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20-09-10 07:44郭维欣
财会学习 2020年24期
关键词:影响及对策商业银行

郭维欣

摘要:本文将会针对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就商业银行落实新金融工具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

引言

我国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诞生主要受到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的影响,因此我国财政部在 2017 年修订并且发布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并且明确要求全国各地上市公司在 2018 年年初开始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新准则在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对金融行业形成极大的冲击,其中商业银行就是其中受到影响较大的主体。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相关介绍

(一)出台背景

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组织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世纪90年代正式颁布了IAS39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种类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原有的金融工具准则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金融工具分类、计量过程复杂以及盈余管理具有较大操作余地等等,因此人们对于IAS39金融工具准则有所质疑。随后为优化金融工具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09年颁布第九号文件,也就是IFRS9文件,主要是将原有的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重新规定,直接划分为三类,不再是原先的四类。201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召开,会议上正式通过并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文件,要求在2018年全面开始实施并生效该文件。

(二)本质差别

与原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较,IFRS9在本质上有所不同。第一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IFRS9根据合同现金流量特点与业务形式划分为三类;第二减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中的减值模型应用范畴扩大,“已发生损失模型”已经被替代,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文件中将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第三套期会计,准则将传统套期会计处理形式进行简化,降低了套期会计的持续和终止的应用严格标准。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

2005年,我国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开始接轨,因此在该背景下,我国金融工具准则也借鉴IFRS9內容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CAS37),标志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诞生。但是对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具体应用,CAS根据我国国情划分三个不同执行日期。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境外上市公司并且运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则于2018年年初开始执行;其他境内上市公司在2019年年初执行;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公司则是在2021年初执行。

二、新金融工具准则主要变化

(一)分类和计量

1. IAS39和IFRS9差异

IAS39原先针对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划分的四类法被IFRS9进行改编,结合现金流、业务形式将金融工具划分为三类。分别是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FVOCI)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金融工具分类思路

在债务工具分类方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要求对资产的特征进行测试,即使SPPI测试。当债务工具通过SPPI测试之后,其分类依据为业务形式结合。一是AC类,其目标是收取合同约定现金流;二是FVOCI类,其目标是收取合同约定现金流与直接出售;三是FVTPL类,其目标是以交易与出售。由此可知,当债务工具无法通过SPPI测试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要求将其划分为上述第三类别。

(二)减值

1. IFRS9和IAS39的差异

IAS39原先的减值损失计算模型是“已发生损失模型”,而IFRS9中则是通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减值损失计算,后者的减值模型应用范畴更宽。此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对信用风险划分三个阶段,而传统的IAS39当中并没有该规定。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中的减值计算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涵盖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扩大了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范畴。该准则以前期金融工具分类与计算为基础,减值计算范围包括借出资金、存放同业款项等。巴塞尔内部评级模型的测算结果是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测算减值损失时的重要依据,进而综合测算违约概率和违约风险等要素。

三、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在业务流程方面的影响

1.在核算方式与业务分类方面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将金融工具的分类为三类,改变了原有的分类方式,并制定了财务报表双重核算标准,即要充分考虑业务形式与现金流特征,并以此为核算标准。调整后的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银行运用三种计量形式对业务产品进行核算,越来越多的产品核算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核算方式多样化。同时,双重核算标准提高了商业银行判定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增加了业务分类的难度。因此,在最初开展业务分类工作时,要重视SPPI测试的应用,并适时调整业务分类的判定因素,以便实现客观的会计分类。

2.在估值模型的标准和范畴方面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在估值范畴和估值模型标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对福费廷和非标等业务进行估值,规定要求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开展估值。如果是对标资产,需要充分考虑资产的特点筛选出估值模型,要同时兼职核算成本和估值的精确性。如果是非标资产或者是复杂的衍生品,则需要利用新的估值模型进行估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不仅对估值范畴和模型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银行完善估值管理组织架构,提高估值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估值方案设计等。

3.在减值判断和波动幅度方面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在预期信用风险显著提升方面的判定是预期信用损失判定的关键所在,由于信用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叠加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的变化。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因此判定信用风险的指标也是多样的,这直接加大了判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信用风险是计提损失准备金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信用风险增加将直接提高违约风险的级别,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和行业相关信息,并以此为综合评估的基础对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进行判断,大大提升了减值判断难度,使得减值结果波动幅度较大。

4.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基于会计计量角度,新的会计准则要求部分没有通过现金流测试的新增资产被归纳为公允价值计量及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基于会计系统自动化处理角度,需要调整对新增业务与存量业务核算规则;基于整个调整过程的角度,需要考虑账务的联动处理和新增数据联动账务处理,保障登记簿数据与账务数据的统一性。这就直接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调整内容,提高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标准。

5.在预算管理方面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减值判断难度,减值结果波动幅度较大,因此直接影响减值计提金额的变化。这就提高了银行整体准备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核心一级资本,提高了资本的波动性。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分类与计算方面的变化,使得财务数据的波动幅度不断增大,商业银行的减值不确定性增加,公允价值和各部门业务产品配置等因素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业绩,进而对资本监管工作产生影响,使得资本监管波动增加,预算管理难度提高。

(二)对财务指标与财务报表的影响

1.调整了报表的损益结构

在资产负债表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的报表账面价值是净额,该净额的计算需要运用实际利率折现之后形成报表账面价值,并扣除累计资产减值准备。在利润表中,该类金融资产是采用实际利率核算的利息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的账面价值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就是它的公允价值。在利润表中,该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都需要计入利润表中。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的账面价值就是公允价值,不需要考虑减值损失,它的累计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之中,该项资产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

2.调整了收入结构调整,息差水平降低

由前文可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中规定,将FVTPL类别定义为不能通过SPPI测试的债务工具。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该类资产的收益则是计入投资收益当中,而原来的金融工具准则将其形成的收益计入利息收入中,可见收益结构有明显的调整,使得在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时,提高了利润表中的利息收入与投资收益项目前后金额的波动,因此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时需要统一核算口径。同时,FVTPL类别的资产形成的收益不计入利息收入,而是计入投资收益,因此该资产将会被认定为非生息资产,因为与之所对应的负债端就没有办法进行精确匹配,降低了银行的息差水平。

四、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商业银行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工作组织方面

1.增强思想认知,强化组织领导

IFRS9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对于商业银行工作组织是极大的挑战。从业务角度看,涵盖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估值与减值的变化,具体执行任务负担较大;而从商业银行领导角度看,IFRS9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大,从前台业务产品条线到中台风控管理和后台运营保障都有涉及,因此针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执行需要得到商业银行组织层面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其次是具有清晰明确的落实思路,在尽量不影响原先工作情况下制定项目执行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环节与安排,确保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的有序展开。

2.深度强化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要有大局观,积极吸取国内的优秀经验,从成功的案例中获取反馈和启发。同时要重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重视人力资本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的积极作用,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商业银行各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办公,就新金融工具准则进行深入沟通协调,对于交叉问题进行整体推动,提升准则执行效率。最后就是内外部加强协调合作,商业银行与咨询、执行机构成立联合工作组,对于新金融工具準则的投入要确保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二)业务发展方面

1.应用金融科技技术,重视系统建设

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核算和内控等方面的工作,并在业务系统中加入业务模式判断等测算工作。同时,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内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对关键内容和执行的重要环节进行评估,梳理并优化核算系统中的业务代码、财务信息披露、报表项目分类等内容。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应该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充分地应用金融科技技术,对业务需求进行明确,对商业银行所有相关业务系统进行开发,为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执行奠定基础。

2.落实数据治理工作,提升基础数据精确性

商业银行需要就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治理,加强内部数据的积累工作,不仅需要提升数据信息的数量,更要注重数据信息的质量,严格落实数据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库体系,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核算提供保障。

结语

新金融工具准则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与时俱进,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系统地、有效地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从而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吉锋.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师,2018(17):9–10.

[2]孟庆彬.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6):87–90.

[3]曹翠珍,杜威.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9(03):98–101.

猜你喜欢
影响及对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纸质档案管理对档案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我国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