㤌쌋쌋㤌㤌쌋쌋㤌
辛省志
日前,中国央行、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三部门就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公开征求意见,拟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的准入申请从产品调整为管理人、托管人,不再逐只产品进行审核,已经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无需重复申请,可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这将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又一重要标志。
与股票一样,债券是企业在银行贷款之外进行长期融资的又一主要方式。对企业来说,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可以让优质企业通过在国内上市或者发行债券,就可以获得境外资金的投资,拓宽了获得境外投资的渠道。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中国优质企业备受国际投资者关注。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全球指数相继将中国A股纳入,外资不断涌入。据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透露,外资持有我国流通股市值比重已达4.69%。而在债券方面,中央结算公司9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46万亿元,环比增幅5.03%,这是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1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对境外养老基金、慈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机构来说,由于专业、精力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不会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而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更加标准化、流动性更好的金融产品。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这些投资机构可以更便利地投资中国的优质企业。而这些投资机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以及数量庞大的养老基金受益人群体,通过这些专业投资机构,他们也得以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不仅仅是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在2020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
根据发改委、商务部网站信息,2019年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在金融业领域对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仍然有外资持股不得超过51%的限制,并明确有关股比限制将在2021年取消,但在2020年版负面清单中,这些股比限制提前取消,金融业准入限制全部清零。
在此之前,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不断加速。首先是在证券领域,放开外资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额度限制等等;在银行领域,取消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和分行的总资产要求,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保险领域,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取消30年经营年限要求,将寿险外资股比限制从51%提高至100%的过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而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清零,则是金融业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然,金融市场的开放,应该是双向的开放。随着中国高收入阶层、中产阶级的扩大,也有越来越多人产生了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但是目前境内居民投资境外金融产品,只有沪股通、港股通、QDII等比较有限的渠道。未来金融市场开放,也应该拓宽境内居民投资境外金融资产的渠道,让中国资金更方便走向世界,让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金融业的开放,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缩影。改革开放40多年,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外资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急需的资金,还给国内市场带来了竞争。事实证明,对外开放越彻底的领域,竞争越充分,国内企业的活力也越大。开放,让每一个中国人深受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