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917年3月,满铁在“奉天”设立了南满中学堂。本文通过对其设立目的、教育情况进行陈述和分析,明确南满中学堂的性质并非中国人中等普通教育性质,而是被定位为升入南满医学堂的预备教育或是为了促进赴日留学政策而进行的高等专门教育的预备教育。虽然其教育性质是赴日留学预备教育,但接受过此种教育的学生,最初所具有的爱国思想会渐渐淡化进而丧失国家观念最后演变为异国的帮凶,究其本质仍系殖民奴化教育且危害巨大。
[关键词]满铁;南满中学堂;设立目的;教育性质;危害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01( 2020) 01-0034-06
满铁在附属地办的教育主要分为日本人教育和中国人教育两部分。1909年,满铁建立了第一个中国人初等教育学校盖平公学堂,1911年又建立了日中两国学生共学的高等教育学校南满医学堂。与之相比,各种中国人中等教育学校则设立得较晚,第一个中国人中等教育学校南满中学堂是在1917年3月建立的,它并不具备普通中等学校教育性质,降低了中国人中等教育水平。目前,国内对南满中学堂的本体研究较为薄弱尚不够系统、丰富,①因此本文拟对南满中学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来源、毕业去向,尤其对其成立目的、学校性质及其危害进行深入分析,丰富关于南满中学堂的研究。
一、南满中学堂的成立背景及沿革
1906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在中国东北组建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从设立初始就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公司,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政策的执行机关,是国策会社。日俄战争后,满铁从俄国承袭了中东铁路南满洲支线一段的附属地,日本诡称继承俄国的权利,在附属地内享有“绝对的排他的行政权”,②但其权力的获得并未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是强行夺取的、非法的。满铁在经营期间采取霸占、兼并、强购、商租等形式不断扩张附属土地,并在附属地内建设日本市街,兴土木、开医院、修神社、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其教育体系。
根据1906年日本外务、大藏、递信三大臣《有关管理和成立会社事宜的命令书/规定:“满铁必须经政府批准并在铁路及附带事业用地内,设置有关土木、教育、卫生等必需的设备”。①满铁根据上述规定,开始在附属地建立学校,主要分为日本人学校和中国人学校两大类别。1907年4月,满铁营业之初,在辽阳、千金寨各设一所日本人小学,这是满铁直营日本人学校的发端。到1937年12月,满铁已建有日本小学校47所、普通中学13所、实业学校5所、大学1所,②建立起一个相当完整统一的日本人殖民教育体系。
满铁没有为中国人建成完整统一的学校教育体系,但十分重视中国人的初等教育学校公学堂。1909年6月,满铁成立了盖平公学堂,这是满铁成立的第一所中国人公学堂,后来又在瓦房店、长春、四平街、“奉天”等地陆续设立了十所公学堂。与之相比,满铁并没有专门为中国人设置高等教育学校。1917年3月,满铁在“奉天”首次建立了中国人中等教育学校——南满中学堂。《南满中学堂规则》(社则第16号)规定:本学堂对中国人设置本科和预科,学制是本科四年,预科一年。升人本科的学生必须是公学堂高等科毕业、本学堂预科结业,或是具有同等学力并由堂长进行选拔。进入预科学习者必须是高等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并由堂长进行选拔。③其办学模式一直持续到“九一八”事变前。事变后的1932年,南满中学堂又设置了日语专修科,招收伪满初中毕业生入学,课程设置有:修身、日语、唱歌、体操,每周授课35学时,其中日语30学时。到了1936年,本科修业年限改为5年,预科仍为1年。截至1937年,南满中学堂有本科10个班,日语专修科1个班,在校学生488人,教职员33人。④1938年后,南满中学堂改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设立私立国民高等学校南满中学堂”,仍保持原办学风格,直到日本投降。
一、南满中学堂的成立目的及其性质
南满中学堂成立后,表面上邀请“奉天省”教育长为名誉顾问,采取中日合作的办学模式,⑤但实质上满铁仍牢牢地把持着教育权。南满中学堂的首任校长是饭河道雄,饭河从东京高师毕业后,在中国河南省开封优级师范学堂任了6年教习,然后进入满铁,就任满铁中国人教育主任,成为满铁初期进行中国人教育的中心人物。他一手组建了南满中学堂,那么他为什么要积极组建南满中学堂呢?
第一,关于欧美在中国兴办的教育。美国在中国大陆建立了清华学堂、英国在香港建立了香港大学,德国也在青岛建立了高等学校。另外,欧美基督教会还在我国东北创办了法库崇德中学(1896年)、“奉天”私立文会高级中学(1902年)等五所中学以及“新京”翠文女子中学(1907年)、“奉天”重明女子中学(1903年)等八所女子中学。⑥为了与欧美教育政策相抗衡,满铁也准备在附属地建立南满中学堂。饭河道雄认为如果日本在我国东北建立的高等学校招收了学习能力差,日语能力弱,未经充分训练的中国学生入学,则难以和欧美在中国创办的诸类学校竞争,所以有必要先在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输送到南满医学堂或是赴日深造,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关于中国留日学生。中国的留日学生大都是资本家子弟,其中不乏辍学游荡之徒。平江不肖生在其所著《留东外史》(民权出版部刊行)中描写了中国留学生“吃喝嫖赌”堕落生活的丑态。⑦究其原因,是因为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足,留学生尚未达到留学标准就赴日留学,由于未能熟练掌握日语,不可能充分理解授课内容,不少学生不得已放弃了学业,这样他们会把日本看成欧美文化贩子而轻视日本,从而容易接受“排日思想”。1910年下半年起,中国留学生大都改去美国,赴日留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開始关注中国留学生问题,并在第40次帝国会议上讨论了中国人教育的重要性,确立了充实中国留学预备教育,提高日语水平,完善接收中国人留学生环境的方针。
第三,关于附属地公学堂毕业生人数。1909年6月,满铁在盖平设立第一所中国人初等教育学校,之后又在熊岳城、长春、开原、瓦房店等地增设了公学堂,升人上级学校的毕业学生逐渐增多。由于在附属地没有招收中国学生的中学,有的毕业生升人附属地外我国政府创办的中学,还有部分学生想要升人关东都督府创办的日本人中学。但这些学生必须和日本学生一样接受考试竞争,加之入学名额有限,入学者极少,所以在附属地内设立中国人中学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从上可知,满铁建立南满中学堂的主要目的是与欧美列强进行教育竞争,减少“排日思想”,培养亲日派留学生,日后为日本效力。1911年6月,满铁建立了南满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入学,并由日本教师使用日语进行授课。但由于日本语教育占用了大量时间,医学专业的学习并不充分,中国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学专业课程。这样,满铁就把相当于中学三、四年级的南满医学堂预科的两个班从本科中分离出来,合并辽阳公学堂相当于中学一、二年级的高等补习科的三个班,组建了南满中学堂。《南满中学堂规则》规定学制是预科1年,本科4年,这样本科比日本少了1年,比中国少了2年,降低了中国人中等教育水平。其实,满铁为了促进赴日留学政策,并没有把南满中学堂定位在中等普通教育,只是定位在为了赴日留学而进行的高等专门教育的预备教育,或是进入南满医学堂之预备教育。但不论哪种教育模式,都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并最终实现其“大陆政策”而服务的,究其本质仍是殖民奴化教育。
二、南满中学堂的教育状况
(一)学生来源
南满中学堂不仅招收附属地内的中国人毕业生,同时也允许附属地外的中国学生入学,并为此设置了预科,主要教授日语。南满中学堂所在地是“奉天”,所以附属地外的中国人毕业生人数要比附属地多。以1925年在籍学生的毕业学校为例,毕业于我国高等小学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69. 9%。①这些学生大都接受过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从私塾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很难理解近代教育;还有从“关东州”公学堂毕业的学生;另外“还有5%左右的入学者已经中学毕业”。②在这些学生中,其入学资格为高等小学校及公学堂高等科毕业,学生年龄偏大,同一年级的学生有的相差6、7岁,学习能力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存在差别。他们有的已经结婚,有的在学期间结了婚,有的因为家庭状况而退学。③这样,不同地域、思想倾向、教育内容、教育水准、年龄差异的学生聚集到南满中学堂。
(二)教学内容
1917年3月,满铁颁布了《南满中学堂规则》(社则第16号),其中第四条规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修身、日本语、汉文、英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图画、体操;④预科的课程设置有日本语、算术、理科、唱歌、体操。据岛田道弥著《满洲教育史》记载,“南满中学堂本科以日语教育为主,学生也以学习日语为第一目的。”⑤另外,“人南满中学堂的学生不仅有满铁附属地公学堂的学生,还有不少毕业于满铁附属地外中国学校的学生,他们大都没有日语学习经历,所以预科的教学也主要进行日语教育。”①实际上,南满中学堂的课程除了汉文和英语,其他科目都是使用日语进行授课,就连地理和历史这些培养国家观念的基础学科也都是使用日语讲授日本的地理和历史。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听懂日本人授课,南满中学堂的学生都参加满铁举办的日本语语学检定考试。考试分为特等、一等、二等等级别,特等程度是“要求读懂现代文及近古文;可以用日语写作;通晓口语法及文语法;能用文雅的语言表达日本诸事,具有较高的水平”。②例如,作为特等问题,要求标出“蚊遣火”“行脚僧”“时局匡救”等日文发音,也有让学生写作“‘满洲国’的未来”这样的政治性作文。大多数学生参加的是二等考试,二等要求达到“中等日本语读本程度的白话文及文言文阅读;可以进行日常会话及白话文作文”。③例如,有的二等题目要求标出“鲤识”“专业”“手真似”这些汉字的读音,也有以“物价上涨对日常生活有何影响”这样的经济问题进行会话。为了保障合格率,南满中学堂极为重视语学检定考试,经常进行课外特训,从教育效果来看,通过二等以上的中高级合格者人数较多。
(三)毕业去向
南满中学堂维持着较高的入学率,进入南满中学堂的学生很少准备升人中国的上级学校,都是以赴日留学为目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不想进入与日本学制不同的中国学校。另一原因是即使有的学生想升人中国学校学习,但由于爱国运动,中国学校也不想接收受过日本教育的毕业生,难以入学。
南满中学堂的宗旨是奖励赴日留学,学堂与当时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行交涉,希望选拔该校毕业生官费留学,并且为了方便学生进入日本学校学习,还收集了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情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下表是南满中学堂第1期(1919年)到第14期(1932年)赴日留学人数与所占毕业生人数比率统计表④
从表1可知,第1期(1919年)到第14期(1932年)共有152人赴日留学,某些年份有60%以上的毕业生赴日留学,平均计算有39. 5%的毕业生赴日留学,可以说达到了南满中学堂培养赴日留学生的目的。其中,第6期(1924年)及第7期(1925年),共有18人赴日留学,其中9人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占留学人数的50%。当时发生了郭松龄事件,日军为了维持“满洲”治安增加了兵力,这个时期也是军部扩大势力的时期。第2期(1920年)和第5期(1923年)的赴日比率较少,这是由于“五四”运动和旅大收回运动对留学生的派出和接收产生了影响。第4期(1922年)赴日留学比率减少到5. 6%,这是因为中国采取了中止派遣官费留学生的措施。但是,在反日爱国运动下的第6期(1924年),仍维持了较高的留学比率,这是因为日本从1923年起加大了对华文化的投入,开始补助中国留学生学费。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在日中国留学生抗议回国,这样第13期(1931年)和第14期(1932年)赴日学生人数减少。
由于南满中学堂的经营母体是满铁,从专业选择来看,去东京铁道局教习所的留学生居多,此外选择军警院校的占12. 5%,商業学校的占11. 2%,⑤而选择经济法律等文科院校的学生比率较低。这是因为日本政府认为讲授抽象的高等教育知识会产生高等游民,所以赴日学习实业教育的留学生比率较高。从毕业后的职业来看,以1918年到1926年的就职情况为例:公务人员20人、军警10人、教育8人、铁道8人、自营业者6人、银行2人、团体1人,其中官厅公务员占就职人数的36. 3%,军警占18. 2%。①由于留学生通晓日语及日本文化,回国后在日本治下的官厅里任官吏者居多,军警也为数不少,而从事铁道工作的学生几乎都在满铁任职。由此可见,南满中学堂的毕业生大都以不同的形式帮日本效力,成为日本殖民者的帮凶和奴仆。
四、南满中学堂教育的危害及学生的爱国运动
(一)南满中学堂教育的危害
南满中学堂经常举行学校活动,包括与日本皇室有关的“天长节”“奉天神社祭典”“神尝祭”“新尝祭”;与中国有关的政治纪念日,如“孙文改葬三周年纪念日”“孙文诞生纪念日”“张作霖三年忌”“国民革命军誓师纪念日”“国庆节”(双十节);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奉天”是满铁附属地和中国行政地域并存的地域,而且爱国热情高涨,满铁必须有所顾忌,因此加入了一些中国政治纪念日及中国传统节日。但是伪满洲国成立后,“孙文诞生纪念日”“张作霖三年忌”被取消,加上了崇拜传统思想的“祭孔”“关岳祭”,也加上了“明治节”“春季皇灵祭”“秋季皇灵祭”“靖国神社祭”等和日本皇室有关的节日及政治纪念日。当天,教职员和学生必须集合按下列程序举行仪式:一、齐唱日本国歌;二、向天皇和皇后的“御容”致最敬礼;三、学校长奉读教育敕语;四、学校长根据教育敕语讲解圣旨;五、齐唱合乎节日的歌曲。通过这些学校举行的仪式活动,特别是为侵略战争祈祷胜利的仪式活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强调忠于天皇,鼓吹侵略战争,强化军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3年,“奉天省”视学邵进阶参观南满中学堂并由罗振邦撰写了《参观南满中学堂公学校及第一、第二寻常小学校后之感想》的报告,②以南满中学堂为例从三方面揭露了日本殖民奴化教育的内容及其危害,激发了东北人民对殖民教育的极大愤慨。第一,教学内容及教科书。报告指出南满中学堂教学科目所用课本均系日本文部省规定的中学校教科书,采取日本本位,接受这种教育的青年,会对中国情况无知并丧失国家观念。第二,思想变化。报告对学生的思想变化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从而揭露日本殖民奴化教育带来的严重危害。报告指出,在南满中学堂学习4年,入学初的国家观念、中国固有的道德观念逐渐丧失,警告如不阻止,就像印度人在香港充当英国人巡捕一样早晚会到来。第三,教师状况。报告指出中国教师数量极少,仅有少数老朽无能之辈,不仅不能善导青年学生思想反而会束缚之,致使其丧失国家观念。
报告对南满中学堂的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爱国学生对南满中学堂的教育持反对态度。在此背景下,满铁只好做部分妥协,但表面的妥协并没有改变南满中学堂的教育性质。满铁拒绝了我国提出的附属地教育应由我国独自进行的提案,提出应该由中日两国共同经营,但其实质仍是由日本独自经营,满铁附属地的教育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日本手中。
(二)学生的爱国运动
南满中学堂成立之初借用南满医学堂的校舍,由于中日两国学生经常接触,冲突不绝。第三任堂长安藤基平在南满中学堂建校15周年纪念日上说道:“回顾15年经营的轨迹,其间中日两国的交往并不圆满。中日两国国民感情隔阂颇深,三民主义之反日教育与本学堂之教育宗旨南辕北辙,使受过三民主义方针培养之学生回到人道主义正轨并非易事。”③在南满中学堂的正式记录中,很少出现学堂内的反日运动记述。但是,在15周年校庆纪念日上,安藤基平竟然亲自提到南满中学堂成为反日教育机构,说明南满中学堂的反日运动十分激烈。
1928年,由于日本第二次出兵山东发动了“济南事变”。中学堂对此侵略行动爆发了反日爱国运动。5月27日,为了反对第14师团炮兵联队进驻南满中学堂,一年级学生召开集会宣布“我等在军队中起居,不知何时会发生何事,都回家吧”,遂罢课。28日,学生来校,但罢课。经过教师的再三劝说,三、四年级学生态度软化,但仍有170名一、二年级学生强行罢课。①之后,由于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影响力得到加强。日本军部为了确保自己在东北的利益,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其间,南满中学堂停课。10月12日四年级开始上课,19日三年级以下开始上课。但是,仍有半数学生没有报到,这说明当时的学生对于时局感到十分不安。据《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记载:“虽然形势突变成立了‘满洲国’,反日倾向大减,但仍有不少学生存在疑虑。”②有的学生在校内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有的学生在上课时故意要求老师解释上海事变、山东出兵等政治问题,③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退学者猛增。在南满中学堂的日本教师看到,中国学生往往因为政治事件或是受到校外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就进行罢课活动。所以教员们说,“罢课是教学计划表上未列入的年中行事。”④从上述日本教师比较客觀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南满中学堂爱国学生反侵略、反奴化教育的斗争屡屡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满铁于1909年建立了盖平公学堂,1911年在“奉天”建立了南满医学堂,而到了1917年才迟迟建立南满中学堂。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满铁从最初就没有打算在附属地内大力发展中国人的中等普通教育,更不存在建立起从初等教育到中等普通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一贯而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因为如果中国学生受到完整的学校教育,很可能对日本的殖民统治十分不利。所以,满铁只是将其定位在为了促进赴日留学政策而进行的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或是进入南满医学堂的预备教育。南满中学堂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学习日语为主,本科教学除了汉文和英语,其他科目都由日本人使用日语授课,尤其是修身、地理、历史等基础学科也是学习日本的地理及历史。通过这样的教育会使学生养成所谓的“文明习惯”“讲究礼节”“尊重长上”“注重公共道德”“克尽学生本分”之类的“德性”涵养,而要害则会使学生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去掉“排外思想”,只讲“人道的国际的道德”和“重文事与爱好和平”。⑤接受这种教育后,学生最初所具有的爱国思想会变为淡化民族意识进而丧失国家观念最后变化为充当异国的巡捕,其教育性质虽然是赴日留学的预备教育,但究其实质仍为殖民奴化教育。这固然是南满中学堂教学内容的必然恶果,也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采取的教育方针的必然恶果。他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学生领略日本尊严,并极力涵养国民道德。”⑥很明确,日本人在附属地建立中国人学校就是通过殖民奴化教育,使中国人变成为日本人服务的奴仆并最终实现其侵略的“大陆政策”,因此受到了广大爱国学生的反抗。
(责任编辑:冯雅)
①满铁地方部学务裸:《满铁教育沿革史》,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7年,第711页。
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総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满铁付属地经喾沿革全史》中卷,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年,第711页。
③滴铁地方部学务裸:《满铁教育回顾30年》,第210页。
④槻木瑞生:《南满中学堂回忆录》,苏思普译,《辽宁教育史志》1992年第1期。
⑤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论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滴铁付属地经喾沿革全史》中卷,第710页。
⑥卢鸿德:《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第802页。
①南滴中学堂:《卒业生名簿》,第41页。
②罗振邦:《参观南满中学堂公学校及第一、第二寻常小学校后之感想》,《东北》1923年第4期。
③南满中学堂学友会:《瀋阳》,第2页。
①满铁地方部学务裸:《满铁教育回顾30年》,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7年,第189页。
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総裁室地方部残耪部整理委委会:《满铁付属地经喾沿革全史》上卷,第653页。
③南滴中学堂学友会:《瀋阳》,第237页。
④南满中学堂:《卒业生名簿》,奉天:南满中学堂,1936年,第38页。
⑤南满中学堂溶水会:《瀋水》,第40页。
①南满中学堂溶水会:《溶水》,奉天:南满中学堂,1934年,第4页。
②南滴中学堂学友会:《溶赐》,奉天:南满中学堂,1933年,第210页。
③南滴中学堂:《南满中学堂沿革大要》,奉天:南满中学堂,1938年,第7页。
④滴铁地方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喾教育施设要览》,第136页。
⑤岛田道弥:《满洲教育史》,第396页。
①岛田道弥:《满洲教育史》,大连:文教社,1935年,第316页。
②卢鸿德:《日本侵略东北教育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6页。
③满铁地方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営教育施设要览》,大遵: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17年,第136页。
④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1页。
⑤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二次十年史》,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8年,第1165页。
⑥濑川克己:《南满外人经営文化事业调查》,大连:满铁调查鞭告,1937年,第7页。
⑦ 突藤惠秀:《中国人日本留学史》,束京:日苹学会,1939年,第270页。
①国内方面,有齐红深的《日本侵华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曲铁华、梁清的《日本侵华教育全史》第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这两本著作对南满中学堂进行过简单的描述,笔墨不多。论文方面数量较少,只有几篇文章对其进行过论述,有徐志民的《满铁与留日教育——以南满中学堂为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该篇论文主要关注了南满中学堂的留日教育政策问题;郭精宇的《饭河道雄与南满中学堂》,《溥仪研究》2013年第3期,该文主要关注了飯河道雄的中等教育思想问题。日本方面,主要有岛田道弥的《满洲教育史》;满铁编纂的几本社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二次十年史》《满铁附属地经营沿革全史》;南满中学堂编纂的校友会录记载了一些有关南满中学堂的史料。论文方面数量很少,有槻木瑞生著、苏思普译的《南满中学堂回忆录》,《辽宁教育史志》1992年总第4辑,该篇文章探讨了南满中学堂的办学效果,指出在留学日本的学校中,南满中学堂的地位并不高。综上,国内与日本都从不同角度对南满中学堂进行过研究,但对南满中学堂的本体研究,即中学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来源、毕业去向,尤其是其成立目的、学校性质及其危害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拟从上述几方面丰富关于南满中学堂的研究。
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総裁室地方部残务部整理委员会:《满铁付属地经喾沿革全史》上卷,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9年,第53页。
[收稿日期] 2019-1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九一八’事变前满铁附属地学校教育研究”(编号:18YJA770018)。
[作者简介]谢忠宇(1974-),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