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王士海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015 年农业部提出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另一种主粮,仓储马铃薯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此外仓储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农户仓储马铃薯的行为无论从农户微观还是国家宏观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概述。关于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因素,学者普遍认为农户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区域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农户的储粮行为[1]。户主年龄、收入水平、农业劳动力占比、家庭常住人口等特征对农户粮食储藏数量具有显著影响[2,3],其中收入对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具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收入对农户小麦储备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若家庭收入增加,则小麦储备数量会减少[4],另有观点认为农民收入对农户的粮食储备有不同的影响,对低收入阶层是正相关,对高收入阶层是负相关[5]。农户生产经营特征会影响农户的储粮行为,粮食产量是影响农户储粮最重要的因素,粮食复种指数、农户家庭兼业类型都对农户粮食储备产生影响[6-8]。农户粮食产出规模对农户储粮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粮食商品化率则与农户储粮行为呈负相关[9]。农户的储粮行为还会受到区域环境特征的影响,其中地势类型、与最近县城的距离[3]、气候和耕作制度影响农户的储粮决策[8,9]。对于山区农户,交通便利程度、储粮设施优劣对储藏数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粮食储备效果、地区因素是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最关键因素[10]。
社会环境各种因素及农户个人的性格特征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农户的售粮储粮行为[11]。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粮食价格等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有显著影响[12]。在农户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粮食市场预期供给、当前市场价格均会对农户的储粮行为产生影响[13,14]。农户的储粮决策和行为存在明显的模仿性和趋同性[15,16],间接说明了不确定市场环境对农户储粮行为产生了影响。
总体来看,学者对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较为丰富,但对各因素间的关联层次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山东省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资料,运用Logit、ISM模型分析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影响因素。
山东是马铃薯种植大省,其农业气候条件优越,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滕州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1/4,产量占1/3,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称号,此外胶州、肥城、邹城、乐陵也是山东省马铃薯的主要产区。本研究所用数据由山东农业大学学生于2019年6—9月通过实地调查获得。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调查对象为山东省五个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受访者为户主。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87%。其中滕州75份,占总体样本的37.5%,肥城65份,占总体样本的32.5%,胶州39份,占总体样本的19.5%,乐陵和邹城两个地区马铃薯种植户较少,共回收问卷21份,占总体样本的10.5%。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影响农户仓储行为的因素可以大致总结为被调查农户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区域环境特征、被调查农户素质与态度、市场特征五个方面,本文从这五个方面选取15个变量来研究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影响因素,变量含义及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被调查农户的个体与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上学年限、收入来源、是否有借款、家有老人数量。出于投机获利的想法,年龄越小的农户,就越会进行仓储,因为年龄大的农户思想趋于保守,与年龄小的农户相比,对待风险的态度更为消极。但也有学者提出,由于年龄较大的农户经历过粮食短缺的特殊时期,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一直都有存粮的习惯。农户的上学年限越高,其接受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越强,对信息收集和分析越充分,在是否选择仓储马铃薯时也更为理性。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的农户经济收入单一,更可能选择仓储马铃薯,通过仓储再卖出以期获得更高的收入,且他们相较非务农群体,更为重视经营马铃薯所获得的收益,不论是在种植、仓储还是销售方面都更为“专业”。有借款的农户,在马铃薯收获后会更加迫切地将实物转化为现金,他们对于风险的态度接近“零容忍”,选择仓储马铃薯的可能性小。家里老人数量这一变量测量了农户家庭赡养压力。通常家庭面对的赡养压力越大,越会迫使经营决策者采用多方式的经营策略,去谋求更高的收益,因此,家里老人数量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仓储马铃薯。
被调查农户的家庭生产特征主要包括种植经验、马铃薯产量、受灾程度和之前是否仓储。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一般能根据作物的长势对马铃薯产量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一定的判断,其丰富的经验可以为仓储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马铃薯产量大的农户选择性更多,可能会选择先卖出部分马铃薯,来满足下一期生产需要和日常开支,将剩下的马铃薯仓储起来,待价而沽;而对于那些产量大销售渠道有限的农户来说,为了减少马铃薯自然损耗,不得不将马铃薯仓储起来逐渐卖出。若农户种植马铃薯的受灾程度严重,市场上马铃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农户对市场价格满意就会选择将马铃薯直接卖出;若预期市场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农户也可能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以期获取更多收益。此外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受灾程度严重时农户可能会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供自己家庭食用。之前仓储过的农户为了继续获取较高的收益,很有可能选择仓储马铃薯,但同时之前仓储损失较大或仓储后价格下跌的农户可能不会选择仓储马铃薯;此外之前仓储过马铃薯的农户,也可能存在行为惯性,会选择再将马铃薯仓储起来。
被调查农户的区域环境特征主要包括村庄地形。对于地形为山地或是丘陵的村庄,交通不便利,交易成本高,出于多种考虑,农户一般会选择将马铃薯直接入库,之后由专业户或仓储企业统一出售。
农户素质与态度主要包括农户对仓储技术的了解、当季价格满意度与家庭成员态度。农户对仓储技术了解程度会影响其对于仓储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进而影响仓储行为。家庭成员的态度会影响农户的主观规范,若家庭成员支持仓储马铃薯,户主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去仓储。农户对马铃薯当季价格较为满意,出于规避风险的心理,害怕未来价格下跌,会选择将马铃薯全部卖出去,而不仓储马铃薯;另一方面农户出于投机心理,可能会觉得马铃薯价格会继续上涨,而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等到价格更高时再卖出。
市场特征主要为销售渠道。若农户销售马铃薯的渠道较少,为了减少自然损耗,只能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
表1 变量含义及其统计描述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如表2,样本农户年龄主要集中于41~50岁,占比46.0%;被调查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主要是6~9年,占到总体样本的43.0%,说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从家庭劳动力人数来看,92.5%的家庭有2~4个劳动力。从收入来源来看,农户的家庭收入大都来源于务农,且接近一半的农户家庭收入集中于5万~10万元。从种植经验来看,马铃薯种植户种植年限多集中于10年内,说明农户对马铃薯的种植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种植经验较为丰富,对马铃薯的生产状况较为熟悉。
表2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受访农户是否仓储马铃薯只有“是”、“否”两种答案,这是典型的二值选择问题,适合选择Probit模型或 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 Logit模型在本质上无太大区别,二者差异之处在于它们趋于0或1的速率不同,Logit模型分布函数是正态分布函数,相比Probit模型会以更快的速率趋于0或1,所得出的结果也更符合实际情况。除此之外,由于Logit模型的累积分布函数有解析表达式,Probit模型没有,故计算 Logit通常比Probit更为方便。因此,本研究采用 Logit模型来分析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户仓储马铃薯情况赋值为1,农户不仓储马铃薯情况赋值为0。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p表示因变量为1的概率,即农户仓储马铃薯的概率;1-p表示因变量为0的概率,即农户不仓储马铃薯的概率;β0为常数项;i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βi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xi表示解释变量;μ为随机误差项。
ISM是美国沃菲尔德教授开发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问题。其原理是通过确定影响系统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利用图论中的关联矩阵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对不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以明确因素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从而发现主要因素及其内在联系。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ISM模型分析农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深层影响因素。本文用S0表示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Si(i=1,2,…,k)表示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影响因素。邻接矩阵R由公式(2)定义。
通过(3)式计算可达矩阵:
(3)式中 I为单位矩阵,2≤λ≤k,以上矩阵运算遵循的是布尔运算法则。最高层级因素确定如下:
(4)式中,P(Si)为可达集,包含可达矩阵中从 Si出发可以直接或间接到达的全部要素;Q(Si)为先行集,包含可达矩阵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到达Si的全部要素。P(Si)和 Q(Si)的表达式如下:
(5)式中 mij和 mji都是可达矩阵的元素。通过(4)、(5)式得到顶层要素集后,在可达矩阵中删掉L1层中元素,得到矩阵M′,再对矩阵M′进行上述的运算,可得位于第二层要素的集合L2。依照此种方法,再得到位于第三层直至最后一层的要素集合。依据层次关系,将各层要素用箭头连接起来,即可得到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
3.1.1 农户马铃薯仓储行为的影响因素 本文运用Stata 14软件对山东省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进行Logit模型处理,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可知地形、马铃薯产量、受灾程度、之前是否仓储、仓储技术了解、销售渠道、家庭成员态度均对农户的仓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表3 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3.1.2 农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的解释性结构基于 Logit模型的实证结果,用 S1、S2、S3、S4、S5、S6、S7表示受灾程度、地形、马铃薯产量、之前是否仓储、仓储技术了解、销售渠道、家庭成员态度,“A”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有影响,“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有影响,各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2)式,可得邻接矩阵 R(略),再根据(3)式并利用Matlab软件得出可达矩阵M,如(6)式。根据可达矩阵,通过(4)式和(5)式,首先得到顶层要素集,即L1=(S0)。其次依次确定其他层因素,依次得到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要素,分别是 L2=(S4,S5,S7),L3=(S3),L4=(S1,S6),L5=(S2),其中,第二层作为表层因素,第三、四层作为间接因素,第五层作为最深层次因素。根据 L1,L2,L3,L4,L5将可达矩阵 M的行与列重新排序得到矩阵B,如(7)式。
根据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上文得出的层次结构,得出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间关联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间关联层次结构示意图
由图2可见,在农户马铃薯仓储行为影响因素中,农户之前是否仓储、农户对仓储技术的了解、农户家庭成员的态度这三个因素是影响农户仓储行为的表层因素,受灾程度、农户销售渠道、马铃薯产量是影响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的间接因素,地形是影响农户仓储行为的最深层次因素。
农户对仓储技术的了解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方向为正,这与之前的假设一致。农户对仓储技术了解程度越高,越会影响其对于仓储技术有用性和易用性的认知,最终影响其仓储行为意向。因此农户对仓储技术越了解越可能做出仓储行为。
之前是否仓储也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方向为正。可能的解释是,之前仓储的农户存在行为惯性,会选择继续仓储马铃薯。此外之前仓储过马铃薯的农户对马铃薯的仓储过程更加了解,可以降低仓储损失程度,会选择继续仓储马铃薯。
销售渠道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符号为负。说明若农户销售马铃薯的渠道很少,马铃薯卖不出,为减少马铃薯的自然损耗,只能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逐渐卖出。
农户家庭成员的态度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符号为正,说明家庭成员的态度会影响农户的主观规范,若家庭成员对仓储行为是支持的态度,农户很有可能会仓储马铃薯。
马铃薯产量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符号也为正,说明产量大的农户更倾向于仓储马铃薯。产量大的农户有更多的选择,家庭决策后更有可能出于理性考虑先卖出部分马铃薯,来满足下一期生产需要和日常开支,将剩下的马铃薯仓储起来,待价而沽,以获得更多收益;此外对于那些产量大、销售渠道有限的农户来说,马铃薯卖不出去时,为了减少马铃薯自然损耗,也只能将马铃薯仓储起来逐渐卖出。
受灾程度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符号为正,与前面的假设一致。若农户种植马铃薯的受灾程度严重,市场上马铃薯价格多会上涨,农户与其家庭成员出于对市场价格的预期,会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以期获取更多收益。且若受灾程度严重,农户可能会选择将马铃薯仓储起来,供自己家庭食用。
地形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符号为正,这与前面的假设一致。说明在山区的农户更倾向于仓储马铃薯。可能的解释是山区的农户,信息闭塞,马铃薯销售渠道较少,此外山区相较于平原地区受灾程度可能更严重,因此农户更有可能做出仓储行为。
综上所述,以上7个影响因素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农户仓储行为影响因素系统。作为深层影响因素,地形直接影响农户销售渠道、受灾程度、马铃薯产量,沿着“地形”→“农户销售渠道、受灾程度、马铃薯产量”→“农户之前是否仓储、农户对仓储技术的了解、农户家庭成员的态度”→“农户仓储行为”的正向传导关系,影响马铃薯种植户的仓储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地形、马铃薯产量、受灾程度、之前是否仓储、仓储技术了解、销售渠道、家庭成员态度均显著影响马铃薯种植户仓储行为,除销售渠道外,其他因素影响均为正向。此外,通过ISM模型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农户仓储行为的最深层次因素且正向影响显著,表明从地形出发,基于平原、山区的不同情况来有效增加农户的仓储行为是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因此山区应加快仓储点建设,改善仓储条件,提高农户仓储的质量;对于条件便利、农户仓储行为少的平原地区,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户粮食安全意识,促进农户储粮行为。农户对仓储技术的了解对其仓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积极开展马铃薯仓储技术的相关培训,推广科学仓储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增强农户仓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