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辉 吴庆艳 谭清立
[摘 要]当今的“工匠精神”精髓应该是结合自身能力、细分市场,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完善产品,地方高校创业实训建设也应如此。文章以广东药科大学保险专业创业实训建设为例,研究了地方院校创业实训建设策略,如立足自身条件,分析市场需要,准确定位,以目标为导向来完善创业实训。
[关键词]工匠精神;健康保险;人才培养;创业实训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商业医疗保险岗位创业实训”;2019年度广东药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项目“粤港澳保险生态分析及大湾区健康产品的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李仙辉(1972—),女,广东广州人,碩士,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保险系,讲师,主要从事保险学、保险教育研究;吴庆艳(1976—),女,广东广州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财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保险、保险教育研究;谭清立(1987—),男,广东广州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保险系,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险、医药经济,保险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31-02[收稿日期] 2020-03-08
一、坚持“工匠精神”的起点:市场环境分析
(一)健康保险创业实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保险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健康保险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保险科技的发展对健康保险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沉溺于传统保险知识教育是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的,教育界必须立足培养社会适应力强、掌握并主动创造最新技术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这是离不开创业实训的。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和完善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目前基本实现了保险业务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没有应用。保险业许多痛点如误导性销售、索赔困难、费用高昂等,仍期望通过应用保险科技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健康保险领域除上述创新活动,移动穿戴设备、互联网医疗、基因技术等医药技术创新也不断影响行业发展[1],这些都为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工匠精神”的支点:认清自我
(一)健康保险专业创新实训的优势
①教师队伍庞大,教师理论功底雄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②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训活动;③可参与者多,受益面广;④健康保险专业志在培养“保险+医疗”复合型人才,为当今“大健康”时代开展健康保险科技创新创业实训提供专业背景优势;⑤学校能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源,为健康保险专业围绕“大健康”开展具有医药特色的保险创业实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⑥具有地域优势,广东是医药大省,也是保险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活跃,这为开展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二)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的劣势
①教师缺乏全面系统的创业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是新事物,加上学校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激励措施,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不高,承担创业实训能力不强,保险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没有普及。②缺乏创业资金,资金总量与创业教育需求相比,缺口很大。为充分使用有限资金,学校采用按照成绩考核报销制度,没有前期铺垫投入。很多师生不清楚资金使用范围和报销程序,导致部分项目结题多年后,仍未领取资助资金,这进一步打击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③缺乏高质量的创业平台,学校虽然搭建了各种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但主要是各种竞赛活动,项目少,学生受惠面不大,与专业融合度差,不能全面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
三、坚持“工匠精神”撬动点:准确定位
(一)定位分析
按照“工匠精神”,定位要扬长避短,广东药科大学保险专业立足学校特色,长期耕耘于健康保险领域,但创业实训在定位上存在一定问题。创业实训长期以来被定位于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符合保险行业的特征。保险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国家监管严,门槛高,创办企业难度大。因此传统的定位很难满足保险专业要求,必须基于“工匠精神”重新定位。分析健康保险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类型,主要包括:①保险机构内部创新性员工;②保险企业“内创业”者[2];③利用保险科技创业者;④医药行业或者科技公司等从事保险科技创新者。相对来说,公司内部对创新性员工的需求量更大,而不是创业者。
(二)创业实训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广东药科大学健康保险专业创业实训定位应该是:①创业实训基于健康保险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创业能力为辅;②创新与创业在精神、意识、思维、技能等方面相似,学校主要运用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③创业实训应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应分层次构建创业实训体系,满足学生不同需求;④创业虽然不是必然事件,但每个学生应该熟悉创业流程,已备将来需要;⑤创业实训应以立足学校资源为重点,专注于专业培训和科研项目;⑥为满足创业需求,应继续采用课堂讲授增加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实践以模拟创业实训为主,实际创业项目为辅;⑦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源,增加创业培训计划,提高创业培训的有效性。
四、坚持“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一)把教师全面改造为“创新创业”型指导老师,并采用措施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创业实训
学校必须全面推广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引导教师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指导教师熟悉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流程、资金使用流程和结题流程,提高教师建设、指导创业实训的能力;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认定和绩效考核上,激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并有容错机制,解决教师改革创新失败的成本,解除教师实践探索的后顾之忧。
(二)分层次构建创业实训体系
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金字塔式的实训体系,基本设想是三层:底层是普惠性的创业培训,中间层是课外创新项目训练,第三层是课外创业项目实训。普惠性创业培训应贯穿第一课堂全过程,学生是创业实训的主体,其通过课堂的创业实训項目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它面向全体学生,惠及面最广,是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第二层是课外的创新项目训练,主要包括学生跟教师做科研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这部分创新实训惠及面比第一层次的低,比第三层次高。第三层是面对有创业激情并愿意或者已经付诸实践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创业实践与指导,满足其创业实践需求。目前来看,各层工作都有开展,但缺乏系统理念认识,应把理念灌输给全体师生。
(三)对第一课堂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转变,在第一课堂积极开展创业实训
目前师生普遍认为创业教育是少数人的事,参与度不高,这不利于全面创业教育的展开。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在第一课堂开展创业实训,通过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使其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日常学习中的创新和创业。
(四)采用更多措施,激励师生参与课外创新项目实训
目前来说,这种创业实训方式是学校发展比较充分、各项管理措施比较完备的。存在问题是相关政策不清晰、立项少,成功率低,师生参与度不高,惠及面小。学校需要进一步采用措施激励更多师生参与。
(五)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保险行业社会资源参与,丰富创业实训内容
目前来看,虽然三个层面都有开展,但专业融合度低,备受争议,尤其是创业实践,多是摆地摊、开小店,技术含量低,跟专业相关度差。学校应该搭平台,引进行业社会资源参与,提高专业融合度。
保险科技带来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机会,企业为提质增效升级,有较强愿望与学校携手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如在学校设立工作室,允许企业人员带领学生开展模拟或者实际的保险创业活动;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与实业合作开展保险技术研究;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开展保险新技能宣讲、培训或技能竞赛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魏迎宁.保险科技创新要容忍失败[J].中国保险,2019(2):5.
[2]吴庆艳,宋跃晋,郝程博.健康保险内创业模式探析[J].上海保险,2016(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