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洁
摘要:阅读是一个明理感悟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开展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精读以及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等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研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提升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其深入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源泉。学生一旦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不再觉得阅读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感受文本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美文佳作,这些文章通过状物、描述、抒情、叙事等方式,向学生展现了至美至真的境界。为了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品读精妙的语言用词,还要让学生通过文字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近距离交流沟通。例如,在阅读《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个“天堂”又在什么地方呢?然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先仔细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寻答案,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答疑解惑。在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开展对比阅读,把握文本意境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效果。比如,小说、神话、童话等体裁的文本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具有相似的地方,可以采用相近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表达的规律和情境。例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钓鱼的启示》等启示类的文章,通常采用故事与启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故事具有引人深思的效果。所以,对于这类启示类的文章,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绪起伏,阅读启示则要关注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悟其中的人生哲理,最终将故事和启示联系起来,用故事验证真理。
三、开展朗读训练,体会文本意境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将情感抒发出来,不但可以实现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章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造,接受文章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意境,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此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表情的变化,揣摩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接着再给学生播放符合诗词意境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对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进行勾画;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还能体验诗词朗读带来的乐趣,产生朗读的热情。
四、精读课文,加深学生理解感悟
精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将重点放在文章立意构思和布局谋篇上面,品析文章佳句的绝妙之处,细心咀嚼文章中的语言,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例如,在阅读《小鹿的玫瑰花》时,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等学生初步分析文章内容后,教师问学生:“小鹿的玫瑰花会不会白栽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教师接着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归文本,找到描写玫瑰花的语句,带着感情朗读黄莺和微风的话,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想一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说话吗?它们这时候可能说些什么?等学生短暂思考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切身感受角色的情绪变化,站在小动物角度体会玫瑰花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这样学生就会明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五、体会文本情感,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文本情感,教学生做人之道。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播放关于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辉煌景象的视频,展示圆明园的珍宝、收藏文物等,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圆明园的宏伟壮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将画面转向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场景,当学生看到这些“强盗”火烧圆明园时,脸上浮现愤怒、痛惜的表情,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这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后感,学生踊跃举手,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表示:“圆明园被毁灭再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被欺凌,保护自己。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的耻辱,我们要牢牢铭记这段历史,不断壮大自己的国家,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通过这样一个情节,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六、把握课内阅读精髓,延伸课外阅读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响应统编教材的号召,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把握课内阅读的精髓,延伸课外阅读,既挖掘课内阅读的深度,同时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后面设置了读书板块,如“快乐读书吧”“我爱读书”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课文,延伸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趣事,如走路、吃饭、喝水等,让学生体会太空生活的乐趣。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太空景象和太空中的事物,如人造卫星、各种天体等,展现太空的神秘魅力,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收集更多介绍太空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秋源.基于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7(02).
[2] 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