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琰杰 杨 芳 葛桂萍
(江苏省南通中医院脾胃科,南通市 226001,电子邮箱:1853914882@qq.com)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以上腹部慢性节律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程迁延、复发率高等特点[1]。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密切相关[2]。能否成功地根除Hp直接影响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3]。四联疗法是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案,可有效地缓解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但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较高[4]。中医药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5]。除幽愈疡颗粒是由多味中草药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本研究探讨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1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标准:(1)经胃镜病理活检、14C尿素呼吸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Hp阳性消化性溃疡;(2)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1)合并胃穿孔、胃活动性出血或胃重度异型增生;(2)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成分过敏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5)胃癌和(或)既往胃肠道手术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27~65(48.42±7.51)岁;病程1~7(3.27±1.05)年;溃疡位置: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47例。观察组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5~65(47.70±8.28)岁;病程1~7(3.48±0.98)年;溃疡位置:胃溃疡41例,十二指肠溃疡49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即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0928)口服,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1103)口服,1 g/次,2次/d;克拉霉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20171201)口服,0.5 g/次,2次/d;胶体果胶铋(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批号:20171121)口服,150 mg/次,3次/d。观察组给予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即除幽愈疡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71020)冲服,1包/次,2次/d;四联疗法同对照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分。主症:(1)胃痛:无(0分),轻微疼痛(2分),中度疼痛且影响睡眠(4分),重度疼痛且无法忍受(6分);(2)口干苦:无(0分),轻微口干苦(2分),口干苦明显但尚可忍受(4分),口干苦明显且无法忍受(6分)。次症包括嗳气、四肢不温、嘈杂泛酸、大便时干时稀,均以症状出现频率进行评分,即无(0分),偶尔出现(2分),经常出现(4分),持续出现(6分)。
1.3.2 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购于上海风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80211)。
1.3.3 临床疗效[7]: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94%;有效:症状、体征改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剧,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4 Hp根除率及复发率:依据文献[8],将停药4周后14C-UBT测试结果为阴性判定为Hp根除,Hp根除率=根除例数/总例数×100%;Hp根除者半年后复查14C-UBT,阳性者判定为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根除例数×100%。
1.3.5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口苦、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x±s,分)
组别n四肢不温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嘈杂泛酸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大便时干时稀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902.43±0.381.18±0.2427.231<0.0012.34±0.351.11±0.2629.320<0.0012.60±0.470.92±0.1533.275<0.001对照组902.40±0.311.64±0.3720.337<0.0012.28±0.412.13±0.253.289 0.0242.67±0.581.37±0.3627.378<0.001 t值-0.580 9.895-1.05626.8280.89010.946P值 0.562<0.001 0.292<0.0010.37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血清生长抑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比较(x±s,pg/mL)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86/90),高于对照组的75.56%(68/90)(χ2=14.565,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Hp根除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Hp根除率和复发率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口苦2例,恶心1例,轻度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0);对照组患者出现口苦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9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P=0.678)。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痛”“痞满”“便血”范畴[9]。中医认为,脾虚湿热夹瘀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劳倦伤脾,饮食伤胃,遂中气虚损,腑气闭塞,痰湿停滞;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10]。因此,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原则应贯穿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始终。除幽愈疡颗粒以黄芪、党参、白术、黄连、知母、蒲公英、丹参、莪术、白及、陈皮、厚朴、白花蛇舌草为主要成分[11]。方中的黄芪、党参、白术为君药,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黄连、知母、蒲公英为臣药,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佐以丹参、莪术、白及、陈皮、厚朴、白花蛇舌草,可抑菌杀菌、去腐生肌。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脾气、解毒化瘀之功效,调和脾胃治其本,清热解毒治其标,标本兼顾,从而有效地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提示采用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据统计,因Hp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比例超过90%[13]。采用单纯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容易复发[4]。本研究中,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助于清除Hp,避免复发。
胃肠激素分泌失调与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4]。胃泌素可刺激胃壁细胞产生胃酸,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而生长抑素可抑制胃泌素分泌,降低胃壁细胞敏感性,从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产生。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分泌紊乱可引起胃酸分泌失衡,导致溃疡形成[15]。马丽等[16]的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且Hp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采用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胃酸分泌失衡,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此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除幽愈疡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该疗法纠正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