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企业运营管理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管理成效,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起步较晚,普遍应用于中小企业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但受中小企业发展历程、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经营者仅重视生产与销售等经营性业绩目标、预算管理相关人员职责不明考核不力、考核激励对象仅针对公司中高管和业务骨干、信息化配套差等问题。据此,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资源配置、预算考核机制与业绩评价充分结合、标准化信息系统建立等方面对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使全面预算管理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信息化建设
一、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覆盖企业的全部业务、所有部门和员工,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做出的预算安排,将其具体落实到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中,通过加强对其执行过程的管控与监督,促使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
(二)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财力、人力资源都有限,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加以整合,协调分配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业务、活动、环节中,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全面预算还可以将企业各层级之間、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权、责、利关系予以规范化、明细化、具体化、可度量化,从而实现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以及经营者对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员工的有效计划、控制和管理。再次,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企业可以规范内部各个利益主体对企业具体的约定投入、约定效果及相应的约定利益。从次,通过全面预算的执行及监控,可以真实反馈内部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加以制约。最后,通过对全面预算结果的考核,可以检查契约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覆盖面广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专业性,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工作相互配合度不高,工作推进困难,或企业投入了人力和物力,但实施效果不突显等问题,通过观察,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乏系统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应用时间较短,企业经营者对其的内涵和作用理解尚不透彻,对其重要性认识度也不够高,应用推行积极性不高,甚至因是将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和资源予以量化分解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全面预算管理专业性较强,而企业员工素质良莠不齐,对预算管理内容和标准理解不到位,运用有难度,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保障。
(二)资源配置不足,责任难落实到位
全面预算管理覆盖面广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专业性,在全面预算实施时,中小企业经营者易将其理解为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手段,不愿意为此增加人力和物力配置,对现有资源也不进行配置调整,是以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难以健全和有效执行,如企业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和工作小组,但所有岗位都是兼任,致预算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到位。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因权责不清,目标任务分配不科学,预算考核机制设置不合理,使部分员工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落实预算相关工作,甚至出现相互推脱责任的情况,最后此工作责任全部归集到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但这些人员受职责权限和技能限制,更多的只能开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报表和报告等工作,预算的编制、执行、管控、监督、考核等流于形式。
(三)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考评机制不匹配
我国的中小企业自身资源有限,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投资者非常注重经济利益,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更偏向经营业绩发展,人才结构也多偏向业务和运营管理人才,在这种内部环境下,编制预算时企业高层更多关注生产量、销售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经营业绩指标。在设置激励机制时,激励对象仅为中高层员工和核心骨干,没有将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充分和全体员工薪酬联动。因此涉及部室和员工工作积极,而其他部室和人员因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高和激励措施缺失,参与意愿度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被弱化,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信息化建设不配套
全面预算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中小企业人力、财力资源均有限,投资者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者重视成本费用管控,购置一套完善且符合需要的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投入大量资金,部分中小企业选择采购低成本的通用的预算管理软件,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它无法解决企业特殊的业务和流程,不能完全满足全面预算管理要求。更多地中小企业直接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和其他辅助工具来进行数据收集、汇总、传递、分析报告,因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造成这些传统手段编制周期长、效率低、准确性差,想及时获取数据难度大,又因对预算内容和标准理解不一,预算反馈的信息质量有偏差,致预算管理功能弱化,信息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为预算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三、加强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只有得到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优化资源配置健全体系,与业绩评价体系充分结合,实现信息有效流通,才能真正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提高认识,培养企业预算文化
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影响重大,是成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第一,通过借助成功案例分析帮助企业经营者从经营角度和战略角度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再结合企业发展规划重点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使企业经营者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更清晰明确的定位,促使其主动向员工提出预算管理目标。第二,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培训,所知才能真正所用,普及预算管理相关知识,贯彻预算管理的思想与意识,提高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还可帮助降低预算相关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结果进行公示,维护全面预算考核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采取以上手段,帮助企业全体员工提高对全面预算的认识和增强责任意识,形成企业预算文化。
(二)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首先应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并充分结合公司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参与各主体的职责权限、审批流程和协调机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使其成为公司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组成。其次,要完善组织架构,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至少一名高管负责主持预算工作,对专职预算管理岗位赋予权利并对其设立岗位考核。再次,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来确定预算各项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各个责任主体有目标,人人身上有指标,政策标准培训到位,预算任务目标传达到位,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应该完成的目标任务和执行标准。最后,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各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组织预算专项审计,根据审计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罚,来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效运行。
(三)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
全面预算是将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来激励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财务指标外,对客户和员工满意度、工程合格率、品牌认知度等非财务指标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应用,进一步帮助企业将战略目标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将二者有效结合,既能相互协调又能相互促进,使业务岗位、管理岗位和其他辅助部门联动,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促使全面预算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价与薪酬制度、奖励计划与其他激励措施有效结合,更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提高经营绩效和经营者管理水平。
(四)预算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
在企业条件允许下可以根据发展战略建设信息系统整体规划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相结合嵌入系统程序,通过对数据快速加工,实现数据共享,提升信息的搜集、传播、效率,及时反馈预算执行进度、存在的问题等,便于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工作,做出经营决策。当企业自身独立建设有难度时,可以地区行业联动,研发适合本行业的信息化系统,共同承担研发费用。如企业仍采用办公软件手工统计,则应统一编报模版,多使用EXCEL函数简化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程序,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培训与学习,编制具体工作计划表,统筹安排预算编制、报送和传递工作,对完成质量执行考核,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完整准确。
四、结语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因自身资源限制,最易受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抗风险能力差,所以在经营活动中,经营计划调整频繁,而企业资源有限,管理人才良莠不齐,所以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循序渐进推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进行知识普及,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之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帮助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资格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2]求嫣红.企业内部控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肖康元,王露平.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与探索[J].新会计(月刊),2017(8):27-31.
[4]高燕.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19(3):57-58.
[5]朱春红.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J].中国商论,2019(9):106-107.
作者简介:
谢爱辉,娄底市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