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妍
“我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出国留学。”
当被问到秋季学期的打算时,陶栗很坚定地给出了答案。
3月英国暴发疫情时,留英党的心也被紧紧揪住,反复查看每日新增数据,不断向海外的同学了解当地情况。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答案都左右着他们今年秋季的求学选择。另一方面,英国的大学成为疫情中“最积极”的机构,对于秋季学期的授课形式、学生生活,大部分学校早已给出明确的计划,不少大学甚至为机票难求的中国学生提供包机政策。与美国相比,英国的留学路看起来相对乐观。
根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4月初公布的“新冠病毒疫情下中国留学生出国计划调查结果”(针对留学新生),对于今年是否要推迟或者取消入学这个问题,22%的同学倾向于选择延期、取消入学,12%的同学确定入学,39%的受访同学还在犹豫不决,只有2%的中国留学生表示已经推迟或取消了入学。
到了8月中旬,距离开学时间越来越近,经历了半年动摇和纠结的留英学生,在梦想和风险面前,必须做出决定。
“要不要defer(推迟入学)?” 几乎每个留学党上半年都在纠结这一问题。延期一年入学也许能等来一个更安全稳定的环境,但这等待的一年用来做什么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一场肆意的毕业旅行或者是一份心仪的实习工作,在当下这个“gap year”里都是难以实现的事情,大家不得不去计算这一年的机会成本。
刚刚本科毕业的陶栗还是希望自己能尽快地进入下一段学习,“我说不上来这一年想干什么,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如果度过一年空白期再出国,再进入学习状态会很吃力。”
而对于今年27岁的小哲来说,年龄是她不小的压力。小哲将在今年秋天前往伦敦攻读博士。如果推迟一年入学意味着她博士毕业回国时已经30多岁,原本她读博的决定已经让父母不能理解,如果再多消耗一年,自己和父母都会更加焦虑。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的专家日前警告称,欧洲的新冠疫情趋向严重,过去14天内欧洲19个国家的新增病例数突破了“每10万居民20人”这一关键临界值。
欧洲疫情看起来会卷土重来,这也让留学生对明年的情况不抱有信心。延期的这一年很可能是浪费掉的一年,因为疫情的反复暂停自己的计划,可能会损失很多机会。
3月底,陶栗在手握几个不错的offer的情况下,又DIY申请了爱丁堡大学。
伴随疫情一起到来的信息爆炸,让学习传媒专业的陶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担忧。就在那时,她了解到爱丁堡大学的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专业,这个方向不同于自己手中的几个offer,对陶栗而言,它的课程设置与自己目前的困惑和当下社会的困境更加匹配,于是立马着手申请。“与其每天都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如给自己找一些出路。”
一个月后,陶栗如愿收到了offer,这坚定了她出国学习的念头。新冠疫情一方面是一场人类生命健康的危机挑战,另一方面,它让一些长期存在却不太明显的问题“暴力”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来看,疫情很长时间内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我觉得这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当中涌现出的很多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在英国读本科的侯凯荣,也已经订好了9月底飞往英国的机票,准备迈入大三的学习。3月离开英国时,他也担心过今年可能无法再返回校园。
疫情和可能恶化的种族歧视让他比较紧张,接下来的生活也许会与前两年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依然有一些期待。“我会更加关注身边同学和老师的想法,了解英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更多和我们国家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留学的意义。”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到,危险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成为超国界的存在。在风险社会中,应对不安全感的能力变得极为重要。“或迟或早,在教育、医疗和政治中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必定要从这些不断增长的依靠自己去应对不安全感的压力中产生出来。” 危机为“更好地重建”创造了机会,因此,我们预测和承受风险的经验成为进入社会的必要资格。
在陶栗看来,疫情只是整个留学过程中需要警惕的风险之一,而不是求学的阻碍。她已和父母约定好,抵达英国后每天打一通视频电话报平安。“我是一个成年人,我很清楚这个疾病的危险,以及我需要做的防护措施,该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好。”
除了要在这场全球性的疾病中保护好自己,留学生们还需要面对疫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以及不稳定的全球形势下难以预测的突发性风险。
“我认为到了国外要更加仔细地管控自己的财产,尤其要注重风险预留。”离开职场再次回到学生身份的小哲,有着更强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每个月她都会给自己做财务规划,让自己在应对不時之需时更加自如。
留学生在这场全球性的风险中已经挣扎了半年,有人暂停了留学计划,也有人选择和疫情并行。今年“头铁”出国的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漩涡里,给自己找到了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陶栗、小哲、小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