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辅助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研究与实践

2020-09-10 01:30王睿赵艳芳张新佶许金芳贺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思维导图微信

王睿 赵艳芳 张新佶 许金芳 贺佳

[摘 要] 鉴于“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本研究创建课程微信公众号,将教学幻灯、微视频、知识点、练习题、拓展资源等一系列教学资源上传,定期发布,借助微信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及师生沟通,巩固课堂授课效果;通过思维导图解析教学内容,梳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直观、形象地为学员展示一个由点到线、由线成网的知识网络,并指导学员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分析实际案例,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医学科研;思维导图;教学研究;微信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海军军医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移动学习背景下《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形成性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 王 睿(1982—),女,山东泰安人,医学博士,海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贺 佳(1963—),女,吉林长春人,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68-03    [收稿日期] 2020-01-08

医学科研设计是决定医学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正是从医学科研的各类实际问题出发,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的特点。我校在一年级研究生中开设了该课程,旨在指导学员正确地进行研究设计。但该课程概念抽象、知识点零散,为此研究在教学中拟借助思维导图的理念梳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架整个知识框架,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及师生沟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加深理解。

一、研究设计及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如下:

(一)运用思维导图理念解析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1]采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其核心是中心主题,然后從中心主题引出一系列与中心主题相关的子主题,再从子主题引出次主题,依此类推。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2-4]“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知识点分散,而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线条、图形、颜色、词汇、符号等元素勾勒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地为学员展示一个由点到线、由线成网的知识网络,为学员提供可视化的思维框架进行放射性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员思维组织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利于学员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解析教学设计及内容。教师用思维导图将头脑中的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表现出来,绘图模拟教学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组织、归纳、整理教学思路。

课前,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计划和任务,绘制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明确学员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情、教学重点难点、准备的教学资源、预设的练习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Mind Master软件绘制教学内容思维导图,将核心主题设在纸张的中央作为中心节点,向外扩展到二级节点也就是相关知识点,依次不断向外发散出下一级知识点,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图;每个知识点是一个分支,分支上写出或画出关键词、短语或图像,不同分支可用不同颜色、图像来表示。以绘制“实验设计”思维导图为例(见图2):核心主题为“实验设计”,向外扩展到2个二级节点“三原则”和“三要素”,再分别发散出“随机化、对照、重复、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等6个三级节点,每个三级节点又各自再发散出四级节点,比如“随机化”又可以分为“完全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对照”又可以分为“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空白对照”“自身对照”。在各个节点间,可绘制需要注意的信息,比如“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可以产生“实验效应”,而“非处理因素”也可以影响“实验效应”,因此需要“控制”。

课中,教师适时展示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网络性、梳理性、全景性,帮助学员理清各知识点的脉络关系,易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课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理念书写板书,带领学员解析案例,将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一方面便于学员梳理知识,一方面也培养学员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能力。

2.学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式学习。理论授课后,教师准备经典案例(来自期刊发表论文或研究生论文),引导学员以组为单位,以案例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协作绘制思维导图,将学员瞬间进发的思维火花及时记录下来,使思维过程变得可以操作,便于总结、交流、评价、反思。教师针对学员汇报的案例设计进行点评,给出指导意见。例如,教师给出案例:欲考察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者如何设计的?目前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该如何设计?学员分组讨论,解析设计并粗略绘制思维导图,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总结学员汇报情况,带领学员分析案例。根据研究目的,这应为临床试验设计。研究者选择158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一组服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为疗效指标,主要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绘制出设计的思维导图(见图3)后,教师提问:这样的设计是否有问题?引导学员从三原则、三要素几个方面查找问题;如“重复”方面,未进行样本量估算;再如“实验效应”方面,应确定一个主要疗效指标,据此计算样本量,其他指标可作为次要疗效指标,等等。

(二)建立和维护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推出的一对多的信息推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广泛应用于课程教育中。[5-8]

研究者在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并维护“统计学苑”“统计分析软件”两个相关内容微信公众号,学员关注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教学信息的管理与共享。

研究者课前把讲义、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微信公共平台上,定期群发。学员可以随时点击进行学习。除了可以主动进行消息的精准推送,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在后台对订阅学员进行跟踪,查看学员对推送消息的浏览情况,分析平台关注度、使用率等情况。

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拓展资源、复习大纲和练习题,供学员复习,学员也可以将碰到的问题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中从而获得教师的指導意见,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给予及时的回馈,有效实现双向互动。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星调查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对课程安排的建议和意见。

二、教学效果评价

2018级共有16名研究生选修“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课程,均关注了该课程微信公众号。“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苑”两个微信公众号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定时维护,目前累计已有1319人关注。学员可以持续关注更新的信息,遇到实际问题也可以查阅以往发布的知识,更有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本次课程成绩为88.50±4.81分。所有学员均认为公众号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其中4人(25%)认为很有帮助;学员还希望增加案例辨析、前沿知识等内容。授课中采用思维导图解析教学内容,并指导学员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科研设计。学员普遍认为思维导图对学习有帮助,且绘制难度一般。

三、讨论

研究生需要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完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而好的研究设计是成功的一半,错误的研究设计则可能会导致整个研究的失败。因此,研究生在低年级学好“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低年级时,研究生还没有真正开始科学研究,因此脱离实际应用的纯理论教学并不合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解析大量案例,并引导学员独立进行案例的思维导图绘制,一方面帮助学员梳理抽象复杂的统计设计知识,有助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一方面,绘制过程并不复杂,且生动有趣,使得课程变得简明易懂,学员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加,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明显比传统大班授课时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事业带来了新形势和新挑战,微信平台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为非正式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借助了微信平台发布教学资源,便于学员随时随地的学习。且公众号并不会因为课程结束就停止维护,而是不断更新信息,定时发布学科前沿知识,便于学员持续学习。但是,虽然微信平台可以分析学员浏览信息情况等,但学员通过微信学习的实际效果我们并不清楚,且微信平台一天只能推送一个信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安排。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何倩,赵艳芳,吴骋,等.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2(7):26-27.

[3]周洪昌,邵圣文,徐伯赢.思维导图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6):477-479.

[4]周洪昌,赵梦,徐伯赢,等.思维导图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42-43.

[5]周晓宇.借助“双微”和“T3”,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企业财务会计》“新增固定资产”教学的探索[J].商贸人才,2016:191-192.

[6]李雪花.基于微信+微课的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2):59-62.

[7]李鹏,戴肖松,易淑明,等.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循证护理,2016,2(2):73-77.

[8]李莎,王胜.微信互动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J].教育探索,2015,31(4):3,3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思维导图微信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微信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微信
微信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