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后现代舞”发展的特质与历史性建构

2020-09-10 07:22姜墨
今古文创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验性

【摘要】 纵观现代舞发展史,可谓是“开天辟地”,具有众多先锋性的鼻祖和开创者,他们延续变革着前期美学代表人物的创作主张,扩宽了后期现代舞的发展环境和创作视野,以至于大量且源远流长的经典佳作令我们熟知和颂扬。然而,现代舞的发展分别以美国流派和德国流派这两个派系在舞蹈观念及技术语言,彼此在探索和开拓的进程中孕育、成长和壮大。

【关键词】 实验性;离经叛道;先锋意识;追求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77-02

一、“后现代舞”的崛起与开疆

首先,“后现代舞”是20世纪50年代后以美國为首被称为“新先锋派”开始创作与此前不同的舞蹈风格,随后出现日本的“暗黑的舞踏”以及德国的“舞蹈剧场”,这些舞蹈带着对先前舞蹈的批判与继承,以默斯·坎宁汉、皮娜·鲍什、以及土方巽为代表的新一代后现代舞艺术家等等,他们再一次颠覆了我们对现代舞的传统认同。

其次,“后现代舞”是在“现代舞”基础上所做出的超越。如果说“现代舞”的核心是追求自然朴素,那么“后现代舞”则是凭借异变叛逆的身体去反叛舞蹈的既定文化框架,艺术家们在创造的不仅是直指心灵的艺术,更是带着反思超越艺术本身。

最后,狭义上讲“后现代舞”是从属于美国流派风潮下的新时期的现代舞,特指西方现代舞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它起始于1960 年代初至1980 年代末。那么,在1950 年代末前期的古典现代舞阶段,已经把整个现代舞运动推向了顶峰,不仅在动作原理和训练方法上,而且在有价值的剧目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完成了多元体系的进程。随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如古典芭蕾在19 世纪末停滞不前的僵化状态,由此,导致进入了“后现代舞”时期。

1960 年代初,纽约的贾德逊舞蹈剧院的崛起标志着,并成为后现代舞应运而生的重要基地。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主体的加入,甚至有大量的非职业舞者的参与和实践,在各种非框架式的舞台空间手舞足蹈,让舞蹈重回现实生活。他们的实践也导致了“小剧场实验舞蹈运动”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风起云涌,并为现代舞整体上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古典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开创的心理刻画式舞剧中分道扬镳,另开启的“纯舞蹈”之风,与前辈舞蹈家们建构的整个“古典现代舞”背道而驰。第一,动作方面主要来自日常生活、中国武术、太极或禅宗思想,以及日本武术合气道,而非任何程式化的舞蹈。第二,风格上多种多样,既有抽象,也有具象;有戏剧性,也有纯动作的。第三,在观念上既有政治性和女权主义,也有中国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以及简约主义学说。这就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的第四个阶段,是当时在美国纽约出现的一种现代舞流派。

在这个特殊的变革、分野时期,“后现代舞”这个新流派的涌现必然引起一片哗然。有质疑、有反感,甚至是抵触。但随着历史发展和它自身的日趋完善、成熟,人们逐渐地意识到“后现代舞” ,正是那种提倡与时俱进、打破陈规的革命性与创造性,深刻地体现此时期所追求的时代价值和审美理想。

二、后现代主义下的“后现代舞”的艺术表征

首先,20世纪60年代生发起来的“后现代舞”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应运而生,它的广泛影响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

其次,于艺术品类中的舞蹈艺术而言,“二战”之后舞蹈艺术进入后现代时期。那么,“后现代舞”标志了现代舞在新的时期里和新的环境下盎然崛起,体现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意识。一批新新人类的“新先锋”舞蹈家们毅然决然地逆向突破,反潮流地与传统现代舞背道而驰。

另外,“后现代舞”的舞蹈语言具有开放性与边缘化的艺术特质。

开放性是后现代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最大特征: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与复合性。第二,舞蹈的文化内涵的综合性,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都能自然融于一体。第三,舞蹈艺术大多会受到其他领域的渗透——文学、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科技等相互碰撞与交融,单纯的艺术门类表现出综合而丰富多元的动作语汇特征。

后现代舞的边缘化这一特征也有更加显著的表现。现代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边缘性关联——武术、杂技、绘画、雕塑和声光电技术等领域的互动渗透、不断强化和深入,甚至两者均在不同程度上的被彼此同化,尤其是对新生土壤时期嬗变的舞蹈艺术而言,其存在价值和衡量标准被重新评估。

三、标新立异的“后现代舞”特质

首先,对于舞蹈的发展而言,“后现代舞”与“早期现代舞”和“古典现代舞”之间,虽说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和断裂性,但从现代舞“无休止地追求创新”的历史来看,“后现代舞”依然走着同一条路。现代舞发展史进程中的“反叛”精神,正是一种逆向的继承。

其次,显而易见与前期“古典现代舞”相比,“后现代舞”具有一些不同的特质,主要概括为:第一,彻底清除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传统鸿沟,调动非舞蹈家的积极性。第二,无论在审美理想、创作观念、训练体系、创作手法等,具有了更宽广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主张“一切动作都是舞蹈”,提倡生活化和通俗化,产生多样性的发展格局。第三,在舞蹈动作语言的观念和实验上,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来源。加大动作实验的“量”,使之背离古典现代舞体系。第四,重视创作过程,“过程即目的”哲理,有意识运用即兴创作和动作实验等创作观念和方法。第五,更加反对崇拜权威,以便在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等各种选择上获得更多自由。

最后,后现代舞的特征是具有前卫意义的,这种独树一帜,打着强势性的“打倒偶像崇拜”的口号,并且对所有的传统美学发起反抗。

四、先锋意识下的“后现代舞”技术体系

随着舞蹈大环境的革新,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出来。提及到的是大名鼎鼎的“放松技术”,是从 1980 年代中后逐步完善起来的美国现代舞,并风靡世界的一种技术体系,集大成者是后现代舞大师崔莎·布朗。

“放松技术”是后现代舞从古典现代舞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后从精神到肉体的整个状态。第一:身體层面上,融入了中国太极、印度的瑜伽等东方的身体哲学;第二:社会意识层面上,无论政治经济社会等均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巨大影响。

“放松技术”至少有三个层面内涵。第一,从紧张或限制中解放出来。第二,指严格意义上的非收缩。第三,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格莱姆“收缩——放松”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中的组成部分。

其次,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的“即兴编舞法”, 它在现代舞发展史上先后兴起过两次。

第一次,于现代舞初创时期的20 世纪初兴起在德国,发起者是德国现代舞先驱者拉班和魏格曼师生。开创目的是用“即兴编舞法”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手段,打破古典芭蕾对舞者身心的严重束缚,满足舞者的不同需求。其中,这种创作方法于1930 年有魏格曼亲传弟子,德国人霍尔姆传入美国,成为美国早期现代舞发掘自身潜力,逐渐形成古典现代舞新程式的有效手段。

第二次,于1960 年代末,“即兴编舞法”再次风靡美国,成为后现代年轻舞者们寻找、认识、表现自我的有效手段。接下来,我对其中的“限定性即兴”的一种“接触即兴法”具体论述。

最后,随着编舞方法的逐渐丰富、多样化,又一个新鲜和极致的创作观念和方法兴盛于后现代舞时期—— “环境编舞法”。

“环境编舞法”的理论基础是德国现代舞创始人拉班传至美国——身体、空间、用力理论,但兴盛于 1960 年代在美国的“后现代舞”运动。由于官方赞助问题不得不在剧场之外的廉价或免费的自然环境或生活空间里去舞蹈表演和创作。然而,正是如此促使了具有革新意识的新形式的现代舞表演风格的产生。

在题材方面,他们不得不在“古典芭蕾”和“古典现代舞” 所热衷的文学经典和音乐名曲之外,用一些花草树木、锅碗瓢盆、桌椅等为核心编舞。在伴奏方面,从大自然和生活环境中提取各种无须付费音响,如风雨、电雷、人声等。

“环境编舞法”有效缩小了“古典芭蕾”和“古典现代舞”在舞蹈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扩宽了舞蹈创作的视野、意境、题材和方法,激活编舞者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存在“可舞性”问题,任何题材都可以通过舞蹈来表现。总之,“环境编舞法”所带给“后现代舞”时段的意义也正是“后现代舞”时期对于整个现代舞史的革新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以美国为代表的“后现代舞蹈”应运而生,至今影响深远。如果说“古典现代舞”时期的是西方现代舞的变革时期,那么“后现代舞”则是对前期的超越或反向运动,无论是哪家哪派的大师,都是对传统古典主义的离经叛道。

每一段历史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割裂的,彼此互为前提,指明了历史前进方向,踏着时代的脉搏突破与革新。总之,对于整个现代舞发展史来说,“后现代舞”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作用和历史性的重大意义,它是后现代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的典型,是舞蹈历史的突破、是人类精神文化向着彻底自由与解放的大跨越,无休止地创新奏响着后世现代舞发展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美]瓦尔特·索雷尔著,欧建平译.西方舞蹈文化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0.

[2]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作者简介:

姜墨,女,汉族,北京人,硕士,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研究方向:中国舞编导。

猜你喜欢
实验性
重塑与解构
核电
有效提问让物理课堂“活”起来
关于风景写生
未来纺织品设计研究
高职汽修学科的教学与实践
浅析中国早期油画的激进实验性特征
浅谈提高高中物理学习效率及答题方法
费洛蒙下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