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胜 孙洪亮 刘慧云
[摘 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药理学课程内容烦琐以及概念抽象成为教学难点。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引入FDA最新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作为创新性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药理学教学的全过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理念下的药理学混合教学策略。该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改革;新药药理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本科重点建设课程(KC2019RD012)
[作者简介] 张红胜(1975—),男,湖北人,生物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生 物学研究;孙洪亮(1995—),男,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17级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细 胞生物学;刘慧云(1996—),女,北京人,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级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细胞 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264-03 [收稿日期] 2019-09-28
药理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涉及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病理、病理生理学等多个学科,是涵盖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临床使用等理论的全面综合学科。药理学具有内容庞杂、机制繁多、进展日新月异等特点,同时药理学课程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这就造成了药理学难讲、难学的局面。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成立,药理学讲授对象主要为大三学生,根据我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和医药、环境、食品、保健品、商检以及生物高科技企业等部门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生物药物的研制与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管理、企业管理及药品营销、分析与测试仪器、技术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为此,前期已开设的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而涉及基础医学等相关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等开设较少,而且药理学课时数仅为32学时,大部分学生反映药理学记忆量大、内容烦琐、难理解,缺乏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药理学教学中,运用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应用于药理学教学课堂这种创新性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一、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的组织实施
药理学学科发展迅速,新的作用機制及作用靶点推动了药理学的发展。而FDA批准的新药无疑是药理学研究的制高点。学生通过了解此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促进今后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小班教学。全班分成4~6组,每组3~5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课前任务的布置
教师负责研讨式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FDA批准的新药紧跟时代的最新前沿领域,反映了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和进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药理学理论知识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以最新2018年FDA批准的新药为例,包括42个新分子实体和17个新生物制品,批准数量和通过率皆创近20年新高。FDA批准的新药较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几大治疗领域[1,2]。抗肿瘤用药、抗感染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是近年来的热点领域。
近年来,FDA批准的抗肿瘤药物中,罗氏公司的atezolizumab是FDA批准的首个以PD-L1为靶点的抗肿瘤免疫药物[1,2]。而2018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了肿瘤免疫领域。结合以上内容以及学生前期课程的开展情况,将研讨式教学的主题定为:抗肿瘤免疫药物、抗肺癌药物、抗乳腺癌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抗艾滋病药物、抗肝炎病毒药物等。告知学生研讨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包括查阅资料,组员分工,PPT制作注意事项等。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3~5人组成小组,开展主题的研究。
(二)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完成教学内容
在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任务布置之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查阅对收集资料实施归纳和整理。同时在课外学习过程中,特别是查询文献资料和探讨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协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3]。
研讨式教学主题中涉及的学科知识相对较多,各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程度各有差异,而通过进行组内讨论,可实现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和相互协作,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三)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成果汇报
学生课下完成布置的任务后,各个小组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每组代表用10~15分钟对研讨的主题进行PPT讲解,讲述批注领域新药的药理作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与作用靶点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学生对查阅文献资料的相关新药信息进行梳理,发表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同时小组其他成员根据成员的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给予必要的总结与点拨,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助学习关系。
二、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效果分析
在研讨式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均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研讨式教学的开展,潜移默化地促进了药理学理论知识教学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更为愉快的过程。此外,通过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模式学生还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实践和创新思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药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达到药理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可改善其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相比,以下药理学教学方面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学生聚焦药理学前沿动态领域,开拓了药理学专业视野
学生通过查阅FDA批准的新药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外药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发展。通过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对药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科前沿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药理学专业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了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这种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协作式学习、归纳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能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既强化了药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在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准备研讨主题的过程中,必须归纳整理所需的基础知识点,积极主动探究药理学基础理论,从而起到了加强和巩固药理学基础知识的作用。通过研讨课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药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学时数偏少而不能拓展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药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4]。
同时通过了解药物研发的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新药研发的过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这种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为基础,学习内容和空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展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我们知道什么”到“我们怎样去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四)初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课前准备包括汇报课题的选择、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环节初步了解了科研创新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大部分同学参与了学校星火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创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科研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药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而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药理学理论知识。
总而言之,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式学习理念下,FDA批准的新药研讨式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大大提升了药理学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优化,并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改革,进而提升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利军.2018年FDA批准的新药评述(Ⅰ)[J].药学进展,2019,43(1):70-77.
[2]吕训磊,林快乐,郭琳琳,等.2018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简介[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1):31-33.
[3]吴娟,李金芯,余保平,等.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体系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1):46-50.
[4]李改玲,张晚霞,张郦,等.混合式案例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及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1):100-103.
[5]朱培栋,郑倩冰,渠文博,等.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