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红
【摘要】翻译活动包括源文本解读和目的语表达两个阶段,译者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本文章試图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析翻译过程,展现在文本解构和概念重构环节中译者的认知操作过程和层创结构的呈现过程,体现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概念整合;译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推介研究(项目编号:SK2019A0567)。
引言
翻译在加强各国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翻译活动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主体,译者是最积极的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但传统的翻译观以原作和作者为中心,将是否“忠实”于原作视为评判译作优劣的标准,认为译者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必须是“隐形”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理论突破了原中心语的藩篱,开始了译入语取向的翻译研究,译者的文化创造者和翻译主体的地位逐步确立,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使用也是认知能力的体现[1]。认知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语言能力对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活动,就是译者通过所选用的语言在译文读者头脑中激活原文作者所构建的认知框架。概念整合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为理解翻译的过程和译者的主体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概念是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建构面面观》一书中提出的[2]。概念整合把人的心理空间作为输入空间,并对其进行认知操作。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说话思考时临时构建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事件框架和框架成分。随着话语展开,不同视角和焦点的心理空间被建立起来,空间之间由空间构造词连接,不同空间的内部成分相互映射[3]。2002年,Fauconnier和 Turner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系统地论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构建模型及其指导原则[4]。概念整合网络模型主要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各个空间通过合成、完善和细化三个步骤实现跨空间映射及选择性投射,建立层创结构。层创结构是建立在两个输入空间基础上的一个新的结构,它既包含原有输入结构的已有成分,又包含原有输入空间不具备的新成分。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二、翻译中的概念整合过程
概念整合虽是潜意识的认知活动,但也是在固化的概念或概念结构上进行新一轮的认知操作。
对于源文本来说,译者是读者;而对于译本来说,译者是“作者”。在翻译中,译者要完成对源文本的解读和目的语形式的表达两个过程,这是两次概念整合过程。在第一阶段,源文本以源语呈现的事件概念结构为输入空间,译者对源语言文化的认知框架为输入空间,译者头脑中具有与源文本事件概念结构相匹配的认知框架构成了类属空间,译者作为原文本读者借助源文本激活头脑中的对应事件框架,通过空间映射对源文本进行在线整合,实现对源文本的最佳关联,产生了合成空间,这是译者对源文本进行解读的结果。源文本的事件结构中有许多未定点需要读者调动自身的认知框架去填充,而不同的读者在思维模式、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方面存在差异,会对源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第二阶段,合成空间作为译者对源文本理解的结果,既是第一次整合的成果,也是第二次整合的输入空间之一,即输入空间,另一个输入空间为目的语空间,是目的语常规的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可以与表征译者理解后的事件概念结构匹配,构成了类属空间,译者结合自身的目的语言文化认知框架进行再次在线整合,将源文本的概念结构付之于目的语语言的形式,形成最终的合成空间,即译本。由此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完成源文本读者和译文“作者”两个角色,这也是两次概念整合的过程。
三、译者的主体性
虽然语言文化相互独立,但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类似,认知体验和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这种共同的认知模式构成了翻译的整合过程中的类属空间,这也是翻译得以进行的基础。但在每个整合过程中,输入空间在向合成空间的映射都并非完全对应的,都要经历合成、完善和细化三个阶段的加工,输入空间的哪些概念要被映射到合成的译文空间去,与译者的感受力、理解力、目的性及语言表达力密切相关。当源文本空间的概念可以在目的语空间找的直接对应物时,译者可以直接将他们投射到译本空间,产生对等的翻译。当源文本空间无法在目的语空间找到对应物或对应物概念不一致时,译者就要利用一定的翻译技巧在目的语空间内重构与源文本概念的认知联系,重构的目的是为了重现源文本作者在源文本中的概念结构[5]。翻译中的每次整合都可能产生与原输入空间不同的层创结构,层创结构因译者认知结构和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译本,这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如:
In her face were too sharply blended the delicate features of her mother,a Coast aristocrat of French descent,and the heavy ones of her florid Irish father.(Margaret 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
译文一:原来这位小姐脸上显然混杂着两种特质:一种是母亲给她的娇柔,一种是父亲给她的豪爽。因为母亲是个法兰西血统的海滨贵族,父亲是个皮肤深浓的爱尔兰人,所以遗传给她的质地难免不调和。(傅东华,《飘》)
译文二:她脸蛋上其明显地融合了父母的容貌特征,既有母亲那种沿海地区法国贵族后裔的优雅,也有父亲那种肤色红润的爱尔兰人的粗野。(陈延良,《乱世佳人》)