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珍 李美芳 韦思 覃利妮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临床实习是帮助实习生在实践中运用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认识疾病、防治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能力,是学校护理教育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毕业后工作的基础[1-2]。 儿科实习由于护理对象特殊、技能专业性强、实习时间短等特点,如何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护理操作实践技能,促使护生更好的掌握小儿疾病护理知识,提高动手、沟通交流和急救应急能力,是临床儿科护理教学的重要课题[3]。 传统带教方法护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少,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前借助各种教学工具提前对老师即将教授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老师以知识深入内化、 问题探讨和任务解决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4-5]。 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被应用在多学科护生的临床教学中[6-7],但在儿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鲜有报道。为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2019 年6 月至10 月我科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实习护生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生103 名。 纳入标准:儿科临床实习、全日制大中专实习护生、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实习期间请假时间≥3 d 或课堂培训缺课≥1次者、 函授或自考实习生。 共纳入103 名护生,将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4 月的51 名护生设为对照组,2019 年5 月至10 月的52 名护生设为观察组。
1.2 方法 两组均在儿科进行3 周的临床实习,同一实习教材、内容和考核标准。 两组带教老师均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教学经验、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儿科护理工作>5 年的护士, 均经过统一培训获取带教资格。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 入科时总带教老师进行儿科相关工作流程、制度等的入科培训,时间60~90 min,此后由带教老师按照实习周计划进行一对一带教。 内容包括儿科常见病、新生儿常见病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护理常规,危重儿的抢救及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喂奶及鼻饲操作、小儿静脉输液、小儿肌肉注射、专科护理文件书写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1.2.2 观察组 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1.2.2.1 课前阶段 ①课前自学: 要求轮转儿科实习的护生提前3~4 日到儿科向总带教老师报到, 扫描二维码加入实习护生微信群。 护生入群后,总带教老师将授课内容以PPT 课件、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上传到微信群中,指导护生根据课程自行预习。 每次授课前1 日晚微信群集中讨论,总带教老师提问,点名护生微信线上回答。 ②课前测验:每次授课前,采用以选择题为主的试卷针对本次授课内容对护生进行测验, 根据测验结果了解护生课前预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1.2.2.2 课堂阶段 根据护生在儿科实习时间安排2次课堂授课。 分别为护生入科后第1、2 周周五晚7:00~9:00,授课老师为总带教老师或其他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分4 个环节。 ①整合知识点:授课老师对护生课前微信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小结, 提炼出关键问题,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原则和技巧、新生儿病情观察要点、暖箱报警处置、新生儿压疮表现等,根据护生的课前测验结果,整合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②案例分析: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同学梁某某,给2 岁患儿毛某某行手背静脉穿刺失败。 提出问题,“该同学静脉穿刺失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该同学哪些操作步骤存在严重错误? ”“静脉穿刺失败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等。 老师在分析案例时根据问题引导护生思考,鼓励其积极发言、讨论和提问,对护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讲解以拓展其相关知识点。③示范操作: 授课老师将本次授课的护理操作内容逐项进行示范操作,如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暖箱的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等,示范结束后随机抽取1~2 名护生进行实时演练并表达自身感受,授课老师对护生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进行评价,直至完成全部操作步骤。
1.2.2.3 课后阶段 每次授课结束后均由授课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护生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对护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结合相关知识点的分享一起发送到微信群内, 便于护生课后复习和带教老师强化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考核成绩:于护生实习第3 周周五统一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闭卷考试, 两组护生考核项目、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均相同。 理论考试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内容涉及儿科、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护理要点等。 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包括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喂奶及鼻饲操作、小儿静脉输液、小儿肌肉注射、专科护理文件书写等5 项内容,由护生自行从中抽签,总带教老师监考。 ②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于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测评。 该问卷包含学习效果、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激发5 个方面共10 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不满意0 分,一般1 分,满意2 分,较满意3 分,非常满意4 分,总分0~40 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分,±s)
?
2.3 两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习效果、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兴趣激发得分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3。
3.1 翻转课堂能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技能 观察组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翻转课堂能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技能。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课,是利用讲义、PPT 课件和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 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8-10]。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形式,将护生在儿科实习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在课前由护生自学,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进度和空间的限制, 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本研究在课前阶段将课程内容通过PPT、视频方式向护生呈现,视频演示儿科实习全过程所有护理操作技术,PPT 课件对儿科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讲解, 对视频内容进行复习、提问、异常情况处理;课堂阶段通过整合知识点、案例分析、示范操作,循序渐进引导护生主动进行学习、思考,自学期间若遇到疑问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资料,并从资料中寻找答案,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教师授课时结合案例分析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活跃生动而易于理解,示范操作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结合, 使护生自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提高了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与廖婧等[11]研究结果相似。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分,±s)
?
3.2 翻转课堂提高了实习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习效果、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激发得分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实习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儿科疾病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等专科性较强,尤其是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技能,家属要求较高,对于没有临床经验的实习护生而言难度较大。翻转课堂将实习护生学习和掌握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环节放于课前,促使护生主动学习, 并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学习层面及拓展程度,课堂授课前老师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授课时进行针对性解析,帮助护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实习护生定位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克服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更好的掌握了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患儿实施护理时能获得家长的认可,并获得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成就感和自信心倍增,最终提高了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翻转课堂能提高儿科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技能, 提升护生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 翻转课堂授课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要求护生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拓展需要有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支撑。 因此,授课老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丰富教材后备,学生亦需提高自我效能,才能使该模式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