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承载历史陈迹的重要文献史料,档案史料与其他事物一样,在真实性上同样具有两重性。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逐渐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史料的真假性问题。虽然我国的史料较多,但是因为时间过长,一些重要的史料逐渐丢失或者损坏,甚至一些史料被严重篡改了,因此将史料进行完整收集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如何将史料进行区分,并且有效整理是我国史学家研究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近代档案史料;真实性;考察分析
中图分类号:G2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档案的使命就是记录,记录是档案的本性,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记忆的载体。从古至今,档案紧跟人类发展的脚步,逐渐成为人类进步与知识发展的载体;逐渐从政府的严格管控演变为在公共档案馆保管;从一开始封建皇权的利益,逐渐变为全人类共享的利用价值。在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只是一种记录、管理的工具,研究者也只是在档案的层面上进行研究。随着西方思想的渗透及民国的建立,逐渐由管理工具变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档案角色的改变与社会大众的不断认可,使得社会群众对档案价值的认知出现变化。档案价值的认知变化周期较长,主要是受长时间封建文化的影响,随着封建社会的消失,人们对档案价值的变化也会逐渐适应。
一、中国近代档案史料的真实性
中国近代档案种类颇多,内容较为复杂,对研究近代史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实际上,每一种档案史料的应用价值是不同的。档案史料的价值高低不能仅仅从作者书写文字上进行判断,要从档案的真实性上进行判断。
(一)档案史料的真实性
对每一件特定的文件或者档案来说,该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有可能是缺乏真实性的。如果我们仅仅将档案的真实性理解为档案内容的真实,或者人为地通过修改使其达到所谓的真实,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是错误的,是没有完全理解档案的真实性,人为的修改档案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做法。当档案内容中含有一些虚假或者一些违背事实的记录时,但只要这些内容在曾经的社会活动中有过一定的记录,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些所谓的虚假的内容在档案的来源或形成过程中是真实的,即可以认为该档案是具有真实性的。当然,此时档案的真实性已经被认为是虚假的,但是值的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将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混淆,要注意
区分。
(二)档案赝品
根据档案的来源判断档案形成时是否由当时文件形成,如果档案的来源与当时的文件无关,这说明档案本身是假的。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档案赝品”,简单讲,是指“伪、托、假、冒、篡”。档案赝品主要分为两种:1.伪造档案。伪造档案是指实际上就没有这种档案,该档案是完全捏造的,是人为编造出来的;2.冒名顶替制造出的档案。这种档案是指利用他人的名义,或者根据原有档案进行顶替编造出来的。从伪造的档案来看,有的是自己冒名捏造的,有的是借别人手冒名修改的。档案的赝品现象是非常少见的,或者说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档案赝品理论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赝品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造假者自身的一种造假证据。从该角度思考,可以知道档案赝品反映当时的社会活动是假的,为了使得档案赝品更加真实,档案赝品在某种角度上反映的社会活动是比较真实的。
除此之外,可以根据档案的制作材料来判断档案是否真实,比如明清时期的档案用料多使用宣纸,这种纸多用于奏折等文件。除此以外,还使用青莲子纸等,这些纸也多用来书写官方文件。这些官方用纸大多具有纸白、细腻等特点。而下级各级政府所使用的纸质量较差,毛刺较多,较为粗糙。
二、近代档案史料考证的原则
(一)以原档为依据
我们在进行档案的考证时,一定要以原始档案为根本,避免因档案不准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还需要内证和外证同时考察具备。此外,还应从文物、民间故事等方面获得线索,避免只通过文案得出结论。
(二)孤证不立
在进行档案资料的考证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能仅靠档案中所说的东西来判断档案的真假,草率地下结论。在梳理档案时,不能仅仅因为档案文件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就将档案判定为假的。在进行档案梳理时应该从书证、物证等方面综合考虑,通過综合考量得出的结论才是准确的。
三、档案内容失实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看历史会有不一样的眼光。这种所谓的不一样具体表现在:人们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具体地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或者只站在事物的局部,不能在高处一览全局的发展,结果就造成档案记录的片面性,而不能将事情的所有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一般情况下,这并不是档案记录者故意为之,这是历史的发展和人们认识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进化的客观规律。但是有时确实会因为对历史阶段认知不足从而导致档案内容失真。
(二)主观因素
以旧政权档案为例,档案上行文是否能够取得上级的信任;下行文能否使下级信服,得到众人的支持;平行文是否应酬得体,推读有术,往往和档案上记录官员的利益相关。因此,在记录档案时,记录员不得不有所考虑,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会掩盖事实。例如,我国著名史学家郑天庭在论著《宋景诗起义资料》中指出:档案文件是不能完全相信的,有许多档案文件正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或者夸大自己的功劳而逼迫当时的史官记录的,有些内容甚至是空穴来风、完全虚造的。
四、档案史料真实性的考证
(一)外部考证
档案的形成、保存、移交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档案文件的准确性。一般成批保存、来源明确的档案都是真实性比较高的。而一些民间流传的,或者捐赠的档案文件可靠性是非常低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相关档案文件搜集与整理时要仔细辨别真假。当我们对某一档案文件产生怀疑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找到该档案文件的出处。鉴别档案文件来源主要是根据档案文件的移交、经历、收藏等路线进行辨别。然而在调查档案文件的来源时,通常遇到档案内容被大家抄来抄去,但是在任何一个档案馆中都找不到,甚至并没有人见过该档案原件。这种情况下的档案文件很有可能是假的。
(二)内部考证
另一种辨别真伪的方法是内部考证,该方法主要是分析档案文献中的矛盾,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推导出记载事件的真实性。内部考证这种方法比较复杂,同时也比較灵活。在进行内部考证时要注意档案文献内容与作者思想的悖谬之处。梁启超就曾说过“判断一部书的真假首先要看的就是该书的思想要点,通过书的思想要点与作者的思想作对比从而判断出书的真伪”。在进行档案文件整理时,一定要注意挖掘档案文献的记载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档案中所记载的真实事件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吻合,如果所记载事件与社会事实相背离则档案文件的真实性是非常可疑的。
五、档案史料真伪的鉴定方法
(一)检查其来源
档案文件的传播、形成等环节从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档案文件的准确性。一般真的档案都是成批接受的,每个批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成批的档案伪造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些突然冒出的档案,例如,民间捐赠的、家传的一些档案,这种档案的准确性一般是不可靠的,这些档案一定要追溯其渊源,不能和成批出现的档案一概而论。由于近代战争频繁,流落在民间的档案还是有很多的,一定要注意考察档案的来源,一定要对这些遗落民间的档案多加
重视。
罗尔纲在辨别《江南春梦庵笔记》时,特别重视档案文件在形成及流传中的根据,他认为,这些文献的真假可以从流传中找到具体的证据,根据相应的材料来判断真假。罗尔纲在考订这部档案文献时总结说:“这部大伪书的内容,除了完全由作伪者凭空虚构的部分之外,其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这些来源,有的是满清方面的记载,有的是太平天国方面的文件。”罗尔纲将《江南春梦庵笔记》原文和他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每一章的仔细比对,并且找到了假档案的来源,他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令人信服的。
(二)笔迹鉴定和字体的鉴别
档案文献的手稿一般使用笔记的对比进行考证。对档案文献的手稿常用笔迹进行鉴定考证真伪。但是这个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很多笔迹都可通过模仿得到,因此在进行笔迹的鉴定时应该小心谨慎进行,在鉴定时还需要同时根据其他辅助进行判断。根据古代各种雕刻印刷的字体变化考察不同时期的文字从而得到相应的考察证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印刷字体也是不同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史料记载,1884年左右开始使用扁体铅字,1909年使用楷体铅字,1917年使用仿宋铅字,可将档案文件中的字体与当时的刻出字体对比,如果不一致则说明这个档案文件存在
问题。
六、结语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发现我国的档案资料是比较丰盛的,与其他民间的史料相比是比较真实的。然而,在将我国近代史料进行分类整理时要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根据适当的辨别方法区分档案史料的真伪,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对档案史料的真实性进行认真的考证,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及真实性,避免以假乱真。
参考文献:
[1]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24.
[2]傅振伦,龙兆佛.公文档案管理法(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467.
[3]秦翰才.档案科学管理法(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629.
[4]殷仲麒.中国档案管理新论(档案学经典著作.第二卷)[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693.
[5]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0,57.
[6]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8,51,52.
[7]莫新春.殷钟麒与《中国档案管理新论》[J].云南档案,2012(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