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千鑫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基本的体育素质,为此,学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教学内容中,太极拳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传授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太极拳带来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所以太极拳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日常的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阶段上讲解太极拳的教学步骤和教法,便于学生掌握和学习,进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太极拳打法,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将太极拳落实在学校的课程教學中,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步骤;教法探究
从体育遗产的角度来看,太极拳属于体育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合乎体育原理,又能同时锻炼身体的运动,因此受到较多的学生欢迎,并且在临床医学上也认定为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进而被医院的康复训练项目所使用。所以太极拳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细心的讲解太极拳的步骤和教法,从而帮助学生及时领悟,掌握太极拳的技法。
一、太极拳的教学步骤
(一)循序渐进式的步骤
对于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学生而言,需要了解太极拳的步骤,尤其是太极拳的方向、姿势等需要了解清楚,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对各种步法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做的步法是属于哪种步法,是弓步、马步还是其他步法,在了解的基础上考虑落脚的位置以及重心转移时脚尖该怎样放?是外撇还是内扣。以及脚跟的放法等都需要在刚开始学习时进行调整。对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太极拳时,需要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步骤,学生在学习完基本动作后,就开始转入练习套路了,也就是说教师要避免学生全部模仿练习,而是要对各个动作进行拆分,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在一步一步了解,掌握好动作后再开始进行下一个动作的教学,这样学生掌握的动作更加扎实[1]。
(二)由点及面的步骤
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点及面的实施教学步骤,在拆分动作的基础上,将每一个完整的架式再具体细分,细分后的动作,包括姿势、路线、手足位置、视线方向以及标准姿势等都要一一学习,细分的若干动作将面上的动作拆分为点上的动作,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进而高效率的掌握,不至于在学习的中途养成拖泥带水、模糊的状态。在具体了解各个点上的动作后,再将各个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太极拳学习的外架。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要讲授关于呼吸方面的内容。
(三)内外结合的步骤
在内外结合的教学步骤上,重点教授的内容在三个方面:意识、呼吸以及动作。并且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练习的统一。所谓的内外结合,也就是意识和动作的相互结合。即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以“起式”为基础,集中意识,意识主要指外在的精神表现,眼睛是表达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眼睛要跟着动作移动;其次,动作与呼吸的内外结合,表现为自然呼吸阶段,两臂要随着呼吸伸展,与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相配合,鼻吸口呼、起吸落呼、上吸下呼等动作要配合胸腔的开合进行调节,避免出现起伏太大,不利于太极拳的练习。
二、太极拳教学的教法
(一)利用模块教学
在教学太极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法的使用,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利用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举个例子说:太极拳的拳法从本质上较为复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因此要将太极拳的动作进行简化,而在简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为前提,以层次、单元、模块的形式展开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将太极拳的整体动作建立模块,分为四种模块:1.基本动作模块,也就是具有规律性的功法、身法分解为一个模块;2.单式模块,也就是对那种动作较为复杂的单式动作建立模块,这些单式包括野马分鬃、揽雀尾、云手、单鞭等动作;3.小段模块,换言之,将十分复杂的动作如玉女穿梭、搂膝拗步等建立模块;4.合成模块,就是说将单式和“小段”进行融合。实践证明,简化式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太极拳的教学[2]。
(二)借助语言教学
良好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教师要使用语言进行教学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向学生讲明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教学目标要简单、精准、具有启发意味,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讲解太极拳动作学习的基本规律,如动作要保持弧形、臂腿的伸直状态、上下动作的衔接程度等都需要学生及时掌握规律;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犯错的动作,让学生提前知晓出错点,进而在学习中有所注意。讲解还包括对进攻式动作的讲解,也就是说直接讲解动作的实质作用,便于学生较快的掌握;其次,在讲解的方法上,采用形象讲解的方式,将太极拳简化为具象比喻的练习法。比如“抱球”可以说成是“抱着大气球”的形象化语言教学;口诀练习法,将太极拳的各种动作以口诀的形式说出来,便于记忆,如在弓步训练的口诀可以为:“前腿弓,后腿似直非直蹬,立身中正,别晃动”这样的口诀式的语言教法;口令训练法,在太极拳的口令训练法上,主要由常用的口令、提示性的口令以及综合性口令三种形式组成,不同的口令在太极拳的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揭示性的口令的用途主要在遗忘和做错的动作上。
(三)直观性教学
在直观性教学方法上需要注意几个内容:首先在直观性教学的示范上,教师要向学生示范准确标准的动作,便于学生更快的掌握太极拳要领和结构,获得大致的动作概貌,训练起来效率更高[3]。太极拳的意气灵换、节节贯串、体态姿势、呼吸、动作弧形等重要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给予示范,引导学生在直观层面上学习太极拳打法的精髓,同时位置的选择、种类的应用以及示范结合语言解说等都是示范教学应该注意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太极拳的教学。太极拳表演和比赛的视频是学生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直观资源,并且通过视频还能了解国内不同风格的太极拳以及国外的太极拳的打法形式,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的实用动作,图文展示太极拳的细节,如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动作要领都通过画面和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极大的丰富了太极拳的教学形式。
(四)实践性训练
太极拳的学习不仅在理论层面,更多的是在实践层面,动作要领的熟记需要依靠实践,其中的太极拳推手就是实践性极强的项目,需要训练者了解推手的五大形式,领悟“七字”、“十要”,才能基本掌握太极推手[4]。推手相较于一般的太极拳打法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提高耐力、韧度以及身体的灵敏度,便于自卫和应变危险,所以对教师而言,在讲解太极推手时,需要重视实践对抗的教法,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沾、粘、连、随的特点以及挤、按、肘、靠等方法的使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体育逐渐在教学活动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成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业余活动的重要渠道,为此,需要对太极拳的教学开展探讨,从教学步骤开始进而延伸到教学方法上,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太极拳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耐,徐姜娟.基于中医经络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运用效果及体系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4):76-77.
[2]赵晓飞.快学慢练在中职类院校八式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实验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6):62-63.
[3]郑贞.高校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新方法探析[J].才智,2017(13):36+38.
[4]杜敏.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新法——口诀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26(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