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
摘要:核心素养即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了在课堂中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并以初中的统计起始课华师版《15.1数据的收集》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开展以理论为指导的深度教学,无疑为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生根提供了一片沃土。
关键词: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 初中统计起始课 数学核心素养实施路径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回答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于培养的方法、路径则没有标准答案,这也是目前教育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深化课堂教学,需要引领学生走进学科学习的深处。
本文以东北师大附中“第36届教学百花奖”的教学研究课,初中统计起始课——华师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15.1数据的收集》一课为载体,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讨中的反复备课、磨课、成课,总结出针对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式方法,为在课堂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了实践范例。
一、明确主题,寻找理论依据
学校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培育,重点实施对实践路径的探究。为了更有效地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数学学科的专题研究小组针对数学核心素养与学科知识的关联开展了研究,并深入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获得了充分的理论指导。
1.“布鲁姆分类法”的由来和发展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其突出贡献是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
1956年,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的测试题95%以上是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提出了影响美国两代人的“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该分类法将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6个类别。这是一个由低层次至高层次的人类智能行为的阶层表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
而2001年的修订版又将教育目标分成两个维度:一是知识维度,按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依次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二是认知过程维度,按复杂程度不断加强的顺序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知识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来区分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明确促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
2.“布鲁姆分类法”的优越性
根据布鲁姆的二维分类框架,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思考究竟要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要求学生达到何种认知过程维度,而不是仅凭借经验想当然地设计目标。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若要达到高层级的认知阶层,必须有低层级的认识层次做铺垫。在这样一个框架体系中,目标的陈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三者是否一致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3.明确教研主题
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所构建的二维知识框架,确定本次教研的主题及实施路径为:
依托事实性知识,构建体验空间
探究概念性知识,发现数学本质
借助程序性知识,提升应用意识
运用元认知知识,培育数学素养
有了理论的指导,课程的研究和设计也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实践发现,有理论支撑的课堂教学研究更具有实效性,更容易操作,也方便取舍,教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收效显著。
二、聚焦素养,培养关键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方面。通俗地说,核心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15.1数据的收集》一课是初中生的第一堂统计课。课程内容虽然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及后续统计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如何深入挖掘教材,让统计知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在课堂中生成,成了本节课的设计难点。根据布鲁姆分类法,从两个维度进行课程设计。
1.知识维度的确立
根据知识特征,不同知识的要求是不同的。事实性知识:不做重点和难点;概念性知识:要明确;程序性知识:要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元认知知识:渗透与培养。
在深入挖掘教材后,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事实性知识:数据有用,收集数据有多种方法,数据形式不只是数字。
概念性知识:收集数据一般步骤为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程序性知识:学生亲自完成数据收集的整个过程,生成数据收集的一般步骤,并在后续应用。同时,在探究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
元认知:通过智学网中的成绩报告功能,分析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探究班级同学上学交通方式时,学生在设计方案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收集方法,从而总结出新的知识;通过调查有效学习时间,研究听课情况,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反思无效时间做了什么,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2.认知过程维度的确立
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核心素养更有效地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为了让学生经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的过程,最终进行创造,本节课设计了引入、感知、探究、应用四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的认知层层递进,逐渐升华。
统计来源于生活,最终需要应用于生活,数据的收集更是离不开生活实例。为了让实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精心选取了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共设计了7个实例,让学生做到亲近数据。在环环相扣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落实了数据分析观念。
三、本次教研活动课带来的启示
本次百花奖的成课过程为今后的教学和教研提供范例、指明方向。教师不能只注重教会学生什么,而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布鲁姆分类法的二维分类框架可以指导教师有效地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在百花奖课程的准备过程中,详细记录了研究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心得,深刻认识到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所承载的丰富的知识内涵,认识到深度教研的必要性。在教学中,不应该独立讲授每节课程内容,应注重每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前后联系以及课后延伸。
在学习本节课后,各班班长牵头在班内开展针对班级学习问题解决的研究。各班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收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性。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数学更好玩,也更实用。针对教学内容的课后延伸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成了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统计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从教师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更是激发学生创造性、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汤明清,李善良.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 J].中小學教师培训,2018(10):49.
[2]刘世斌.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角看有效教学的实施[ 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5):3-4.
[3]冯友梅,李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