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秀 杨燕
【摘 要】 在全球化进程中,翻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译者尤其是离散译者开始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华人离散译者刘宇昆英译《三体》为例,分析英译《三体》中采用的归化、异化、译者主体性等翻译策略,并提出译者自身的文化立场对翻译策略选取的影响以及华人离散译者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离散译者;翻译策略;《三体》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4-009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全球化进程中,国内掀起了海外留学、移民的热潮,因此离散现象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相关的离散研究也不断得以扩展,延伸到了多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离散在学术领域得到了认可。伴随着跨学科领域的发展及影响,“离散”一词逐渐进入当代翻译研究范畴,成为译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文化研究进入后现代研究时期,涉列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地域的翻译研究话题更加凸显。21世纪以来,离散译者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一、离散概念
早期离散指的是犹太人、非洲人和亚美尼亚人因驱逐、贩卖和战争原因被迫远离了自己的本土。童明教授认为离散在中文习惯性表述中,主要是指那些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被迫离家的人,过着不理想的生活。现今“离散”呈现泛化的趋势,不仅仅是局限在华人在外,也指其他国家之间、地域之间,不在突出地域差异,而是译者内心存在的原乡情感差异,对译者文本产生的原乡生态思想。
离散译者的研究首先在于如何界定“离散译者”,并不是每个移居异地的译者都可以被视为离散译者。离散译者需要具备特定的要素即对原乡有一个原乡情感。有一些译者虽然没迁出原居住地,可他们为了融入移居地文化,翻译方式上迎合了移居地的生活元素。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离散情况越来越多,笔者认为离散译者应该具备两种情况:一是移居异国;二是文化立场仍以原乡文化出发进行译介文化传播。
二、刘宇昆及《三体》翻译策略分析
刘宇昆出生于中国,后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创作的科幻作品和譯作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等业界大奖,刘宇昆在英译小说时积极地加入原乡元素,让故事中的原乡角色凸显。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与逻辑理性融合原乡情感让其译作呈现了文化多元化特点。这也是造就他科幻小说成就的重要因素,多元文化实现了原作与译作的完美契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归化翻译
五四时期以前,中国文学外译情况多以归化译法为主,如林纾、朱生豪等离散译者多采用归化策略,让目的语文本尽量向读者靠拢,让原作者去接近读者,更多地保留了原文本的文化气息。归化译法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向读者透明并能达到行文流畅,最大限度地拉近源语,使其消除陌生感与异质性。华人离散译者创设了一种虚幻的角色,隐藏了身份,选择了以本土文化价值观为取向将译作保留完整,对原文本进行置换,通过干扰目标语的方式来彰显文化的异域性。如刘宇昆在英译《三体》时,采用的是归化译法,以同步转换实现特色本土文化。
例1:原文:“红色联合”对“四·二八兵团”总部大楼的攻击已持续了两天。
译文:The Red Union had been attacking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April Twenty- eight Brigade for two days.
这段话是特殊时期的政治性文字,读者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障碍。译者直接以直译的方式进行语言转换,其中“红色联合”直译成“Red Union”,选择“union”一词来表述特有的机构组织,选词准确,读者能清楚地理解“红色联合”是一个组织,而“四·二八兵团”直译为“April Twenty- eight Brigade”,这里数字的翻译,体现了译者对原乡文化的理解,“四·二八”没有直接理解为“April two-eight”,而是以特有的组织机构方式上进行对等翻译,以归化的方式来处理文化缺失的部分,帮助读者领略文化的差异。
例2:原文:她知道自己已经掉到陷阱的底部。
译文:She knew that she had already fallen to the bottom of the pit.
这句话中的“掉入陷阱的底部”是中文语言中常有的表述,直译成“fall to the bottom of the pit”。以最恰当的方式保留了源语文化特色,“pit”一词表示坑、沟,一种极其糟糕的情况。符合了中文常规的表述,让读者理解语言意义。
(二)异化翻译
五四运动以后,西方思想的传入,异化翻译策略开始得以推崇。异化翻译策略是具体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采用的是异语语言形式和异常的写作手法。异化翻译策略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语言与语篇规范,出于帮助读者领略原文所表达的人物性格、宗教文化等方面信息。
例3:原文:有时觉得生命真可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生命都不值一提。
译文:Sometimes I thought life was precious,and everything was so important; but other times I thought humans were in significant,and nothing was worthwhile.
这里的“重于泰山”没有进行直译,而是以意译的方式进行语言转换,译成“important”,避免直译给读者产生文化歧义,语意上造成理解障碍,用意译的方式能够实现意义对等,“泰山”可以作为一个实际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是一处风景的代名词。刘宇昆通过自身的语言修辞认知,解释生命与泰山之间构成的隐喻关系,译出了特有的中国文化。
例4:原文:他有奶便是娘,跑去为美帝国主义造原子弹!
译文: He would serve any master who dangled money in front of him. He even went to the American Imperialists and helped them build the atom bomb!
这里的“有奶便是娘”是一个成语,比喻为了利益,不讲原则,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靠。刘宇昆英译时,并没有直译为“mother”,而是意译“master”,对特有的成语典故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理解,实现了语意的一致。
(三)译者主体性
华人离散译者作品外译时进行主观创造,采用了多元的译介渠道,主观能动性表现突出。离散译者以客观的第三空间视角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渗透,以更适宜的方式跨越文化障碍,是理智的“文化协调者”。翻译的中间地带是指介于源语与译语的空间,内容与形式都有別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达到的是似是而非的层面,是一种文化离散空间。
例5:原文:与其他牛鬼蛇神相比,反动学术权威有他们的特点……
译文:Compared to other “Monsters and Demons”,reactionary academic authorities were special……
Translators note: Originally a term from Buddhism,“monsters and demons” was us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refer to all the enemies of the revolution.
牛鬼蛇神为佛教用语,用以表达邪恶丑陋的东西。文章是描写大革命时期,所以用该词来表达被批判的群体。刘宇昆在英译这段时并不是完全的直译或意译,而是综合了文化传承的一种中间模式,给予添加了译注,解释牛鬼蛇神的含义,读者通过解释可以明白牛鬼蛇神并非指具体事物,而是喻指革命的敌人。另外《三体》中如:钱钟书、白求恩等人物,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周文王统治时期、商朝统治时期等,都进行了加注,让读者更好理解,保留了原文化。
例6:太阳是阳,黑夜是阴。
译文:The sun is yang,and the night is yin.
这句话中“阴、阳”两词,刘宇昆皆以音译的方式翻译为“yin”“yang”,阴阳文化是道家哲学思想,即为两种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它属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读者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他以原乡文化记忆理解,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达到文化的译介。
三、结语
华人离散译者刘宇昆英译《三体》中采用了归化、异化、译者主体性等翻译策略,体现了翻译策略的选取与译者自身的文化立场息息相关。华人离散译者群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翻译群体,他们精通外语,有基本的中外文学常识和文学审美素养,有明确的自我文化立场。着眼于翻译的准确性、可读性、可接受性,以本土文化价值为立场,保留本土文化的语言特色,传播异域文化。通过语言的转换,达到文化特色蕴存来实现文化自信。华人离散群体对中国文化的翻译和传播研究有重大贡献,因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将异域文化传播到世界,实现文化的相互融合。这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国家形象方面有重要意义。华人离散译者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现实反思,提供了宝贵的策略及路径,让文化更加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明蓉.国内离散译者研究综述(2006-2017)[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2):138-149.
[2]王晓莺.当代翻译研究中“离散”内涵与命题[J].上海翻译,2011(1):12-16.
[3]童明.家园的跨民族译本:论“后”时代的飞散视角[J].中国比较文学,2005(3):150-168.
[4]汪世蓉.论华人离散族群对中国文化的翻译与传播[J].广西民究,2015(4):143-148.
[5]汪世蓉.身份博弈与文化协调:论华人离散译者的文化译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7(2):103-115.
[6]汪世蓉.漂泊与归属:论离散译者余光中的“中国情结”[J].社会科学家,2015(9):145-148.
[7]张倩.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飞散译者模式探索:以童明英译木心短篇小说集《空房》为例[J].外语教学,2015,36(3):105-109.
[8]刘慈欣.三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9]刘宇昆.The Three-Body Problem[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