比普通的要粗一点,黄梅挑花的正反两面造型中正面呈“十”字型,反面呈“一”字型,讲究的是“从哪点出发,就回到哪点”,而花溪挑花有经验的人走针一般是盲挑,初学者在挑花的时候需要在造型上面“逆向思维”—— “反面看,正面挑”,花溪挑花正面和背面呈现不同的完美图案样式这种挑花方式分为两种:正挑和反挑,正挑是在正面起针开始挑花,图案从正面直观的看,技法比较简单,而反挑是从布的反面开始挑花,图案从正面看,这种挑花的方式是正挑的一种“反向思维方式”对图案的理解和运用是一种挑战,而这种逆向思维的构图和造型方式也只有当地的挑花能手们才可以熟练的驾驭。两种挑花都比较注重包边和细节设计的处理,挑花者们自创一些花型和锁边技法,通过各种花形锁边将边缘修整的整齐精致,体现了挑花主人们天生对形式感的完美驾驭。
两种挑花过程中,绣线做好留有足够长的单个图案的长度,如果绣线不够长就会导致线条衔接的地方留有很多打结的甚至打结不稳而漏针;两种挑花大多数图案从中心开始挑制,大部分制作工序人们也习惯性从中心处下针,最后又回到起针处收针,制作过程中不可出现结头、漏针的现象,民间图案基本都是挑花主人们在田间地頭或者庭院聚会拉家常的时候创作的,不需要刻意的起稿,图案都在挑花者的心中构思出来了,他们通过数纱方式就可以直接挑制出来。两种挑花方式可以归结为:第一,普遍的单面挑花都是正面挑斜针,反面挑横针的方式,到了终点再返回,反复重复着正面挑斜针,反面挑横针,再回到起针的地方正反面的图案不一样;第二,双面挑针第一种有点像十字绣针法,在黄梅挑花中用的比较多的正反面图案一样,也是正面和背面统一走斜针,如此反复,挑到需要的长度再往回挑,也是需要再回到第一针就结束,正反面图案一致;第三,双面挑花的针法的第二种就是前面提到的花溪挑花正面挑与反面挑的表现形式,正反面图案不一样,挑花的针脚跨度比单面挑针要细密一些;花溪苗族挑花除了基本的十字绣针法以外,还有其他的针法—— “小豆花”,其针法挑出的图案一般用在服饰的袖子部位;“猫爪”形针法挑出的图案一般用在衣角的部位。 综合以上几种针法,十字针比较简单快捷,能运用在所有图形符号中,多为挑花入门运用的比较广泛。
(三)挑花色彩搭配与构成形式
黄梅挑花早期大多数以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的单色挑,后来多以彩挑为主。人们喜欢在藏蓝色布上先用白色棉线从中心图案入手,先用大量白色挑出图案的主体骨架,再用彩色丝线填充制其他纹样。从工艺角度来说,挑花的色彩运用“以热闹为先”的基本原则 ,例如,一块方巾或枕巾主体花纹挑完之后,挑花主人可能会从大面积的色彩开始挑制图案,而且大面积色彩起挑一般是从方巾中大块空白处开始,黄梅挑花主要用色有大红、玫红、粉红和浅红,配以橘黄、鹅黄、中黄。在使用完暖色调色彩之后,挑花主人还会通过点缀些粉绿、宝石绿、蓝色等冷色调色彩,形成冷暖结合、和谐统一的色彩形式感;从挑花色彩搭配来说,黄梅挑花的色彩观念承袭了荆楚文化的特质,大多数喜欢固定使用五种色彩(红、黄、黑、白、青),黄梅挑花尤喜黑红二色搭配。 团花造型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常用旋转式、向心式、放射式、对角式等结构,形成圆中方、方中圆、方中方及方圆相结合等多种布局。
花溪挑花的色彩搭配由于地域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原因在色彩运用上可以如鲜花一样美艳动人,又可以如流水般温柔宁静,其中隐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花溪挑花底色以彩色,黑色,白色三种,彩色底布配彩色丝线,丝线包含了红,黄,绿,蓝,白等多种颜色,色彩搭配上非常有张力;民间也喜欢用黑色或藏青色底上彩色丝线,色彩对比后会显得更加明亮醒目;白底一般是没有染色过的底布,微黄,单色挑花显得素雅。 花溪挑花以头巾挑花为例,以中心对称轴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稳定感,分有主图,副图,角花等装饰纹样,图案一般以突出主题,边角辅助的形式呈现,主图周围的角花有三角形,方形,圆形等造型形式。这种造型使得整副挑花刺绣主题突出,图案之间层次感很强,相互联系得紧密。花溪挑花大部分图案构图严谨,图形符号完整且分布具有规律性,大多是作为装饰所用,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趋势,在早期,花溪挑花打底大多数是自织的青色麻布,色彩单纯雅致,点缀有小面积的色彩,图案呈几何造型,样式呈比较简答的连续纹样或者单独纹样;现如今花溪挑花的底部、色彩和材质都呈多样化,例如底部有黄,白,红,蓝,黑等更多颜色选择,挑花绣线中还加入了十字绣线和毛线,也就是增加了十字绣和现代毛线绣的绣法,图案的形式更多元化,两种挑花都是来源于民间,图案没有固定格式,图案格式一般有对称式构图、四边形构图、对角线构图,还有散点构图和正梯形结构,没有规矩可言,全凭挑花艺人们随心所欲地增减造型和针数,但又不脱离当地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因而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图腾的意蕴
两种挑花都来源于民间生活,都不需要提前绘制草图,通过数经纬线的方式便可以完成图案,花溪挑花的形式,色彩,构图,符号等元素使画面有空间感,花溪原本就是少数民族聚多的地带,挑花图案蕴含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信仰以及审美等方面,图形符号造型呈现抽象形,抽象的符号通过多年的演变,抓住了事物形象特點,造型根据特点化繁去简,挑花也传统式的以当地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为题材,当地多以苗族人居多,“一切皆有灵”的想法,让昆虫、鸟、鱼等都附有了灵性,植物花卉等也赋予了各种吉祥寓意;黄梅挑花除了有与花溪挑花相同的构成形式以外,还有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图案形式,图案题材寓意大致分为:传统历史故事、爱情生活类,富贵吉祥类,时代风貌类等。例如三国典故、西游记等就是典型的挑花主题。
(五)传承地方文化的渊源
黄梅挑花保留了楚文化艺术的浑厚朴素的特点,内容包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传说,花鱼鸟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黄梅民间挑花中经常可以看到楚凤纹,鲜明地体现了楚人的崇拜凤凰图腾的心理,凤纹是楚文化的艺术载体,黄梅挑花中可以看到造型大气,动态如行云流水,画面对称且有变化,疏密结合,构图饱满的凤纹,这些都展示了楚人浪漫主义情怀,因而黄梅挑花也是楚文化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体现;花溪挑花中的大多数题材取材于当地特色植物,也有一些关于当地发生的历史故事、集地理、人文、历史于一身的挑花特点,而图案构图形式与色彩运用的共通与区别都体现在两种挑花艺术形式中的文化因素,都表现在其独特的创意思维方式之上。在进行相关的挑花的图形创作过程中,挑花者并不只是盲目地将该地区或本民族的生活过程以单纯的写实方式记录在挑花图案之中。而是会在记录传统生活过程中的同时,通过各种提炼过的造型方法与构图形式来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从而使画面变得更加富有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在这富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创意图形表现形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民间传统以及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
以上两种挑花都是以针线为主要工具材料,以民间挑花者生活范围为创作灵感,以自创图案和挑绣为技艺载体,具有多样性以及统一性,充分体现了各自地域性的民间文化特点,然而现如今,网络发达,科技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化,民间文化与民族服饰不断被外界冲击,那些老一辈的挑花艺人渐渐远去,呼吁年轻人能够深入的研究它,欣赏它并使之在民间永远流传下去。以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民间文化为例,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逐渐的远离甚至消失,倡导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和管理,传承并创新发展。例如可以对两种挑花的知识价值进行文化推广,与一些红色文化或文化旅游相结合,把地域和民族特色与现代生活和设计相碰撞,提炼挑花绣活的经典传统之处,与时俱进的传承并创新,借助地方高校资源开展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播和传承人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陈元玉.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绣活”的生产性保护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9).
[2]陈志杰,卢川.黄梅挑花的楚文化意蕴[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
[3]黄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
[4]李廷贵.苗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1996.
[5]贵州人民出版社编.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挑花织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