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与新中国

2020-09-10 07:22李蓉
世纪风采 2020年3期
关键词:聂荣臻知识分子科学技术

李蓉

聂荣臻与新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他青少年时期强烈的爱国之心,到他追求真理走上革命之路,经过20多年在救国路上的艰辛奋斗,他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强国之梦,他长期主管科学技术和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呕心沥血,殚精竭力,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聂荣臻的一生都和新中国息息相关,他的一生都是为着新中国的创立、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的强大而不懈奋斗。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在,和新中国同在。

一、从爱国之心到救国之路

聂荣臻目睹旧中国由于贫穷落后,惨遭帝国主义凌辱的状况,从少年时就立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誓言。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遇到国家民族之大事,他感慨激昂、义愤填膺,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1917年,聂荣臻考入四川江津县立中学。“面对祖国连年军阀混战,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落后不堪”的现状,青年聂荣臻勤奋学习的同时,还关心时政,常和同学议论国事,“抒发爱国热忱”。不仅如此,他还在假期里回到家乡,和其他同学到处进行爱国宣传,号召同胞们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聂荣臻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斗争,和进步同学一起组织领导县城的抵制日货运动,穿城游行,焚烧日货。

由爱国之心到走上救国之路,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而是充满了艰辛的努力。聂荣臻为了“学得科学救国的本领”,“造就能力”,更好地救国,也是不甘忍受军阀当局对爱国学生的迫害,于1919年底下决心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这年11月下旬,20岁的聂荣臻告别双亲,怀着富国强兵的理想,踏上了征程。正如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所说:“我与同伴们互相鼓励着,出国之后,一定要发奋学习,学一些本领回来,好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途中,轮船在宜昌停靠,聂荣臻等上岸游览,不知不觉走进英国租界,被巡捕喝住盘问。在自己的国土上活动,居然受到外国人管辖。此事更激发了青年聂荣臻的爱国心。1922年,他在比利时沙洛瓦大学化学工程系读书。在欧洲,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和思考,他认识到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在给家中的信中表达了追求“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的崇高理想。从此,他开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1922年8月,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和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1923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7月,他担任了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训练部副主任。从聂荣臻从事革命工作开始,实际上也开始了他为新中国奋斗的征程。在法国、比利时学习工作5年,聂荣臻日夜思念祖国,无时无刻不怀着对建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国的梦想。

1924年底,聂荣臻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同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同年担任黄埔军校党团负责人。他“振奋精神,加倍努力”地工作,以促进国民革命的胜利。1926年7月起,聂荣臻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以后还担任过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省委军事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被派往上海,协助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7月中旬,他被中共中央军事部指定为前敌军事委员会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中,他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军委书记、党代表。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士兵运动委员会主席、广东省委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办事处军委书记、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30年5月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和周恩来、王稼祥负责中央军委及苏区工作。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

为着创建新中国,聂荣臻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面抗战时期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约2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被毛泽东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建立了功勋。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他领导抗日军民实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把抗日根据地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雏形。聂荣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为新中国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他担任晋察冀代表团副主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作关于晋察冀地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及在今后任务上几个问题的发言,并第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担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1947年4月起,他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朱德总司令的领导下,指挥军区部队和野战军,相继取得正太战役、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平津战役期间,他担任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为和平解放北平,改编原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做了大量工作。

二、从新中国创建到新中国建设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以后又担任了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为整编和改造起义部队、整顿平津地区的社会秩序、为党中央进驻北平做准备,聂荣臻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3月5日到13日,聂荣臻出席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聂荣臻完全拥护。他认为这是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建国大纲,提出平津两市要迅速整编部队,发动群众,恢复秩序和生产,为新中国定都北平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随后,他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同南京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等进行的国共谈判。聂荣臻还同傅作义、邓宝珊等进行了关于和平解放绥远的谈判。1949年9月,董其武率部通电起义,绥远和平解放。华北战场的军事行动全部结束。聂荣臻以加紧工作的实际行动,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聂荣臻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在万众欢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担任了阅兵总指挥。他陪同朱德总司令驱车检阅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随后率领受阅的1.64万名官兵通过检阅台,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新中国如一轮红日,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聂荣臻身兼多任,既是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又是北京市市长。他曾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他多次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仅1949年11月,就有2日、9日、13日、25日、28日共5次。他还频繁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尽快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1950年初,聂荣臻担任了中央军委代理总参谋长,不仅要协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密切注意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审定作战部署方案,传达作战意图,还要着手新中国军队的各项建设。虽然这期间还有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但聂荣臻认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随着和平的实现,部队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编,使军队总人数由540万减到400万。复员140万人,这是全国破天荒的头一次。对这样一件大事,聂荣臻在中央和周恩来领导下,精心细致地做好工作,顺利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逐步开始了各军种、兵种的建设。最早建立的是空军。1950年4月正式建立海军。炮兵、装甲兵和防空军、工程兵等领导机关也陆续建立起来。这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都具有深远意义。

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便成为聂荣臻领导的总参谋部的工作重点。总参谋部经常根据前线的敌我情况,提出作战方面的意见,上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毛泽东对总参谋部代拟的作战电稿,看得很细。经他修改批准后,发到前方。同时,出国作战部队的后勤工作,聂荣臻也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了有关工作。东北是志愿军的转运站和后方基地。为保证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周恩来要求总参、总后对东北的困难一定全力以赴帮助解决。聂荣臻为解决抗美援朝部队吃饭难的问题,建议搞炊事车;对部队战时穿衣问题也因地制宜加以解决;对敌人轰炸、公路运输、部队装备等问题也作出了努力,积累了宝贵经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地位和声望。

三、从新中国建设到新中国更加强大

聂荣臻1956年至1966年,分管全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时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开完,中央正在研究一些领导同志的分工问题。时任党的总书记和主管国务院常务工作的副总理邓小平找到聂荣臻,谈到对聂荣臻的工作安排,中央有三个方案,一是科学技术工作,原来分管这项工作的陈毅将调整搞外交工作;二是北京市市长工作,聂荣臻原来就搞过,当时兼任市长的彭真太忙,中央想免去;三是继续主管国防工业和部队装备。聂荣臻当即表示,他不想当市长,对科学技术倒很感兴趣。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录中谈到:“我们国家太落后,也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国防工业与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可能的话,将来兼顾也可以。”就这样,聂荣臻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党内为科学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有同志为聂荣臻担心,善意地劝告他,说这个工作很忙,千头万绪,又是跟知识分子打交道,麻烦太多,最好还是不要管这个事,何况聂荣臻身体还不好。但聂荣臻没有动摇。正如他自己所说:“热爱科学技术,希望以此来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是我青年时期的夙愿。经过革命战争,人民掌握了全国政权,正是实现这种夙愿的好时机。”聂荣臻还想到,“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其间列强入侵,领土被瓜分,军阀混战,使中国成为一个百年沉疴的病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新中国的成立,已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这种落后状态不能容许再继续下去了。”聂荣臻决心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聂荣臻面对的实际情况是:新中国成立7年以来,科学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为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光辉灿烂的前景,聂荣臻怀着雄心壮志,克服重重困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重要的工作,一是科学规划的完善和落实。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聂荣臻和陈毅、李富春等在周恩来领导下,采取了把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的方法,集中了6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前后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制定出长期的12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是聂荣臻主持科技工作后的第一个重大活动,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制定这样的科学规划。二是科研機构和科研队伍的组织;三是解决科研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四是组织大力协同;五是建设一批必要的试验基地。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自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对科学技术工作造成很大的冲击。1958年以来,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兴起“大跃进”,刮起浮夸风和瞎指挥风,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尽管如此,聂荣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关心知识分子。聂荣臻得知科技人员生活困难,遂以个人名义向海军、北京、广州、济南、沈阳等军区的领导同志呼吁,请他们尽快设法给予支援,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批猪肉、鱼、海带、黄豆、水果等副食品,并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给每个专家和科技人员。这让知识分子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大为提高。

1960年冬开始,聂荣臻主持国家科委党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在许多科学家、干部和一些科研机构中进行调查研究,请专家对知识分子政策和科研政策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便弄清楚应该怎样正确地贯彻知识分子政策,怎样才能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作出更大的贡献。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在聂荣臻主持下,形成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学十四条”)。1961年6月20日,聂荣臻还就其中若干重大政策问题向中央专门写了请示报告,连同“科学十四条”草案,一并报送中央书记处。7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请示报告和“科学十四条”草案,并为此写了重要批语,于7月19日颁布试行。中央在批转“科学十四条”时指出: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在对待知识、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有一些片面的认识,简单粗暴的现象也有所滋长,必须引起严重的注意。各单位应对反右派斗争以后在知识分子中进行的批判加以清理。凡是批判得对的,当然仍须肯定。凡是批判错了,或者有一部分错了的,都要甄别事实,分清是非,纠正错误,由党的负责干部采取适当方式向他们讲清楚,戴错帽子的要摘掉,以利于解除思想疙瘩,发扬民主,增强团结。

“科学十四条”和教育、文艺政策的调整及相关工作条例的制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既肯定工作成绩,又特别指出近三年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提出一系列调整关系、稳定工作秩序、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政策,并相应作出具体规定。这些条例的制定和实施,调整了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使党和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科学和艺术工作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贯彻落实,工作秩序得到恢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制度。

半年以后,聂荣臻又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到会的有各专业、各学科有代表性的科学家310人。正在广州的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陈毅也到会讲了国内外形势和科学工作问题。肯定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属于劳动人民的范围,不再一般地称呼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布给广大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即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广大知识分子感到“帽子脱掉了,责任加重了”,从而以极大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许多科研单位,晚上灯火通明,图书馆通宵开放,一片热气腾腾,我国真正出现了科学的春天。”

与此同时,聂荣臻还负责国防领域高精尖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从1958年10月起,聶荣臻担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党委书记,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59年9月起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长期主管科学技术和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在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聂荣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中国尖端武器的研制和“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强军之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通过两弹的尖端攻关,“也带动了国民经济建设中大批新型原材料、仪器仪表和大型设备的发展,带动了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和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是十分欣慰的。

聂荣臻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勇于献身的赤胆忠心,政治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处处以大局为重的博大胸怀,一身正气坚持实事求是的高风亮节,以及关心人民疾苦爱护同志的群众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美德”,以及“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情怀,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光大这些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为把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聂红琴)

猜你喜欢
聂荣臻知识分子科学技术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