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运动[1]。当时美国已经意识到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以及成果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1981年斯派蒂(Spady)率先提出了OBE理念,它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紧紧围绕学习产出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目标。近年来OBE被广泛应用到高校工程教育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2]。成果导向课程实质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定义学生未来学习“成果”,并按专业和成果本身的结构方式组织课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3]。具体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都围绕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展开,其教学过程要求教学从重视资源的投入转变为重视学生整体学习成果,并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负起全责[4]。《国际贸易实务》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引入OBE教育理念,明确学生课程产出知识,提高学生课程的职业性与适应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成果”,即职业“核心能力”归纳为: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理论及业务流程、贸易合同条款的磋商与签订、问题解决以及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是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培养并强化外贸业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共计54课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它的后续课程有《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业务》、《国际物流单证缮制》、《商务沟通与谈判》等,90后高职大一新生具有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对专业认知好奇、学习主动性强,但是他们追求自我、团队意识薄弱。OBE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具备某个专业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分散的零碎的一项能力的叠加,强调按学生现有水平、需求、个人特征和兴趣学习,能够综合的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能力。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以及外贸单证员等岗位的人才,该课程主要实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手段,大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同时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理论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法和情境创建法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训方式上,采取课堂实训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实训主要有小组讨论、角色体验、情景创建三种方式,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外贸的业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遵循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成长规律,该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辨别一份外贸合同,听取学院督导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成员的讨论以及利用访谈调研企业、历届毕业生的建议,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设置了3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合同条款、合同的磋商与履行,为了真正体现工学结合,课程采用真实情景“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递进学习外贸知识,首先初步“教”外贸基础知识,其次深入“学”外贸知识要点,最后分组“做”外贸,让学生在课堂中一样可以体验外贸业务活动,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职业能力,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惯例以及理解合同条款内容,具备独立开展进出口业务的技能,既能胜任外贸一线岗位,又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果导出见表1。
表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预期成果
OBE课程评价体系要求能够真实、及时的对教学过程跟踪管理,为实施者提供改进教学计划的依据,为每项教学成果设计匹配独特的评估方式,比如课堂提问、测验、报告、考试等,以保证每一项的预期成果能得到有效的评估,本课程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对象,以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为依据,并结合我国外贸实际,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及进出口合同订立基本环节。
OBE课程体系聚焦于真实性评价,描述真实场景或工作场所的表现的一种评价方式,强调为决策者提供改进教学计划的依据,使课程方案符合实际情况,更大程度地实现课程或专业的预期目标[5]。全面的评价要有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作为基础,包括合理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新的教学资源、现代的教学环境,具体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实训作业、小组互动、课堂测试和考核结果等。《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很多,针对90后学生特点,不爱记一些理论知识,课堂上采取既有知识讲解又有阶段巩固测验,同时以小组形式参与合同谈判的模拟演练,增强同学的课堂兴趣,所以本课程在评价上采用OBE模式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占百分比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和覆盖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见表2)。
表2 《国际贸易实务》考核的标准及方式
OBE模式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都是以职业分析、能力分析为主,培养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环境资源和评价标准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科目,以专项能力作为学习模块,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重视实践技能训练,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6]。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内容为教学内容,按照工作场景中合同所谈判的条款进行讲解,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国际货物买卖交易程序为主线,在遵循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拟业务操作等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反映出外贸公司和外向型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融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见表3)。
表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安排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践行“为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以及在教与学中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理念,按照对外经贸企业或岗位的业务工作内容和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对从业人员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为4个模块,并确定4个模块的知识目标和岗位能力目标(见表4)。
表4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
OBE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相互监督;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示范者和监督者,教师对学生起示范和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自学自评进行评价[7]。基于OBE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强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衡量的是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打破传统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方式。削弱客观题,强化主观题,涉及更多的综合知识的应用,真正做到基于OBE模式的港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其次,改革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平时成绩的构成更加科学合理。基于OBE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增大平时成绩到60%,并且平时成绩包含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社会热点话题讨论以及分小组模拟合同谈判,逐步推进“过程化考核模式”,这样多样化考核方式更科学、合理,更能展示学生的预期成果。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预期成果输出为目标,让学生有目标的学习,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