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教师报》2020年3月13日12版报道:2月初,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各地要结合本地学习资源,统筹安排,针对不同情况,实事求是,避免‘一刀切’,特别要防止各地各校不顾条件都组织教师录课,增加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这给学校组织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性空间。教育部的文件明确指出,此次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学”指的是广义的学,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课程只是“学”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不能替代开学后组织的课堂教学,也不应该针对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做硬性要求。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意识到,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环境和心理都有所变化,不可能像在学校一样处在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模式之下。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硬性对标在校正常学习期间的学习活动。无论是管理“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者,还是一线实施教学的教师,抑或是为孩子学习殚精竭虑的家长,我们都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感。这个阶段应该关注的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是全方位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道德情操,以及特殊时期对于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精神,抓住这个阶段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而不是仅仅聚焦于课业知识本身。如何提供给学生适切的学习资源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要做好开学后教学与居家学习的衔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梳理:一是本校组织教师实施制订的学习计划或者课程准备活动,这些最切合本地区的教育实际和各校实际情况。二是省市一级资源平台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目前全国有25个省级单位已通过自有省级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其中有14个省级单位在各地市也有相应平台在提供服务,部分省份还通过电视频道发送课程资源,能够兼顾多种需求。三是通过教育部的权威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ykt.eduyun.cn)获取面向全国学生的免费资源服务。解决了课程资源来源问题,教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对学生的知识巩固、组织管理和心理建设上,弥补學生居家学习期间自制力欠缺的不足。“停课不停学”,开展在线学习,并无意给教师增加过多压力,只是要改变在长期传统课堂中形成的思维模式,所以教师应放松心态,自我减压,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相信经过这次疫情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教师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技能上,都必将迎来华丽的蜕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