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静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愈加重视,绿色信贷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金融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主动担负社会责任,绿色信贷业务规模日益扩增。本文主要阐述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现状,用SWOT分析法,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SWOT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气、水、土壤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是长期污染累积和社会生产发展持续存在的问题,其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全面性,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人才支撑、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各种金融方式的有力支持,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单纯地依靠国家的行政手段去强制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绿色金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是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主要融资者,应当主动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綠色信贷的内涵
2007年,国家环保部、央行及原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正式推出。该《意见》强调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严审、严管,根据相关环保部门提供的企业环保信息,商业银行应加强授信管理,合理控制信贷规模。2012年,原银监会下发《绿色信贷指引》,再次强调银行业与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对环保企业低息贷款,及时淘汰低产能、高污染类的企业。2014年,原银监会又下发《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明确规定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评价体系。2018年是央行将绿色信贷评价业绩纳入MPA考核的试行期,积极督促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降低“两高一剩”,有效调整信贷结构迫在眉睫。
绿色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拓展节能环保类项目,并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予以惩处或停贷。通过绿色信贷,督促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有意识地调整信贷结构和信贷规模,优化业务结构,将资金逐步引流到环保类企业,增加对低污染、低能耗企业贷款的同时,也要严格限制“两高”企业的贷款额度并提高其贷款成本,综合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增加经营业绩。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资金实力雄厚,风控经验丰富
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261万亿元,与2013年末的151万亿相比增长72.8%,资产规模连年增加,资金实力较为雄厚,且各大银行陆续逐步上市,相应的规章制度已趋于完善,对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也逐步提高。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83%,不良贷款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应对绿色信贷新兴业务。
2.网点数目庞大,客户群稳定
商业银行作为一国经济运行的核心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作用,各行业有序发展都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地创新,研发新品种,市场资源较为丰富,致力于客户的不同需求,拥有稳定而又庞大的客户群体。截止2018年末,我国银行网点近23万个,银行机构比2017年增加39家,如此密集的网络线,为绿色信贷业务有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
1.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将环境因素纳入其中,由此绿色信贷业务才逐步发展起来。然而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相对不成熟,各大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风控能力薄弱。首先,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对企业环境质量进行审核放贷时,主要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企业环境信息评估报告,而该环境评估报告又是企业自身提供给环保部门,但企业往往出于利益考虑又有意规避某些关键信息,导致环境信息不透明,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深究,无法真正做到有效的评估企业的环境质量,进而放贷业务风险更高;另一方面,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往往具有时滞性。其次,战略新兴行业投资风险过高,有的行业自身较脆弱,如农业,收益不明晰,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因此以盈利为目的商业银行更倾向投资传统行业。
2.内部动力不足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有意识的通过自身行为引导资金流向低污染、低能耗类企业,发展以质量为先的新型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提倡生态文明环境建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因素,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然而在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方面,一方面,政策是由国家层面制定,地方政府进行推动,商业银行进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社会地位相对强势,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相对宽松,在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更偏向投资高收益的非绿色项目,即使出台了一些环保政策,也没有对商业银行提出具有的做法和要求。另一方面,绿色项目投资多具有工期长,效益低、风险大等特点,需要商业银行培养同时兼备财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使得商业银行人力成本增加,再加上绿色项目投资收益较低,商业银行推动绿色信贷的动力不足。
(三)机会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正在逐步褪去,“十三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发展,随着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大力扶持,对各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节能减排,树立环保理念,这不仅为商业银行引来较大的投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也从相关政策中得到一定的税费减免。随着环保产业的深入发展,必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融资需求和效益商机,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研发新品种,深挖利润增长点,提升客户整体质量。
(四)挑战
1.法律制度不完善
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大力提倡环保,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信贷政策,但这些政策多为指导性的,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商业银行自主选择性空间较大,同时环保类项目利润空间相对小,商业银行自主实行环保信贷的意愿较弱,法律监管不到位,无法真正做到对商业银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商业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仅仅依据环保部是否对该项目审批通过来决定,由于项目审批信息的时滞性,又缺乏统一的放贷标准,使得商业银行基于绿色信贷环保理念,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加大了绿色信贷有效推行的难度。
2.地方保护主义
在某种程度上,很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是地方纳税大户,为了促进一方GGP数字的增长,保证税收稳定增长,较好地完成上级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利益,而非环境效益,因而会不自觉地保护这些“大户”,从而无形之中会对地方银行进行施压,银行又肩负着支持地方发展的重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
三、建议
(一)完善政策考核体系,提高环保绩效考核比重
现有的法律条款中,如《环境保护法》和《商业银行法》等都仅规定党政干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尚未与业绩考核挂钩。为尽快健全环保法律制度,应将环保绩效纳入干部晋升考核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也会竭尽全力保障地方绿色GDP的稳定增长,同时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自觉性。
(二)接受赤道原则,加强国际问交流
赤道原则详细制定了评估和管理融资项目中所涉及的环境风险标准,成为国际有影响力的融资风险标准指南。赤道原则自成立17年以来,国际先进银行陆续加入进来,目前我国兴业银行和江苏银行已加入赤道原则行列,其他有实力的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与国际间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赤道原则”与国际接轨,吸取国外绿色信贷业务推行經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体系,促进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绿色信贷激励机制
在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过程中,为平衡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央行依据各家商业银行的不同实力分配绿色信贷考核任务,对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实行信贷利率优惠、考核倾斜等奖励予以鼓励,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另外,伴随着“互联网+”的推出,政府可以通过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各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对积极推行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有助于提高知名度,树立公众良好形象,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积极性,助推绿色信贷业务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明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研究[D].兰州大学,2014.
[2]张志强.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郑水珠,林超.基于SW07分析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05):65-69.
[4]郭婷婷.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SWOT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02):90-93.
[5]杜慧荣.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其利润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6]光琳,徐倩,王慧.基于赤道原则的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7(10):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