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图书生产流程计划性的措施浅析

2020-09-10 22:04刘耀华
传播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划性图书出版管理

刘耀华

摘 要:图书出版承载着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历史使命。图书不只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产品。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级主管部门对出版物质量和出版物生产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出版社以更规范、有序的生产过程保证图书质量。出版者应该从图书出版全流程管理入手,加强图书生产环节的计划性,通过强化策划环节的计划性,质量管控的上延,配置合理的文字编辑队伍,制订图书生产流程计划,运用先进的合作、沟通方式等手段,来增强图书出版的计划性,以便及时回流资金,抢占市场。

关键词:图书出版;生产流程;管理;计划性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8-0123-02

图书出版具有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出版社以更规范、有序的生产过程保证图书质量。图书出版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作者、出版社、排版单位、校对单位、质检单位、印制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等多个社会主体,在出版社内部更是有相应的部门和外部社会主体联系合作。图书出版环节包括策划环节、生产环节、发行环节(见图1),其中图书生产环节包括稿件登记、三审、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排版、三校、通读、印前质检和图书印制。每本图书的出版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小的项目,各环节要通力合作,提高质量,加强计划性,缩短周期,才能使图书出版工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提高。

笔者负责图书出版生产流程管理十几年,结合工作实际,对图书出版的生产流程优化工作提出一些设想。笔者认为加强图书全流程,增强图书生产流程计划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策划环节的计划性

策划环节是图书出版的第一环,在生产环节之前,是整个图书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选题策划的计划性直接影响生产环节是否能有序进行,是决定图书出版周期的重要因素。加强选题的计划性,虽然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由于涉及的外部因素比较多,目前仍然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环节。

在实行书号实名申领之前,很多出版社书号是由总编室人工分配的,出版社的来稿处于比较无计划的状态,临时来一本稿子,签完字就進入生产环节,加急稿件、重点书经常占用正常出版稿件的人力、物力,致使正常出版的稿件最后也变成了着急的稿件,后续流程流于形式或者跳过流程,这种操作无形中扰乱了出版工作的计划性,对出版物的质量和延续性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图书出版行业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致,工作计划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出版社的选题来稿实行严格的统筹计划,分批次按时来稿,计划外的选题只保留很少的比例。以笔者单位为例,以一本书400万字计算,目前因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策划环节计划性不断加强,来稿时间提前,平均的出版时间为6—8个月,留给生产环节的时间延长了两个月,为计划出版提供了时间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图书质量的提高。

二、质量管控上延到策划环节

图书出版工作中,反映图书出版的三要素包括图书质量、出版成本和出版周期。其中,图书质量是第一要素,图书的质量管理不是生产的质量管理,而应该是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图书的质量管理应该上延到策划环节中,甚至应该上延到策划环节的第一个环节——选题调研,因为策划敏锐的市场嗅觉决定了策划方向和策划内容。有计划的选题报告,寻找行业专家撰写高质量的书稿,高效的选题策划会,严格执行社内来稿须知,这些都是选题策划阶段对质量的有力保证。策划来稿科技含量高、数据严谨、版式流畅、论据准确,一方面,可以使生产流程的三审环节按计划进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环节的时间;另一方面,加工编辑能更注重内容质量、科学性地提升工作,提高书稿质量。实现图书出版质量、成本、周期要素的良性推动作用,最终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抢占市场,提高效益。出版社从领导到员工,每个人提高质量意识,才能为图书出版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保驾护航。

三、配置合理的文字编辑队伍

有的出版社是责任编辑负责制,编辑从组稿到出版甚至营销,都是一个人沟通、运作,负责的流程环节过多,不能专心于一项工作或者几项工作,如果书稿太多,容易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拖拉书稿进度,把不着急的书稿拖成着急的,错失市场机遇,甚至失去作者的信任。另外,图书出版的其他环节,比如二三审、排版、校对等面对全社的编辑,工作也容易进入无序的状态,不利于计划出版。

现代工业化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策划编辑应更注重于选题的策划,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双赢,做好前期策划工作;优秀的文字编辑在图书的生产过程中不仅仅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更要着眼于整体和全局,从本职工作出发,节约成本、推进出版周期。组建一定数量的适合自身主要出版范围、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文字素养、吃苦耐劳的文字编辑队伍,承担社内重点项目、重点稿件和加急稿件的初审任务。“术业有专攻”,出版社拥有专职的文字加工编辑,能够让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各司其职,提高效率,使出版的整体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在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形势下,专业的文字加工编辑队伍,是提高图书质量和生产计划性的有力保障。

四、制订图书生产流程计划

生产环节包括书稿登记到图书出版的所有环节(见图1),要保证书稿按计划出版,生产流程计划的制订尤为重要,要结合最终出书时间,书稿的专业属性、字数等元素,社内人员配备,社外排版、校对和印制公司情况以及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图书出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等因素,制订生产流程计划。并结合图书质量、图书成本、出版周期三要素,重点书突出图书质量要素,实效性强的书突出出版周期要素。结合突出要素,兼顾其他要素,相应延长或者缩短相关环节的时间。

图书出版流程虽然工作秩序明确,各项工作之间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和前后顺序,但是个别的环节是可以根据情况微调的,比如比较着急的书稿,可以在加工的同时设计封面和版式;一、二校可以社内两位校对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把6天的两个校次缩短到3天,但是质量可以达到同等要求;特殊用纸的图书可以一边运行其他环节,一边联系印厂准备原材料等。

图书流程计划太紧张,容易让各环节疲于应付,枉顾质量;计划过于松散,容易造成人力成本的浪费。合理、紧凑的图书出版计划,可以保证图书的质量,增强生产计划性,缩短图书出版周期,在提高出版社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及时抢占市场,促进资金回流。

五、运用先进的合作、沟通方式

图书出版中对出版进度以及图书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临时性的变化进行及时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现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可以借助更多的通信工具提高沟通效率,对沟通过程留痕,以便核对查找。将每本图书的出版过程看成一个小项目,可以由项目负责人或者策劃编辑,将图书出版各个环节执行人建群(QQ群、微信群或者钉钉群),方便及时沟通信息,推进流程。

笔者所在部门尝试对社内一些项目或者重点书的相关环节负责人建群,将图书出版流程计划共享到群里,以便大家能随时核对,互相监督提醒,按计划推进工作,也可以针对加工疑问、排版版式、校对释疑、工艺流程等进行沟通核实,促进线下流程的迅速、有效推进,这也是各个环节核对信息的一个有力的辅助手段。实践证明,这对图书出版的计划性和实效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图书出版全流程的计划和管控,从策划环节开始加强计划性,从质量环节增强选题的可操作性,加之适当的人员配置和图书生产计划,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使图书生产有计划地进行。当代经济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迭。每个行业每个人都要随着这种改变不断进步,传统的图书出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的、分工精细、程序严谨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在通力合作的同时,加强图书出版全流程的计划性,才能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牟丽.实施项目进度管理 优化图书编辑出版生产流程[J].中国编辑,2011(2).

[2]于国华.图书出版流程与管理三要素[J].出版发行研究,1995(1).

[3]褚蔚.上下同欲,合作互动,有效提高图书质量——图书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工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传播,2020(1).

猜你喜欢
计划性图书出版管理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的策略和方法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变电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工作的管理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