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君,康前前,王富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130017)
经行头痛(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1]是指每于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临床表现以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头痛为主,伴见头晕、乏力、腹痛等症状。出现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如《张氏医通》有“每遇经行辄头痛”的记载,经行头痛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是指其往复于黄体期出现的周期性的以情感、行为和躯体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2]。本病以周期性出现为其临床特点,月经来潮后症状逐渐消失,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中医将其归属于“经行浮肿”“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泄泻”等范畴。目前,经行头痛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心理疗法治疗,但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心理疗法疗效不持久易反复。中医针刺对于治疗经行头痛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归纳经行头痛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经行头痛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采用计算机检索,以“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为关键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段为1990-2018年,共纳入50篇文献,共计50条针刺处方。
①研究对象为经行头痛范畴,且均为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研究;②以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或者针刺合并其它治疗手段包括电针、体针等;③针刺处方和疗效均明确。
①动物实验研究;②病案报告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综述类文献、会议类文献;③治疗方法不以针刺方法为主,且无具体说明针刺穴位处方的文献。
运用Excel建立经行头痛的处方数据资料库,计算50篇文献中腧穴、经络、部位和特定穴的使用频率。采用 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腧穴进行分组归类。
共纳入50篇文献,50首针刺处方,并对取穴频次进行分析,其中共涉及腧穴53个,取穴总频次为215次,具体选穴及频次见表1,可以看出,频次较高的腧穴为百会(33)、三阴交(28)、风池(28)、太冲(27)、太阳(22)、合谷(19)、率谷(14)。
表1 50篇文献选穴及应用频次分析
由表2可见,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处方中,所取的腧穴主要分布于头颈部,腧穴个数共25个,频次为327次,约占总频数的75.5%。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处方中,多以头颈局部取穴为主,四肢腰背胸腹等远端穴位则相对较少。
表2 50篇文献选穴所在部位分析
50首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处方涉及10条经脉,39个腧穴,总频次为246次,具体经脉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多以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为主。
表3 50篇文献选穴所属经脉分析
表4为文献特定穴选用分析,检索出49个腧穴,其中特定穴21个,占42.85%;特定穴应用总频次为192次(以下腧穴频次各记为3次:列缺和内关、外关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以下腧穴频次各记为2次:足临泣和后溪既是八二脉交会穴又是五输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既是合穴又是下合穴),发现交会穴使用频率最高,多为足少阳、阳维脉、督脉等经脉交会的穴位。
表4 50篇文献特定穴选用分析
选取腧穴频次大于5次的腧穴,共计14个。在Excel中建立上述高频腧穴经行头痛腧穴处方数据资料库进行数据统计,并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出垂直冰柱图和谱系图。将其分为四类有效聚类群,分别为:①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一类;②头维-阿是穴为一类;③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为一类。
图1 谱系图
图2 垂直冰柱图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忧虑过多、神经紧绷等使月经期偏头痛的患者越来越多,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我国,因女性特殊生理结构、成长发育过程、个人心态等因素,造成女性经行头痛发病率较高,且多见于青年女性,占女性偏头痛的60%以上[3],多于月经期或月经前1~7天或月经后1~2天发作,发时痛苦异常。目前,西医治疗女性经行头痛主要是以药物为主,但由于其副作用,且不能根治,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本文通过研究针灸治疗经行头痛选穴的使用情况,发现排名前五位的穴位为百会、三阴交、风池、太冲、太阳。针刺取穴的原则即局部取穴,选穴所在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脑为元神之府、清明之府,是清气汇集之所。并且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局部气血、经络达到止痛的作用,因此在取穴中头颈部的选择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从特定穴使用情况分析得出,以交会穴的使用为主,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疾病。特定穴取穴频次最多的穴位为风池穴,其次为百会、太冲穴。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又与阳维脉相交会,风池为治头面五官的要穴,能除内外风达到通络止痛的功效。百会是督脉的穴位,又与足太阳经交会,位于巅顶,有镇静宁神之功。太冲既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又是其输穴,有疏肝解郁、清肝养血、清利头目之功效。
从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经脉使用情况来看,足少阳胆经使用腧穴最多,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督脉、胆经。《医宗金鉴》[4]中对经行头痛的描述为“三阳头痛身皆热,无热吐沫厥阴经”,足少阳胆经为三阳脉之一,循行于侧头部。督脉为阳脉之海,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均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聚类分析[5]是一种根据数字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受研究对象了解程度的限制,通过谱系图(树状图)和垂直冰柱图可得知研究对象的相似水平并由此分出有效聚类群。通过聚类分析可知,共分为3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①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是肝脾肾经交会穴,可调理冲任气血;合谷可治疗头面五官疾病且擅调妇科疾病。足三里可补益气血;血海为足太阴经穴,具有和气血、调冲任的作用。②头维-阿是穴,头维为三阳经交会穴,擅治头痛;阿是穴以痛为腧,可以疏调局部气血和通络止痛。③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太冲可补肝肾之阴,擅治月经性头痛,其余诸穴为局部取穴,可通调头颈部经络,通则不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取穴频次最高为百会穴,经脉选用以足少阳胆经、督脉为主,且以头颈部腧穴为主要腧穴刺激部位。本文为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取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