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探讨

2020-09-10 12:33曾栌贤林江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培养大数据

曾栌贤 林江莉

[摘 要]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高等教育的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充分获取、分析、管理和处理研究生管理中的海量、复杂、实用的大数据,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质量的必由之路。论文通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的优化思路,以期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培养管理

[基金项目]2019年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YJSJG062)

[作者简介]曾栌贤(1990—),女,四川内江人,博士,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管理,主要从事研究生管理研究;林江莉(1971—),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医学成像、医学影像智能诊断、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51-03[收稿日期] 2020-01-13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是判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1]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飞跃式扩张,培养类型的复杂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也相应凸显。如何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和监督机制着力点主要在对学位论文质量及科研论文发表的监控上,虽然部分学校对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培养过程所有管理和监控,但“走过场”、监控不到位的情况较为普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和监督机制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2]实际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明确各培养环节的管理着力点,对培养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才能有效地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一)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因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陷入心理危机,引发行为偏差甚至非正常死亡的研究生日益增多,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无法承受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即便有再强的知识和能力也无法施展出来,故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前提。研究发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都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监控、建立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等都是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二)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培养人才是导师的第一要务,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人格素质有最直接的影响。各培养单位已充分意识到,终身制导师制的弊端。健全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从师德师风、学术水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采取奖励、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导师进行管理,是落实导师立德树人、增强导师的责任心、筑牢培养质量意识的有效手段。

(三)课程体系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是在入学之初进行课程教学,完善研究生的知识储备,而后再进入实验室或教研室进行科学研究,充分的知识储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通过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开设与不同类型及层次研究生发展相适应的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教学计划、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结合程度进行优化,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变革的发展方向。

(四)学术氛围

活跃的学术氛围即是创新的源泉,又对研究者保持研究热情、拓宽研究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开展广泛深入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校内研究生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领域内专家来校学术交流,为研究生搭建有效而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与领域内同行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探讨,或对学习心得、研究方法、心理状况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切磋,均是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的举措。[4]

(五)学位论文管理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的综合验证,无疑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位论文的形成是开题报告、进展报告、中期考核、论文定稿、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一系列过程,对论文撰写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才能有效地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目前各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都有一定程度的管理,由导师各自组织或培养单位统一组织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进展报告、中期考核确保论文进展,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直至论文定稿,通过形式审查确保论文无抄袭或其他学术不端后,由导师或培养单位将论文送至同行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进行答辩。这一系列的过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大数据时代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自2012麦肯锡公司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以来,全球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进程急剧加速,大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创新技术的标识,也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利器。国务院2015年8月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深刻影响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领域。在教育领域中,要积极探索大数据对变革教育的影响,提升教育质量的功用”。[5-6]大数据是现代化和信息化重要的工具,充分运用分析、管理研究生管理中的海量大数据,不断优化和更新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处于动态的发展中,不仅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为建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有利的保障。[7]

(一)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管理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时数据,体现了评价管理理念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变的趋势。建立心理问题筛查机制,在研究生录取工作开始之初,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包括对本科阶段心理健康数据的分析、心理问题筛查测评,将筛查数据作为录取与否的一项指标,确保录取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在入学后,定期进行多维度、大规模的心理测评,通过自测、导师评价、同学评价等对研究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进行大数据分析,筛查出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注意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关注和干预,以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由专门部门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及心理健康专门知识,优化心理健康管理机制,确保心理问题的精准干预。

(二)导师队伍建设路径

良好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为更深层次的评价导师、了解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教与学关系、发现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从宏观数据来看,导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研究背景等因素对导师培养人才能力都有影响;从某一个体数据来看,可通过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导师所带研究生综合素质情况等因素判断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通过对全体导师宏观数据及导师个体特定数据的分析,找出培养单位导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点,优化导师遴选和动态评价机制,提出有效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对导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完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三)课程体系管理

开设适应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形成具有各学科各培养单位特色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方案,修正任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让研究生在课程中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生活中,是课程体系管理优化的方向。[4]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同学科国内外优秀高校的课程体系,分析评价和效果较好的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特点,对学科前沿的实时监测,结合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于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课程体系的动态管理。

(四)學术氛围建设

对研究生、教授、专家的研究成果及方向等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分析,及时推送,开展有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建设精准的小同行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启发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定期收集、分析国内外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遇到的研究方法、实验思路、设备需求等问题,大数据将有助于迅速精准的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具有不容小觑的意义。

(五)学位论文管理

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较多且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个体属性特征、研究生自身素质、培养类型、课程成绩、论文选题来源、导师因素、发表科研论文情况等。分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结合学位论文评审结论,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剖析各影响因素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贡献,不仅可以明确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着力点,优化学位论文形成各阶段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还可以将分析结果运用到开题报告、进展报告、中期考核、论文定稿、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中,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论文评审结论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评审意见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寻找负责的小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是获取有价值的评审意见的前提。通过大数据,获取专家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同时对专家评审质量建立评价体系,从而建立优质评审专家库,确保学位论文精准的送到负责人的小同行专家手中,从而使学位论文得到精准、客观、严谨的评价,对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进入了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其庞大的数据存储、分析、运算、处理能力为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可靠并且极具价值的依据。大数据立足于大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其基础是对海量数据的记录和收集,在配备专业的技术分析的硬、软件及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各培养单位实现数据共享,做好技术、管理等配套措施,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切实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文辉,李明磊.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3,34(03):59-65.

[2]吴志方,闫文青,徐光.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7(01):71-73.

[3]刘康平,张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下研究生心理危机应对体系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144-146.

[4]王丽华,曾昭发,刘财,李宏卿,张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01):22-25.

[5]袁兴梅.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34-36.

[6]许晶.大数据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与优化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42-44.

[7]阎升光,何丽娟.基于大数据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4):49-52.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培养大数据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