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梅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企业希望招聘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懂得应用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是研究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先是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中职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再从岗位能力的需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机电专业学生,在工作的胜任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岗位的提升能力上速度较快,在新技术新技能的接受速度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因此,中职机电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既是就业的基础又是就业的保证,更是就业的公开优势。
关键词:专业指向性;精彩课堂;工作胜任力;数字化转型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是中职学校覆盖面和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在机、光、电、自动控制和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该专业主要培养能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并具有初步设计开发能力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中职的三年时间的学习,能够掌握机、电、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机电一体化专业又是精密机械与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这就对就业者提出了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更高的要求,才能很好地去应用新技术。因此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的市场环境下,要保证待遇更高,就必须有充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体培养过程研究如下:
一、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专业指向性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前是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有的专业都要进行教学。这就给老师们造成错觉,所有专业都是一个教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一版到底,没有专业之分,没有教学对象之分,没有年级之分,更没有教学专业性指向的教学。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只停留在学会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更应该提升到为专业服务的层次,真正实现专业指向性教学。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教学设计,融入专业知识作为牵引,从教学案例到作业的布置都要与专业相关,用更贴近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的内容和案例去反推教学设计。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也是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强调掌握的重要性以及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帮助,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向性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重视度引导,做到公共基础课真正为专业服务。
二、打造“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精彩课堂建设
中职学生现状是文化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但作为老师,要去反思,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学习?学生不爱学,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是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够精彩的问题。精彩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大本营,如何让学生愿意到这个大本营来,关键还是要引导,要设计,要精彩。“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精彩课堂的打造,对教师90分钟的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固化设计,规定上课的动作,实现规范化教学。具体精彩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精彩开课:5分钟点名,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游戏、心理游戏或是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种媒体呈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换。
2.精彩的红色思政教育渗透:用5分钟进行时事,热点新闻的思政教育,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一些知识的科普,营造又红又专的专业课堂氛围。
3.精彩的OBE导向:5分钟的课堂形成的结果展示,针对这一节课设计出来的,可以是作品,文字表述,问题等形式,用教学成果反推教学过程,以学生学到什么为课堂主线,从而进行教与学的实施。
4.精彩导入:5分钟的新课导入,可以是与这一节课的重难点来设计问题的带入,小视频或短片的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设置学习场景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状态。
5.精彩讲授:50分钟的知识讲授,PPT是师纲式的辅助内容,关键字的呈现,每页的字数不应该超过100字,讲授过程中每隔10分出现一次互動。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精彩案例的结合,符合现代中职生的需要,关注现代中职生所关注的东西进行案例的设计,再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有笑声,有掌声和的两声课堂。
6.精彩的测试:10分钟课堂测试,课堂的测试是对教学内容的精彩回顾,让学生对知识再一次进行巩固和加深记忆,实现知识感知获得感。
7.精彩小结:5分钟小结,是对知识的全面整理,总结这个知识在企业中的具体岗位中发挥什么作用,是对学生的胜任力的一种强调。
8.精彩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布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升华和拓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再次提升,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的能力,也是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一种拓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以工作胜任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应用能力是在工作的胜任力上体现的,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老师讲过的,也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学过的。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注重解决问题的实操性的培养,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他们是面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技能最多的一个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教学案例必须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自己实际的工作岗位的案例。
2.教师的提高必须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不是靠多年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到企业中去学习,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3.教师的课堂要公开化进行演练,不断地反复地去熟悉精彩课堂的固化设计流程,教师按照流程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精彩课堂才能实现。
4.教研活动要对教师进行分环节的教学技能比赛。比如:学生注意力设计比赛,课程引入环节设计比赛,思政教育服务专业教学的比赛等。
四、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以“用”为本,不断创新,用最“接地气”的内容,以情境化的设计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场域,提高知识接受度和学习效率。教师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在线能力建设,做到“五个三要”
1.要三个主体同步提升:教师,班主任,学生,做到教的,管的,学的同步提升;三个维度同时提升管理,在加强对学生的管控基础上进行教学优化,做到先育人再教学。
2.要三个步骤分步进行:形成数字化意识,树立数字化观念,进行数字化教学实践;数字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选手段,教师在面对数字化教学这个领域,如何更好地去发挥这个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字化进行机电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串联,形成数字化教学结果。
3.要聚焦三类人才培养:加强高端型技能人才、行业急需的应用人才、一线操作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是对现代中职生有效培养的体现,保持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机电专业的学生,需要用更充足的计算机知识作为岗位能力提升的支撑,故要实行分层培养。
4.要促进三种就业:促进新岗位就业、数字经济就业、高质量稳定就业(中高端就业);就业是对学生的最后检验,机电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就业的保障力度就会更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就更强。
5.要注重三个能力培养:有能力学习、有能力成长、有能力上升。机电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有这三个能力,因为机电专业岗位的要求,促使学生必须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在学习、成长和上升的三个维度上必须有着与别的专业不一样的体现。
通过上面举措,不断找出教学痛点和难点,针对痛点和难点做出亮点,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进行专业指向性教学,精彩课堂教学环节的固化设计,再根据各环节进行分环节公开比赛提升,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通過差异化进行有效地教学和管理,培养出工作胜任力强的学生,实现专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形成一流的社会育人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云海·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张范辉.课堂不能只教知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张文质.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高校教学的生成智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06).
[4]黄厚江.预约课堂的精彩[M].漓江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面向港口企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9B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