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企业、学校、“双导师”和学生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助力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痛点,激发企业主体意识;深化校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互聘共用、德技双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自主成长能力培养,树立自强不息、工匠立身的价值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东高校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体系融通路径的探索与实践”(2017GWQNCX025)
[作者简介]林燕虹(1984—),女,广东普宁人,硕士,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347-03[收稿日期] 2020-01-10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结合了企业职业培训与现代学历职业教育的优点,能有效实现校企深度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教育部明确指示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连续启动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共有562个试点单位入选,其中,高职院校试点有410所。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试点已成为试点先行者和主力军。因此,分析高职院校试点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试点的全面推广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
一、高职院校试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兴趣大,但难题多,意愿不高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景下,招工难、用工荒、培养成本高、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等已成为常态,为了更快更好解决这些难题,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但在试点实践过程中,发现企业很快从最初的热情高涨变成了有心无力,参与意愿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学徒管理难和师傅配备难等问题。首先,学徒管理难,主要体现在:学徒身份确定难,涉及企业人才需求量、用工协议等问题,操作难度较大;保险购买难,安全责任难以界定;学徒薪酬管理难;不合格学徒处理难;学徒的高成本培养和低价值输出,毕业后去留等问题[1]。其次,师傅配备难,对企业而言,配备企业师傅,使企业运营成本加重;对个人而言,额外的以师带徒工作,使企业师傅负担加重[2]。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造成企业利益受损,企业培育学徒成本与风险增大,打击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二)学校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但成效不大
在高职院校试点中,有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积极性高;关系到学校自身发展需求,主动性高。但每年试点检查,成绩不太理想。一是学校培养力度欠缺。首先对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认识不足;其次是教学设置上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开展的需要;最后在试点实践中,受制于财力和人力,同时缺乏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实践经验,从而无法为学生制作出科学全面的培养方案,学生满意度低[3]。二是高职院校试点仍是学校本位。具体表现在实践中学校几乎一手包办了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企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组织与管理等工作,企业则是象征性的被动参与[4]。
(三)双导师队伍建设薄弱,跟不上实践需求
在试点实施过程中,双导师队伍建设薄弱,远远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严重阻碍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5-7]:双导师选拔和考核标准的模糊性;企业师傅身份的不确定性;双导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清晰性;双导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性;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的协作沟通渠道不畅通性;学校导师和企业师傅待遇等保障的不明朗性;校企双导师比例不合理性等。
(四)学生积极性高,但顾虑多
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学生能享受到学校和企业提供的良好教育服务,在职场上获得更多就业岗位机会和更好的薪酬待遇以及晋升机会,因此,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高。但实践发现,虽然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但各试点的专业招生和教学过程却体现不出来这一股热情,反而存在招生数量差异较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一是报考条件苛刻。在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企业员工报名有户籍限制,首先必须是本省户籍才有报名资格;其次,报考现代学徒制的高中毕业生,必须有D级以上等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否则不具備报考资格。因此,报名难度加大,符合条件人数较少[8]。二是现代学徒制学生学习情况和顾虑因招生方式不同而不同。对于先招生后招工模式的学生而言,通过统一高考,本身学习基础较好,但是担心到企业后沦为廉价劳动力;文凭的认可度不高,担心后续的学历晋升受限制;而招生招工同步模式的学生,原来在初中就是因为基础比较差考不上好高中而选择读中专或中技的,除部分想通过学一门技能而改变日后生活的学生外,总体因为学习动机、个人职业规划的不明确,担心学徒身份会制约毕业后的自主择业;先招工后招生的学生都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企业员工,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大;企业工作轮班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因此,学习压力大,更看重时间资金投入与职位收入提升的关系。
二、解决对策与建议
在试点过程中,企业、学校、导师和学生各方应不断加强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理论的学习,应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完善,深化校企融合,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适应企业岗位的课程体系,发挥团队智慧,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一)助力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痛点,激发企业主体意识
1.应选择合适的专业和企业进行试点。并非所有专业都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要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对专业进行选取[9]。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专业特点的企业进行试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诉求,调动企业深入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企业主体意识,从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繁荣发挥重要作用[1]。
2.优先选择企业主导下的先招工后招生培养模式。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很多企业进入了设备改造升级阶段,一方面,企业原有一线操作低端岗位人员需求量大大减少,导致出现一批没活可干的一线操作工人,这些人普遍学历较低,无相关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对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大,但由于引进新员工受限和内部减员的压力,企业选择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富余的操作人员顺利转岗,填补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缺口,这是目前解决人才需求的合理方式。因此,选择先招工后招生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等难题。
3.优化企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企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设计与优化,厘清各岗位的能力需求,解决培训需求分析、培养方式、职业发展、培养结果等基本問题,为企业的招聘甄选、人才培养、绩效管理提供基本依据。通过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方案,制定岗位的学习地图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校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
1.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创新。(1)教学运行过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将专业的目标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工作任务化,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等的转换,最终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运行机制[10]。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建立符合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的考核评价标准。(2)成立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师、生等工作。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现代学徒制班的专业建设工作,包括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现代学徒制班”联合工作小组,在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和企业员工管理制度下,主要负责完成管理人员配置、班级管理、通讯联络平台、质量监控等工作。(3)制度建设是保证现代学徒制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工作,将现代学徒制建设过程中的成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出台系列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
2.构建基于企业人才战略的现代学徒制校企课程体系。在设置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时,以企业为主导,梳理学校课程与企业培训的共性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寻找校企课程与企业培训的相互融通路径,构建基于企业人才战略的现代学徒制校企课程体系。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和诉求不一,学校课程与企业培训可以按学习模块进行分解后再设计组合,实现点菜单式的个性化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10]。
3.健全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机制。在试点过程中,通过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课程与培训、理论与技能、学校导师与企业师傅、学生与员工等七个对接的全方位融合,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教育功能,同频共振,推动专业建设“品牌化”、基地(含设备、场地,也包括学生宿舍及行政用房)“共享化”、课程“特色化”、双导师建设“专业化”,健全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
(三)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互聘共用、德技双馨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1.建全双导师培育制度。(1)建立严格的现代学徒制教师准入制度,明确教师学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条件。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企业师傅教师资格制度,明确选拔标准、培训机制、发展路径、考核等要求和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劳动权益[11]。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师傅要通过一系列国家规定教育理论知识考评和实践后,方能取得企业师傅教学资格证。同样,学校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专任教师也要通过一系列国家规定专业技能实践或考评后,方能担任现代学徒制教学和管理工作。(2)完善双导师学历进修和培训的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或学历进修。企业师傅熟悉生产实践但大部分缺乏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可通过参加国内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大多数学校教师熟悉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而疏于生产实践,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考察、培训、企业挂职、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等活动,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3)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工作,既对校企双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一方面,要制定公正的评价标准,明确规定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教学考核和评价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既要在职务晋升、薪酬、各类福利等方面给予奖励,又要以通报表扬、赋予各种荣誉称号等形式加以宣传,增强个人成就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
2.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便于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沟通与协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由于工作场所不同、教学任务不同等因素而造成零交流零交集等问题,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设置企业实践课程、校内实训课程、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毕业设计等模块,模块中设计有学习安排、学习过程、考核评价和互动交流等项目,不同项目的子菜单包含有教师指导记录、学习过程跟踪、辅助跟踪和留言板等内容。通过管理平台,企业师傅和学校导师可以对学生在前面课程完成情况和学习基础、表现有大致的了解,便于后续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制定;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共同进步,实现双导师之间零距离沟通与默契协作。
(四)注重自主成长能力培养,树立自强不息、工匠立身的价值观
1.拓宽多样化、多路径成长渠道。一方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放宽现代学徒制学生报名条件,吸引更多有意向的学生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中来;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机制,学生在完成高职现代学徒制后还能通过专插本等方式继续完成本科以上普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机制,对自身能力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扬长补短,根据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做好合理清晰的规划。
2.遵循终身教育规律,注重自身自主成长能力培养。首先,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主动争取继续教育进修或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培养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个人价值。其次,对自身能力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扬长补短,根据个人职业发展做好合理清晰的规划。最后,加强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树立一技之长、工匠立身的价值观,为自己未来成长之路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进峰.基于企业视角的广东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12):41-44.
[2]孙君辉,徐坚,齐守泉.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0):41-48.
[3]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 2019,39(4):60-66.
[4]黎栩,郑遐.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囿与应对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22):42-44.
[5]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64-67.
[6]徐丽娜,孙慧.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师傅”带“徒弟”的可持续性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4):33-35.
[7]李传伟,董先,姜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19-22.
[8]谭铮铮,陶红.广东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议综述[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6(2):16-19+34.
[9]徐国庆.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7(1):79-84.
[10]宋立丹,杨宇.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研究—兼论协同视角下学分银行建设[J].职教通讯,2017(28):71-76.
[11]汤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31(5):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