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基于辽宁的比较视角

2020-09-10 08:22徐肖冰
吉林金融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动能辽宁科技

徐肖冰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1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78—201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远高于世界经济同期2.9%的增长速度。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经济增长与全国高度相关,特别是2003—2013年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下,辽宁GDP年均增长超过了10%。2014年后,伴随着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增长,步入新旧动能转换期,辽宁经济增长呈现严重失速,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迫切性。

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

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2/3。从辽宁老工业基地来看,经济增长动能也在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需求端看,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常认为,投资、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辽宁始终不是出口大省,出口一直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之下,投资和消费在不同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出台,投资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从2003年的34.6%陡升至2013年的92.7%。2014年以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自身“挤水分”影响,投资对辽宁经济的拉动作用迅速减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辽宁GDP的贡献率已达60%左右(见图1)。

图1 辽宁消费、投资的GDP占比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第三产业快速占据“半壁江山”。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工业化后也趋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完全遵循了这一进程(见图2),2018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持续下降到8.0%。辽宁的工业化较早,1978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达到峰值71.07%,近年来快速下降,2018年比重为39.6%。相比之下,辽宁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2014年以来增长迅速,占GDP的比重由41.8%上升到2018年的52.4%。

图2 辽宁三大产业的结构占比

综合来看,得益于消费的贡献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辽宁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具备了良好的经济产业条件,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已是大势所趋。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末已超过3700家,年新增110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20%,新松机器人的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产品已成为典型代表。

二、老工业基地新动能培育和增长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整体来看,辽宁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起步阶段,新动能支撑作用尚显不足。2018年全省传统重化产业占比仍居高不下,装备、石化、冶金三个行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超过73.8%,连续两年呈增加态势,三个行业利润占到了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80%。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新动能尚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老工业基地新动能培育和增长面临诸多因素限制。

(一)新动能培育和增长的基础不稳

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就是人力和人才资源”。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人力人才资源是生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但辽宁的人力人才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是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2011年以来辽宁人口规模已呈现负增长,到2016年辽宁人口的出生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2017年辽宁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低于全国4.8个千分点。人口生育率过低,加速了老龄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开始,辽宁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比重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广东,伴随着新世纪以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2010年以来,辽宁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见表1)。老龄人口的特点是医疗保健等纯消费支出较多,表现为储蓄的消耗。Lindh和Malmberg(1999)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1950-1990年OECD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65岁以上人口对经济增长显著造成负面影响。仅从辽宁的基本养老保险来看,2015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开始出现收支缺口(113亿元),2016—2020年缺口累计超过2500亿元。

表1 全国及典型地区的老龄人口(65岁以上)比重

其次是人口流失严重,企业家资源匮乏。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十年间东北地区人口流失达100多万。在东北流失的100多万的人口中,高层的、管理层的和生产线的骨干力量占了多数(国家发改委,2016)。辽宁2016——2018年人口流失分别为4.6、8.9、9.6万,明显呈加速态势。从人力资本结构来看,企业家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一个地区的市场主体数量代表着企业家人才规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经济发展活跃程度和水平,持续增长的市场主体能够增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辽宁市场主体的增长速度为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再从顶尖企业家数量来看,辽宁实力更加薄弱,在2018年全国企业500强中辽宁仅有7家,远低于山东和广东的51家。

(二)新动能培育和增长的驱动力不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持力量。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培育和增长中处于核心位置,但辽宁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不强。

从科技部的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来看,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包括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上,2006—2017年辽宁在全国位于6—14名之间,原有基础较好,但2011年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位次呈明显下滑趋势,与作为科技发达地区的北京及中部地区的湖北相比,一直明显低于北京,2015年后也已经被湖北超越(见表2)。

表2 全国及典型地区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

具体来看,辽宁在科技活动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进步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1.从科技活动投入来看,2006—2015年辽宁在全国的排名持续下滑,2009年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仅与北京差距巨大,而且2013年后已被湖北超越。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1.8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在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仅高于河北、海南。

2.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来看,2006—2015年辽宁在全国的排名从13下滑至20名开外,明显低于北京和湖北,不仅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与北京和湖北差距明显,成为辽宁科技创新的最大短板。2017年,辽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8%,低于全国5.4个百分点。

3.从科技进步环境来看,2006—2015年辽宁省在全国的排名大幅下降,从第4位下滑至第12位,明显低于北京,近两年已经与排名呈上升趋势的湖北相当,特别是2013年开始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辽宁全省有有 R&D 活动的企业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1.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

辽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下滑削弱了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以辽宁工业第一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为例,2017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0%,但行业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传统装备制造业升级步伐缓慢,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配套不完善(高档数控机床60%以上的功能部件依赖进口),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行业竞争力下滑。

(三)新动能培育和增长受环境制约明显

新动能成长一靠环境,二靠载体。良好的市场化环境、金融生态,以及政策支持是助力新动能成长的重要力量,但辽宁的发展环境并不尽人意。

1.市场化进程缓慢。2014年,辽宁省市场化评分低于海南之外的所有东部沿海省份。2008~2014年全国市场化评分提高1.08分,辽宁仅提高0.58分,同期有23个省市的评分提升超过辽宁(王小鲁等,2017)。从营商环境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沈阳作为代表在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列全国35个城市中的25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8)。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老工业基地市场化之缓慢艰难。

2.金融生态环境不佳。近年来,辽宁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攀升,风险形势较为严峻。当前全省不良贷款率超过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几年东北特钢、大连机床、丹东港等先后发生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违约事件,严重损害了辽宁企业市场形象,致使债券市场投资者对投资辽宁企业更加审慎,企业发债募集资金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明显上升,财务负担加重。当前经济下行趋势下,具有培育价值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企业成长面临金融产品缺乏、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

3.政策支持不足。近年来,辽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项行动”,积极出台了20余项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在创新服务体系、新动能培育制度、财政支持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如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政府更多的是自建自营,大量公共数据不公开共享;在财政方面,资金使用及管理分散、重点领域投入不足;在税收方面,未能充分考虑高技术产业研发费用占比高、产品初期进入市场难度等特点,相关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

(一)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激发和释放人才红利。一是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应加快制定人才战略,在住房、落户、补助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教育,积极投资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形成人口质量红利对新动能的支撑。二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应加快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切实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办法,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更好参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体制机制。其次是加大金融资源对科技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以市场化手段引导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通过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为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阶段提供支撑。最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加大对研发设计等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对科技服务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

(三)优化新动能培育和增长环境

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培养市场化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将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更多地将创新中的试错空间留给企业,提升企业和市场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创新导向的市场机制。加快转换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加快在全国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另一方面是继续大力推进开放。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东北亚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引入更多国际化、开放化、市场化元素,推动要素价格改革,破除垄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猜你喜欢
动能辽宁科技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