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无可替代的一个人物就是郭熙,他是山水画史上最闪耀的明星,在中国山水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郭熙的创作对象主要是北方山水,借助于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对艺术价值非常独特的山间四季景色变化进行体现,将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趣味提供给读者。郭熙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具备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和他的生平经历具有密切相关性,为了能够对郭熙的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需要全面了解郭熙的经历,以此才能对其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挖掘。
【关键词】郭熙;山水画;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69-02
郭熙字淳夫,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出生于河阳温县,也被世人称作是“郭河阳”。郭熙擅长画山水,他早年是自学成才,之后则致力于山水画学习。宋神宗对于郭熙的山水画非常喜欢,并收藏了许多郭熙的作品。同时,宋神宗还将自己收藏的其他名画展示给郭熙,而郭熙从中不断学习和领悟,之后则成为一代大师。宋神宗在当时特指郭熙出题,以此对考生进行检验,促使考生对于郭熙的画竞相模仿。郭熙指出,画家在创作之前需要对前人总结的创作经验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对大自然进行仔细观察,倡导绘画需要和实际生活有机融合,不提倡虚无缥缈的进行创作。郭熙所作的《林泉高致》就是对前人以及自身的绘画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三远法”进行提出,促使中国山水画得以快速发展。
一、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一)艺术语言
郭熙在创作山水画时,借助于“三远”处理方法来绘制自然景观,这使得画面出现深远的艺术气息,并使得一种诗意的自然境界得以营造。一是写意性,借助于写实风格使得绘画中的“远”产生出一种“静”“空”“虚”的艺术情感并不容易。为了对于这种思想美以及生动境界进行提现,写意山水画逐渐发展为郭熙体现自身创作意识唯一的一种选择。实际上,郭熙创作山水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对现实进行反映,其是和实际相互独立并绘制出心灵风景的一种表达方式。山水画的写意倾向在郭熙之后更为显著,这就体现出了郭熙对于山水画产生的深远影响;二是抒情性,郭熙的“远”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写照,有助于将空间美化为洗涤世界的积极情绪,并使得抒情性的山水画时代得以营造。中国山水画体现出的“远”是介于客观山水以及主观山水之间的有机融合。当中国山水画中不存在“远”的成分,仅有近处景物时,包括石头、河流、树木等,这就无法将无限遐想带给读者,导致人们精神产生紧绷感。但是,中国山水画从近到远,使得人们的观念和感觉得以无限延伸,有助于远近结合,保证人们和自然世界得以有效沟通,“三远法”标志着中国山水画构建出了空间特殊审美。
(二)艺术风格
郭熙可以称为李成绘画的集大成者,郭熙对于李成山水画中的卷云式、蟹爪式等特点进行继承和发扬。李成的用笔风格较为秀美,而郭熙的用笔风格为苍劲、含蓄、大气,用笔特点充满了厚重感。郭熙在绘制山石时对比李成的作品而言更为真实。郭熙身居太行山附近,该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并且空气较为干燥,树叶掉落时间相对较早,很早就出现了山石裸露的现象。郭熙在这种山水环境下得以成长,促使自身独特的山水表达方式得以形成。通过分析郭熙绘画的山体和树木了解到,郭熙绘制的北方自然景色中,卷云皴和蟹爪树基本上已成为定式。由于郭熙所处地区自然特色的原因,他在表达北方树叶凋零、树木赤裸的感觉时借助于蟹爪树来体现。针对树木而言,画面中树的分枝长短不一、疏密有序,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感觉;乱石层叠卷曲,和云朵较为相似,也被称作是“卷云皴”。
(三)艺术观念
郭熙重点强调了画家要亲自去看山水,使得山水的形态和画家的意境相结合,绘画时不能太过于注重外形,而是需要对表达对象的精神世界进行体现。郭熙指出,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保证自己的头脑思维非常清晰,这是绘制出完整、清晰景象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郭熙还指出愉悦心情对于绘画非常重要,他认为画家绘制出优秀作品的前提就是具有良好的创作态度和情绪。当你带着负面情绪进行创作时,就很难得以成功。绘制山水画也是如此,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画中的山水景观不一定真实存在,一些景观其实是作者营造出来,但是这些景观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而是通过画家对于自然山水的观察、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所创作出来的。因此,在学习中国山水画以及西方油画时,最为基本的元素就是临摹。《山水训》曰:“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才能保证事物本质的真正体现。俗语说“山水无常形而有常理”,当画家逐渐培养出师法自然的良好习惯后,就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郭熙代表作中所呈现出的特点
(一)自然物类的表现
现阶段,郭熙仅存的几幅山水画都被收藏在不同的博物馆中。针对几幅典型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林泉高致》可以完整体现出郭熙对于自然景观产生的感受,他将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绘制到山水画中。在欣赏和品评作品时,能够直观感受到画家对于山水景观所形成的深刻见解,他表达山水景观的手段非常高超且生动形象。《早春图》主要对贫瘠山川离去、万物浅绿披衣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画面中近处为墨色,远处则为浓淡相间的颜色,以此体现出自然景观的生机和活力。《溪山秋雾图卷》主要对近处雨后的山石、树木景象和远处雾蒙蒙的房屋、峰峦景象等进行体现,同時还体现出秋天树叶的多变气息。
(二)自然气象的表现
在绘画《早春图》时,郭熙通过绘画日常生活以及生活真谛的美感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进行体现。画面中包括满载而归的渔夫、嬉戏打闹的孩童、岸边洗衣的妇女等,郭熙的这幅作品体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并和精神世界相融合,他借助于自然万物对自然界中的所有灵魂进行高歌,使得人精神世界的传统禁锢得以打破,以此对新的生命力进行赋予,使得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山庄高逸图》描绘了山坡低语的老人家,山坡上修建的茅舍、桥上匆匆赶路的行人、湖边打鱼的渔夫等,以此营造出引人入胜的画面感,使得“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和自然景观得以有机融合。
(三)空间表现的特点
1.三远
高远也就是从山下仰望山顶的抬头式观望。高远中的意象就是在画面中绘制出高危挺拔的山体,使得其成为组成画面的主体,大山挺拔具有高意,而山体在画面中占据主体位置具有远意,山体轮廓清晰可见,郭熙的山水画能够对地域局限进行打破。高伟雄浑的山水画作使得人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敬畏心理,针对我国北方山水画代表画家而言,范宽、李成等人创作的表现题材都是山水特点,画作体现出凌然正气。其中,全景式的山水画中的山体都是高大挺拔,也体现出了心灵的远,这是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享受,郭熙的代表作就是《窠石平远图》。
深远就是站在山前位置穿透山后所形成的一种远,,使得中国山水画从二维空间逐渐发展至三维空间,这有助于山水画中画面内容更为丰富,同时还和西方画相接轨,体现出了画面中的透视关系,这种关系也被称作是近大远小,而西方绘画艺术将其称作为近实远虚,这都是最为基本的透视理论。将透视理论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中,要求画家对于个人主观感受进行重视,这和西方油画客观处理空间维度有所区别。
平远就是从近处对远处进行观望,平视远方景物,这和西方绘画技巧较为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画面中的生命力和灵活性更为明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平远给人带来的感觉为辽阔、随和、并未产生任何的压抑感。主要是淡墨色,使得人们在随和环境中产生轻远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轻松愉悦、视觉感较为宽阔。平远的透视关系使得中国山水画呈现出拟人化,生命力更强,主要体现出阴柔美。
2.虚实
中国山水画借助于浓淡对比对画面中的纵深关系以及深遠意境进行营造,一位美学家曾说过:“中国画主要体现出了明暗、冷暖以及虚实。”郭熙创作的《早春图》就明确体现出了虚实、冷暖以及明暗的相互对立以及完美统一。画面中空间感的重要表现点就是虚实,画面虚实感的体现需要安排主题物的前后顺序以及施墨浓淡,同时,画笔粗细以及刻画浓密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使得人们的欣赏画作时感受到画作的神奇之处,体现出了画面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结语
郭熙绘制的山水画呈现出山体秀拔、意境无穷、雄伟壮观的形象,并且画作非常真实、精致,体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有魅力,也能反映出北宋时代真实的精神面貌。郭熙绘画面貌非常丰富,其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虽然郭熙山水画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是目前还是具有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和活力。通过分析郭熙的代表作品以及绘画特点,有助于对于其画作形成全面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晓菊.浅析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J].今传媒, 2017,25(06):170-172.
[2]迟巧凤.浅谈宋代郭熙山水画的艺术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5,000(017):25-25.
[3]郁火星.郭熙对山水画美学的贡献[J].美术,1990,(06):52-54.
作者简介:
郑雪霞,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儿童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