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谦
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建八建公司”或“公司”)是北京城建集团全资子公司,拥有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装饰装修、机电设备安装等四项一级资质,同时具备房地产开发、建材销售、仓储服务等专业资质;具有承担房地产开发、工业及民用建筑、装饰、市政、水电设备安装施工等施工能力。2019年在北京市980多家建筑总承包资质一级企业信用排名第一。
建设过程。2015年,北京城建八建公司正式启动信息化建设;2016年,公司正式确定信息化三年三步走计划。此后5年,北京城建八建公司从业务层面深化信息化建设,从实际出发,提高公司办公效率,提倡无纸化办公,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第一期智慧工地试点项目。2019年年底,公司基本完成三步走计划,完成了信息化初级建设阶段。
建设成果。北京城建八建公司信息化建设步入北京城建集团先进行列,成为集团信息化示范单位,“BIM+智慧工地”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三化融合的管理理念,以“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精细化”为目标,不断完善经营、财务、技术质量、法律风险、现场管理、党建六项标准化管理手册,持续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强化经营风险防控,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工作,集中治理管理短板,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北京城建八建公司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的智慧工地,后续将扩大推广,建设集团-公司-项目为骨架的视频会议系统。为了适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劳务实名制管理要求,公司全面引进劳务实名制系统,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用工统计情况,为项目结算提供坚实的基础;引进公司施工计划(斑马)软件,在项目全面推广BIM技术,并针对几个重点项目进行试点。
项目概况。临河村棚改安置房项目是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的民心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152.62万平米,建成后可容纳一万余套。项目推行数字化建设旨在提升企业现场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企业品牌影响力,为BIM+智慧工地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总结出一套在棚改项目中可推广的标准流程。
该项目承载了顺义区委、区政府、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城建八建公司以及万余户居民的希望,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领导莅临项目检查指导工作并在现场设立工作站,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地。
临河棚改项目是北京城建集团百余项目的缩影,面对新时代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作为工会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传统路向,聚焦工人组织程度弱化、阶层诉求分化、主人翁地位虚化等重点难点问题。
装配式施工。大比例的装配式在深化设计、构件加工、运输存放、安装及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是工程难点。
场地狭隘。该项目施工场地狭隘,施工现场无法形成环路,极大制约了施工部署。
群塔作业。施工现场场内塔吊交叉作业多且与相邻地块塔吊同时存在交叉作业,群塔施工管理困难。
节点严控。该项目工期紧、节点严,生产管控、安全质量管控必须要有预见性。
首先是建立组织。北京城建八建公司建立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技术中心、项目经理部成员及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标准先行。为保证数字化应用过程与实际施工相结合,项目制定了BIM+智慧工地应用标准,项目数字化实施策划和管理制度。
第三,软硬配置。项目配置BIM建模、BIM施工信息整合、BIM辅助设计、广联达数字项目平台等系列软件,工作站、服务器及配套加工机械等硬件设施。
第四,人员培养。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岗位以及项目级的落地应用,促进项目全体人员对于新技术的了解及认识,积累项目管理经验,探索基于数字化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新思路,并为公司及项目培养输出一批新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
打造棚户区改造项目整体管理数据决策平台,整合项目BIM+智慧工地各业务数据,为项目管理层提供项目的整体管理看板,包含BIM、生产、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工程款回收等,监控项目关键目标执行情况及预期情况,为项目成功保驾护航。
项目通过BIM模型建造,将施工工艺、场地三维布置、模拟建造动画等上传至数据决策平台,项目管理人员可围绕BIM的模型实现模拟建造、可视化交底、管线综合及BIM模型信息存储与共享等。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实时将方案、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工艺等上传,保证管理人员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查看,方便现场施工验收及质量检查。
生产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线,同时也是智能终端应用最集中的内容。棚改项目平台已完成生产类数据对接,包含斑马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塔吊防碰撞预警、劳务实名制、安全巡检、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管理等。
进度管控使用进度图、进度对比分析和计划变动分析对现场的施工进度进行把控,更直观、具体的反应出本项目总体的进度情况。通过进度前锋线对比当前进度情况,可以预测进度是否可控。通过斑马进度计划的应用,生产组织更趋于合理,工期控制更具有针对性。项目团队通过定期进行进度分析,提前或滞后的原因及措施一目了然。
项目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端实现现场质量巡检工作,在线完成检查、整改与复查循环,同时数据可以自动同步至WEB端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未整改问题、待整改外部检查、甲方监理检查等进行预警提示,促进整改进程。
群塔管控是项目数字管控重点应用之一。项目通过平台清晰了解塔吊及配电箱所处位置及运营情况,当运行出现问题时及时在平台上及手机中发出警报,警报直到解除才会停止。有助于管理人员监测其使用情况并提前预防突发情况。
为了适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劳务实名制管理要求,该项目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硬件设备对劳务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完成劳务基础数据收集,规范项目劳务管理。通过劳务数据动态实时反馈,硬件+软件的结合,实现劳务人员考勤、作业人员名册、黑名单、安全教育及考核等管理。
在设计阶段,结构体系实现三维可视化拆分成模数化、体系化预制构件,构件连接节点的细部拆分展示。在装配式建筑BIM应用中模拟工厂加工的方式,以预制构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和表达,这就需要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构件库。通过装配式建筑BIM构件库的建立,可以不断增加BIM虚拟构件的数量、种类和规格,逐步构建标准化预制构件库。
在深化设计阶段,设计初期的构件图纸表达简单,钢筋搭接不明,不足以用于施工。在碰撞检查完成后,对构件模型进行调整,创建视图、材料明细表,最终生成构件深化设计图纸。
在构件生产阶段,采用二维码表达BIM中构件的配筋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将配筋信息快速录入到钢筋加工设备,实现数字化、批量化加工;并将加工过程信息自动集成到BIM,支持原材料使用追踪。
在物流运输阶段,为每个预制构件生成一个二维码身份牌。对预制构件工厂加工完成、出场验收、进场验收、吊装完成等重要工序节点,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扫码验收,将过程信息自动集成到BIM。实现生产过程与BIM的有机融合,支持精细化进度、质量、仓储管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在现场施工阶段,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采用全灌浆套筒连接;水平灌浆缝采用两道防水做法,灌浆缝采用无收缩灌浆缝封堵,形成材料自防水;水平灌浆缝外侧采用防水雨布粘贴,形成第二道防水。
项目利用物联网和BIM技术,将现场应用的软件和硬件设备集成到统一的平台,将数据实时汇总到数据中心,使项目管理人员全面掌握生产过程。通过智能识别项目风险并预警,为项目管理层建设了一个数据实时汇总、过程全面掌握、项目风险有效降低的数据决策系统。
项目实施截止到目前已有初步应用成果,一是深化设计及BIM应用带来大幅的成本节约,智慧工地的应用节省人力、物力,天气预防、塔吊警报也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二是利用三维模型绘制动画精准交底,充分保证项目复杂节点位置的施工与安装顺利准确无误。三是建立以BIM+智慧工地为核心的数据决策平台,数据实时汇总,实现智能预警,辅助项目管理智能决策。四是智慧工地数据结构性存储,预制构件族库的绘制和整理,土建、机电模型族库的整理为后期工作积累大数据。五是BIM+智慧工地在项目中的应用,为公司输出标准数字项目建设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助力多项目数字应用复制推广。
后续北京城建八建公司计划全面推广劳务应用、远程监控、项企一体化和业财一体化。
远程监控全面推广,打造企业项目一体监控平台,自上而下统一推进。
项企一体化。传统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管理,只能依据逐层上报的报表,真实性和及时性都不足,企业无法掌握项目的真实情况;企业各部门之间数据不通,企业决策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为了解项目情况,报表繁杂,项目部频繁应付公司各部门下发的报表要求。
为解决此类问题,北京城建八建公司力推企业项目一体化建设,通过BIM+智慧工地的方案,提升项目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企业与项目之间的高效协同,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专业服务的能力,依据项目真实及时的数据,过程透明,提升企业对项目的管控能力,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使得真实数据在企业与项目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自动流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业财一体化。除了企业和项目的一体化,北京城建八建公司计划推动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建设,希望业务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和数据的融合,实现项目管理、增值税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数据的打通,实现管理闭环和数据的全面分析,助力决策者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
北京城建八建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理念与技术手段,把加快数字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构建公司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传统业务信息化作为加强管理、提升业务水平的有力支撑。通过“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有效融合,切实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为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