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出口农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09-09 01:18王德卿钱莹郎小芸杨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质量安全品牌基地

王德卿 钱莹 郎小芸 杨晶

摘要 近年来,武威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建设机遇,着眼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和农业对外合作,着力培育出口农业体系,优质农产品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武威市出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農产品;出口;基地;质量安全;品牌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6-02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6.069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port Agriculture in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ANG De-qing,QIAN Ying,LANG Xiao-yun et 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ation of Wuwei City, Wuwei,Gansu 73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uwei has been giving full play to its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grabbing the construction opportunitie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and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focusing on expanding the two markets at home and abroa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xport bases, expanding the export of advantageou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export agricultural system. Foreign trade in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or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Wuwei City, suggestions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Export;Base;Quality and safety;Brand

作者简介 王德卿(1974—),男,甘肃武威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及生产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1-15;修回日期 2020-03-03

近年来,武威市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建设(简称“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建设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1],建立产销市场体系和营销推介机制,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八大产业,完善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抢抓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及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常态化运营、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获批建设的历史机遇,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运用“储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培育壮大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稳定发展制种、马铃薯、藜麦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甜糯玉米、人参果、肉苁蓉、锁阳、无壳瓜籽、高山细毛羊、白牦牛、中药材等地方性特色产品。至2019年底,已建成设施农牧业6.299万hm2(日光温室1.424万hm2、养殖暖棚4.875万hm2);建成特色林果基地3.52万hm2(酿造葡萄0.825万hm2、红枣0.914万hm2、优质梨0.463万hm2、枸杞0.250万hm2);建成瓜菜4.14万hm2、农作物制种3.065万hm2,马铃薯2.920万hm2;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74.75万头、447.28万只、211.54万头、788.33万只[2],分别居甘肃省第四、第二、第一、第四位。特色优势作物总面积16.753万hm2,占农作物总面积69.84%。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6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66.98亿元。

武威市已被国家列为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和肉类生产基地、北方冬春淡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1 武威市出口农业发展成效

1.1 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2019年武威市进出口总额12 110万元,同比下降43.22%,其中出口11 955万元(农产品出口9 812万元),同比下降43.39%;进口155万元,同比下降25.86%。进出口总额占市政府计划目标32.66%,居甘肃省第12位,增速居第10位。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无壳瓜子、宠物食品、黑瓜子、冷冻甜糯玉米、红枣、蔬菜。出口市场主要是英国、荷兰、德国、泰国、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1.2 完善出口农产品标准体系

武威市已制定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0项、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60余项、绿色食品标准20余项、有机食品标准2项,内容涵盖日光温室瓜菜、食用菌,肉牛、肉羊等畜禽产品,红枣、枸杞等特色林果产品[3-4]。初步建成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為补充的4级标准框架,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已构建完成,形成了覆盖大宗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为农产品“走出去”树立了标杆。通过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取得了农产品质量效益、经济效益稳步发展。

1.3 严管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出口示范基地认定管理,推进出口基地建设[5-6]。武威市已备案出口基地101个,备案出口生产主体173个(合作社72个、企业54个、村委会47个)。建成以精细瓜菜、畜产品、特色林果产品为主的出口基地5.51万hm2(种植业3.596万hm2、林业1.276万hm2、养殖业0.638万hm2),辐射带动10万hm2。形成凉州区、民勤县井泉灌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区精细蔬菜;沿山冷凉灌区设施果品、食用菌;民勤县湖区、凉州区沿沙区西甜瓜;古浪县黄羊川、天祝县金强川绿色高原夏菜等优势产区发展格局[7]。

通过“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338个(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265个,有机产品25个,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19个),认证数量和规模居全省前列[8]。“三品一标”认证面积7.69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7.5%,占食用农产品面积60.8%(表1、表2)。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示范区1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示范县2个、高原夏菜绿色食品示范区1个。凉州区2017年底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出口皇冠梨质量安全示范区。天祝县被(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命名为“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武威特色农产品深受中外消费者青睐,优质农产品远销北京、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并出口英国、荷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1.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按照“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把机制建起来,把能力强起来”的要求,制定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创建凉州区、民勤县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载体,健全完善市、县、乡3级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例行监测和专项检测,扩大监控范围,农产品综合监测合格率达99.58%[9]。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机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的追溯管理运行制度,以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完成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已建成1个市级、4个县区级追溯监管指挥中心、82个乡镇监管站平台,917家生产基地、512家农资门店实施了备案管理,上传检测数据78 233条。将“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国家追溯平台,并作为新申报审批和产品续展的前置条件,实施追溯的产品达到4 000多t。实施追溯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信息可查询,消费者信赖程度提高,产品销售量明显增加,形成质量与效益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1.5 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0家。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规范示范社申报、评定和监测工作。至2018年,武威市农民合作社达到9 146家,成员总数8.74万人;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3个,省级示范社117个,市级示范社133个,县级示范社567个。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出口农业。

1.6 引进出口农畜产品新品种

为适应出口国消费需求,积极引进农畜产品新品种,推进出口农产品提质升级。引进吉达瑞番茄、东方长茄、黄四季风黄瓜、黑美人西瓜、黄牛奶樱桃番茄、秀美乳黄瓜、红黄白等色彩椒新品种;引进杜泊、澳洲白、特克赛尔、湖羊、黑(白)头萨福克、乌骨绵羊、南非肉用美利奴、和牛、黑(红)安格斯、德州驴、新疆驴等畜禽新品种。

2 武威市出口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武威市出口农产品基本是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品,主要涉及无壳瓜子、甜糯玉米、黑瓜子、红枣、蔬菜、蔬菜种子和葵花籽等品种,加工附加值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不够,尤其是注册商标少,整体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离开精深加工经济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是“工业化+市场化”,必须建立加工和贸易机制的系统机制,把甘肃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完全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2.2 出口企业规模小、融资难

武威市出口企业较少,出口企业规模小,融资难,大多处于分散经营、贴牌销售状态,企业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且出口企业管理良莠不齐,出口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3 适销出口农产品品种单一,种类少

出口基地备案规模虽然较大,但适合国外消费者需求的品种单一,种类少,尤其是出口初级产品比列占92.24%,精深加工产品很少,虽然出口数量大,但创汇少、利润低,在产品加工开发、品种引进推广、出口主体培育上亟待加强。

2.4 抵御出口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因美元汇率变化大、波动反复和部分国家存在进口市场壁垒、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困难。并且出口市场比较集中,还需要拓宽南亚、中东等出口市场。

3 建议和对策

3.1 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议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奖等方式,用于农产品境外促销、出口基地建设、新办出口企业奖勵、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及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费补助等[10],支持出口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金融机构扩大对符合条件出口企业的贷款投放,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实力强、具有一定示范带动能力的出口企业。

3.2 建立市场风险保险机制和出口保护与救助机制

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损失补偿机制,政府对外贸涉农企业给予一定补偿。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救助、商业保险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帮助出口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绿色壁垒、贸易磨擦等突发事件[11-12]。

支持出口企业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精深加工先进技术。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加快精深加工发展升级,延伸产业链,降低市场风险。提高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目标市场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精深加工和销售。

3.3 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确保农产品品质

农业产业化必须加强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摆到产业发展首位。对出口基地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统一”[13]。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保安全,着力打造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确保出口农产品全部来自备案基地,实现种植、储藏、包装、加工、适销全程标准化。

把质量安全作为提高出口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强化“产出来”;提升法治水平,强化“管出来”;推进品牌引领,强化“树出来”。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最严要求[14],强化监管力度,规范出口市场发展。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全程控制,严格按照生产经营规范化、投入品监管清单化、生产记录档案化、废弃物处理无害化、质量追溯信息化、入市检测常态化的要求,实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监管,产品品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推广“二维码”“耳标”以及农产品包装标识的追溯管理模式,将已备案的出口基地全部纳入追溯范围,重点产品实现全程追溯,做到“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追溯”[15]。

3.4 培育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宣传武威“天祝白牦牛”等产品“独一份”,“民勤蜜瓜”“古浪红光头小麦”等产品“特别特”,“武威酿酒葡萄”“民勤羊肉”等产品“好中优”,高原夏菜、食用菌“错峰头”上市销售等,突出品牌优势,真正做到“创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推出武威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着力培育瓜菜、畜禽产品、特色林果产品等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出口农产品企业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探索出口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真正把地域产品、区域品牌打出来、树起来。

3.5 建立健全市场服务机制,创新营销模式

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武威农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及“互联网+”等营销模式,与京东、淘宝等成熟电商合作,加快搭建出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16],使基地、加工、贸易三者有机结合,保证贸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新供求交流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催生新业态,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3.6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实施优质优价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四挂钩”工作机制。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追溯平台,作为新申报审批、产品续展和批准出口的前置条件。开展追溯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可追溯、生产信息可查询,消费者信赖程度和认知度高,进行专柜销售,为实施优质优价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唯伟.甘肃打造“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N].甘肃日报,2019-08-13(001).

[2] 王赛措,严秉莲.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探析:甘肃省武威市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1):6-7.

[3] 姜彩苹,韦瑛.武威市农业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9(2):115-117.

[4] 马顺龙.武威市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N].甘肃日报,2016-04-27(004).

[5] 丛晓娜,穆建华.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品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5):29-32.

[6] 马顺龙.打造外向经济发展平台[N].甘肃日报,2016-07-06(004).

[7] 马顺龙.武威:设施蔬菜产业成农民“聚宝盆”[N].甘肃日报,2014-06-05(006).

[8] 跑出农业“加速度”——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综述[EB/OL].[2019-10-15].http://ww.gansudaily.com.cn/system/2019/09/24/017268008.

[9] 韩学玺.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10] 张杰.关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4(4):131-132.

[11] 卢业学.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9(12):43-45.

[12] 赵晓飞.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J].经济界,2009(6):64-69.

[13] 李旭.“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思路创新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3):21-24.

[14] 潘娅慧,栾治华,刁品春,等.有机产品认证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1):23-26.

[15] 陈晓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1):3-7.

[16] 唐伟,张志华.“互联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7-10.

猜你喜欢
质量安全品牌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